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诗 > 原创新诗
《秋思》,《狄金森诗歌旧译》
发布于2016-10-22 21:46 点击:2126 评论:0 作者:湯安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欧阳修 《秋声赋》),这个季节的清晨秋雾开始萦绕在房前屋后,一段时间里甚至云里雾里遮天蔽日,让许多故乡晨雾的景色浮现在脑海里。感之:




赠张大同卷黄庭坚北宋,公元1100年纵34.1厘米,横552.9厘米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Related image




雾   秋


文/汤安



   晓雾连云意绪何,
   归期屡改沸思磋。
   广陵行路犹天堑,
   家宴猜听多。



Image result for autumn fog





秋 思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此时凉,阵阵秋风

吹遍了洛阳

那随风而去的无限秋思

漫写乡思

将万重心意述与家亲

要说的话又怎能够言尽

反复提起

笔写了又写

已到捎信人出发的时刻

却不得不取回缄封的家书 ———


就让我再多添几句吧

那诉不尽的情!




———————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首《秋思》当然不是原创新诗,而是与诗友聊诗歌时的一首今译唐代张籍的古诗。写成白话形式是想说明诗不分古体现代,流淌的是一样的意境,诗情和境界。写有名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人张籍为诗,意境感十分动人,平凡之中见神奇。王安石评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为"虚接体"。周珽曰:缄封有限,客恨无穷。“见”字、“欲”字、“恐”字与“复”字、“临”字、“又”字相应发,便觉情真语恳,心口辄造精微之城。敖子发曰:此诗浅浅语,提笔便难。《诗境浅说续编》:诗言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重开,极言其怀乡之切。作书者殷勤如是,宜得书者抵万金矣。凡咏寄书者,多本于性情,唐人诗,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仅传口语,亦慰情胜尤也;“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盼书之切,托诸幻想也。明人诗,“万里山河经百战,十年重到故人书”,乱后得书,悲喜交集也。近人诗,“药债未完官税逼,封题空自报平安”,得家书而只益乡愁也;“忽漫一笺临眼底,丙寅三月十三封”,检遗札而追念故交也;“闻得乡音惊坐起,渔灯分火写平安”,远客孤舟,喜寄书得便也。诗本性情,此类之诗,皆至情语也。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推崇它“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翻译张籍秋思,一是觉得古今诗歌道一风同,再有就是顺便鼓励那些很少写新诗的诗友不要让体裁禁锢住诗意和文笔,诗以载道,不分体裁,道之所在,"家常情事,写出便成好诗"(《唐诗快》)。


附张水部原作:



秋 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与张籍异曲同工的是曾经系统介绍的诗人方干, 《载酒园诗话》评论他道:诗有同出一意,而工拙自分者。如戌昱《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与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同意,而戎语为胜,以“不知湖水阔”五字,有搔头弄姿之态也。然皆本于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至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则又竿头进步,妙于夺胎。 《南堂辍锻录》议之: 唐人最善于脱胎,变化无迹,读者惟觉其妙,莫测其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岑嘉州则脱而为“忱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至家三拜先生则又从岑诗翻出,云:“昨日草枯今日生,羁人又动故乡情。” 或触影生形,或当机别悟,唐人如此等类,不可枚举。解得此法,《五经》、《廿一史》皆我诗心也。



Image result for motherland in dream



思 江 南


唐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
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别 孙 蜀


唐 方干


吴越思君意易伤,
别君添我鬓边霜。
由来浙水偏堪恨,
截断千山作两乡。




Image result for 秋风家书



2008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的诗朗诵《温暖 2008》诗 词



【李瑞英】 雪在下,雪在下,雪在下/……
从三九过后,
一直下到腊月二十八/


【康 辉】从北向南,不分昼夜,垂直倾洒/

冰临黄河,雨雪长江,冻颤三湘大地
直扑珠三角,
不见了花城那含苞欲放的迎春花/

低温严寒,冻雨冰广,突如其来
突如其来,逼近年关
逼近年关呐,/
我那郁郁葱葱的南国家园
在漫天冰雪的笼罩下,迎来了2008/

到处都是皑皑白雪,白雪皑皑
高速公路封道,车站旅客滞留,
空港被迫关闭
贯穿南北的电气化大动脉因断电而瘫痪/
华东、华中、华南、湘鄂粤、苏浙皖、云贵川/
电力告急,煤炭告急,食品告急
灾区的老百姓的生活,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有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
寒风冻僵了他们登车返乡的笑脸/
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
那一刻,整个中国都在牵挂,/
都在牵挂/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
到普通的百姓人家
牵挂着寒风中的你
牵挂着成千上万个在路上的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迎战暴风雪,
让灾区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
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灾救灾行动
与2008年春运齐头并发/

看那千里冰封的京广线上
真情融化冰雪,温暖把爱心送达/
看那万里雪压的受灾城乡
党旗在飘扬,振奋民心,凝聚力量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第一线,
坐镇指挥,运筹帷幄
各级领导身先士卒,
与人民群众合舟共济,共渡难关!

