|
本帖最后由 马逵英 于 2020-10-31 10:21 编辑
马头琴赋
马逵英
何须崇冈椅梧①,色木斫选材干;不喜园客玉丝②,马尾绞编双弦③。琴箱梯形,皮蒙正背双面④;弦轸巧异,横置左右两边。尚有骢尾弓杆,摩弦自成音调;最是琴头马首,精雕爰有骏颜。栩栩如生,若痴心白驹再现⑤;脉脉含情,似叮嘱知音释然。夔襄⑥感慨,尽授制琴妙传;伶伦⑦动容,亲调音律微戋。喜得见,草原穹庐喧阗,呼麦⑧“绰尔”⑨相伴。委婉畅远,悲诉千载绵延;甘美欢快,新曲一朝竞啭。
风调雨沛,碧毯遥接天壤;马壮驼肥,毡包连嵌淖旁。晨曦初露,牛哞羊咩唤日出;清风徐缓,奶茶炒米送馨香。谁家琴声骤响,引来山丹竞放?鸾弦憺憺,心素娓娓述讲;细流湲湲,情韵涓涓流淌。轻舒慢叙,爱神翩翩而至;魅显姿展,幸福节节向上。晷景丽日高悬,百灵欢唱。群羊遍撒,绿草滚浪。浓荫树下,琴手沉醉祺祥;无忧曲里,尽情奏出华章。其声憀亮,耽耳和昶;其调悠扬,萦心绕梁。时而淋浪潺潺,是绿罗⑩翠蛟⑪;时而盘纡奕奕,为地脊⑫山嶂⑬。声媚遐布,余响回荡。霓裳翩绵,红霞粲彰。远处敖包⑭,犹见彩条飘飘;近旁毡帐,似如堆云琅琅。晚炊烟霭缭绕,毡帐笑声飞扬。献上哈达,祝歌尽祈吉祥;捧起奶酒,银樽满斟希望。长调悠悠,高歌现剽悍本色;劲舞炫炫,柔姿展豪爽习尚。马头琴声兮伴始终,蒙古包中兮喜逐浪。烤羊味香,诱北南友朋馋涎;欢伯⑮醇美,引西东客宾酣畅。碧空玉盘圆,包外篝火旺。弦声习习而流韵,谁眷夜阑?鸣琴曲曲而萦缠,不念思乡。
盛会那达慕⑯,牧民喜相奔。八方骈阗,遐迩聚拢。人山人海,同乐同欣。广袤草原,欢遏行云。安代舞⑰美,曲起众应;“哲仁嘿”⑱欢,群情沸腾。骐骥追风,赛马健儿夺旌;弯弓呼啸,射箭神手争魁;气势震撼,博克豪勇逞雄。三艺比试兮蛟龙得水,鹰翱苍穹。乌兰牧骑,歌美舞精。观众称颂,掌声雷动。余独痴迷宫商,陶醉琴鸣。弦张弓动,牵心摄魂。《朱色烈》苍劲,《小白马》情浓;《海木日》奔放,《黑骏马》恢弘;《欢乐草原》舒畅,《蒙古小调》隽永;《鸿雁》、《森吉德玛》,深情四溅,舒缓缠绵;《奔驼》、《万马奔腾》⑲,气概轩昂,澎湃汹涌。奂奂矣,美琴何煜爚,乐坛堪独秀;跃跃矣,巧弦岂媮娱,弓摩总动衷。
呜呼噫嘻! 马头琴,蒙古族之神圣乐器,承载深邃历史;大漠人之高贵珍品,伴随发展足迹。阳刚婉约矣完美融合, 悲酸甜美矣尽情演绎。唤醒“母爱”,母驼眼梢挂泪⑳;倾诉衷肠,心思皆在灵犀。没有缠绵古韵,个性粗犷豪放;多是清籁新声,胸怀宽广无羁。画师之色彩,怎敌琴音之煽情?骚人之诗句,不如弦声之魅力。九州逢春,诸族雍穆,笑语伴欢歌,同祝国之昌熙;草原有澍,牧人欢欣,心语寄琴音,齐颂民之福祺。
注:本赋撰于2016年5月1日——6月16日,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华辞赋》杂志2016年第10期。
注释:
①崇冈凤梧:相传崇山峻岭之脊峦上生长的椅树和梧桐树,最宜作琴。
②园客玉丝:用园客所缫之丝作琴弦。园客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仙人名。据《列仙传》载:“园客者,济阴人园客收养神蛾,神蛾变成了蚕。以美女夜至,自称是园客之妻。夫妻得百十个蚕茧,皆置于瓮中,缫六十日,丝乃尽。”
③马尾绞编双弦:马头琴的弦有两条,是由马尾绞编而成。外弦(阳弦)由150根马尾组成,里弦(阴弦)由120根马尾组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琴弓弦为90根马尾组成。
④马头琴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这些年来,为了扩展马头琴的音域,增强音量,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在尊重马头琴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将共鸣箱扩大,蒙皮由马皮、牛皮改为蟒皮,进而又改成桐木或白松(鱼鳞松)板。马头琴的指板通常是红木或乌木做的。
⑤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名叫苏和,他有一匹通人性的小白马,每当苏和唱歌时,白马都在一旁嘶鸣,声音非常悦耳,好像在苏和伴奏。他们成了好朋友,苏和走到哪里,小白马都寸步不离。 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骑着白马得了冠军,可是忽然来了一群打手把小白马抢跑了,原来是这里的王爷也看上了这匹马。 小白马日夜思念主人,盼望早日回到苏和身边。终于有一天它挣脱了缰绳跑了出来。但半路上被追来的打手的毒箭射中,它坚持着,直到苏和的蒙古包前才倒地而死。苏和悲痛欲绝,整日思念小白马。后来在梦中小白马深情地告诉苏和:你将我的尾巴与身体做成一把琴,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梦醒后的苏和按照白马的托梦,他把白马的腿做成一个琴杆,头骨做了音箱,马皮蒙在琴箱上,用马尾做成了琴弦和弓弦,并根据白马生前的模样,在琴头上雕刻了马头,于是就产生了草原上第一个马头琴。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们忠实的朋友。
⑥夔襄:夔,传为尧舜时乐官;襄,即师襄,春秋时琴师。
⑦伶伦:传为黄帝时乐师,创音律
⑧呼麦;是蒙古族一种独特的“喉音”艺术,蒙古人形象称之为“人声马头琴”。这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巧妙调节口腔共鸣,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强化和集中泛音,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声部。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⑨“绰尔”:蒙古语,即马头琴。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东部叫“绰尔”(“潮尔”、“胡兀尔”),西部地区称“莫林胡兀尔”。马头琴在蒙古国即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也有流行。
⑩绿罗:喻绿水微波。(唐)张祜《题于越亭》诗:“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
⑪翠蛟:喻碧绿的流水。(宋)苏轼《洞霄宫》诗:“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⑫地脊:指山。(唐)孟郊《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诗:“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
⑬山嶂:嶂,屏风。山如屏风。(唐)王昌龄《从军行》诗:“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峰。”
⑭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多为人工将石头、土或木块堆成。其形圆、顶尖,顶端插一长杆,杆头至周围系绳子,上挂经文布条和各色彩条,大者如山冢。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旧时遍布蒙古各地,今数量已大减。是蒙古族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⑮欢伯:酒的别名。
⑯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慕”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七、八月举行,一般为5天。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传统体育活动蒙古汉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及套马、下蒙古棋等以及现代体育活动项目,文艺演出、物资交流等。
⑰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
⑱“哲仁嘿”:流传于巴尔虎蒙古族中的一种群众自娱性集体舞,主要表现一种欢乐的情绪,多在盛大聚会和婚礼等喜庆节日中举行,参加人数多时达数百人。
⑲《朱色烈》、《小白马》(全名《苏和的小白马》)、《海木日》、《黑骏马》、《欢乐草原》(全名《欢乐的草原》)、《蒙古小调》、《鸿雁》、《森吉德玛》、《奔驼》、《万马奔腾》都是著名的马头琴曲。
⑳草原上,每当有母驼产仔后遗弃不乳,牧人们就会请来琴师拉奏马头琴,母驼在琴声的感召下,居然能心回意转哺乳仔驼,重新担当母亲的角色。蒙古国申报的“母驼劝奶习俗”已于2015年12月被批准将蒙古国申报的遗产“母驼劝奶习俗”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急保护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