我们看到了大雪风闻的野战帐篷里
子弟兵端上了那一碗碗热腾腾的面
那一杯杯暖彻心扉的茶/
我们看到了因断电而黑暗的城市街道
人民子弟兵用车灯照亮了行人的归路/
我们看到了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点亮的那一根根蜡烛/
无数的自发的绿丝带行动
用平凡的感动诠释了什么叫爱心大联盟

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对滞留的旅客说
留下来吧,
这里就是你的家
来吧,和我们一起过年吧
让我们彼此温暖,
紧紧相依

天灾终将过去
中华儿女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大雪可以冰封天地,
却永远无法阻挡爱的春天
无法阻挡破冰化雪,
那蓬勃而起的春潮讯息


今晚是除夕,
真的过年了
也许此刻的你已经回家
如果你还在归途中赶路
那就请放心地前行吧
前方的冰雪已经被亲人的祝福融化

这场大风雪,
我们相信许多人都难以忘记
要感谢的人有许多,
其中包括你自己
因为众志成城,
彰显了和谐中国的力量
因为众志成城,

我们迎来了温暖2008最美丽的春光!






附狄金森诗歌旧译


翻译:艾米莉·狄金森的五首诗 [诗词翻译]   文/Cancan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选取几首之前用"汤安"笔名发过的艾米莉作品翻译)

翻译:  艾米莉·狄金森的五首诗

1, 遇见好诗句
 
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独立于十九世纪美国主流文学之外,却留给了世人丰厚而珍贵的礼物。她卓尔不群充满秀丽的诗句,同时凝聚着情感和圣洁。自1914年被发现和整理出版以来,无数人为之倾倒,牢固奠定了她作为主要的女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艾米莉一声"Called back",震动了多少后人的心 。"Called Back" 是艾米莉·迪金森最后留下的文字,并被用做于她的墓志铭 “归去”。这两个字象征她来到人间,却终于到了回去的时间。可是,如果按照她所留下的卓著声誉来译的话,这两个字象征应该是: 人们会召唤她的名字。
就象平静地知道自己文学艺术的瑰宝价值只能在此生之后才为人们所理解一样,她对生活和人生也是坦然面对和安静到了极致的地步:  “我的生命太简单艰苦,以致于有人可能为此不安”。然而,正如她一直不懈地做着的那样,艾米莉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和没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来 “歌唱这个世界”。
在她浩瀚的将近1800首诗词里,”I DIED for beauty”和“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这两首诗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艾米莉·迪金森代表作品,中文翻译有许多版本。可是,每一次重读她们,都令人有新的和更深的感触。因此,还是用这份感触来再一次翻译她们。
艾米莉·迪金森的诗词因为不是为了发表而创作,连她的诗能够被保存下来都几乎是一个充满侥幸的意外,这让我们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是多么的淳朴天然。她甚至拒绝发表作品,不愿自己的诗向世俗编辑的愚钝品位妥协:“我的诗一定会亮着光芒,无需他人的擦拭,要不然,我会藏起它们直到合适的光芒出现。” 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努力的价值:“今天的世界将真金当成垃圾,但时间只会让它更为珍贵。” 这种难得的物华天宝自然天成,来自天赋般纯静平和的内心境界,也许应该说,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词话所提到的最高境界---"神秀"的境界。
境界一词的意义在英语文学中也是一样,以前学习英诗时,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名诗人对如何判定是不是诗句的标准的"讨论",其中不少男性诗人都潇洒诙谐地说他们是通过一边反复地颂读,一边完成每天要做的刮胡子工作来进行判断的 ---直到剃刀突然停下不动了(A.E. Housman 的原话是剃刀"ceased 停住", Robert Grauer 说他是直到感觉胡子挺竖立住了,而Robert Lowell则会感到剃刀直接割到自己"cut himself"),——— ”那就是遇见好诗句了”。
可是,艾米莉·迪金森从来有她独到的见解,包括好诗句的标准,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令人相信她对诗词的判定有着高入云端的标准。艾米莉说每当读到好文字,"如果阅读它让我感到全身骤凉到让任何火焰都无法使之温暖起来。我知道那是诗! 如果让我的身体仿佛头顶不存在了,我知道那是诗"。
这也许可以解释死亡和永生这类题目会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诗词之中 ---没有人可以将死亡描述得如艾米莉·迪金森的诗词里面那样的崇高透彻和美丽。这种热烈感知人的生死的诗词境界,体现在艾米莉的许多著名作品中(作品号码为英语出版界对艾米莉作品的固定编号):
I never lost as much but twice (49)
I cannot live with You – (640)
I like a look of Agony (241)
My life had stood – a Loaded Gun (754)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712)
It was not Death, for I stood up (510)
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449)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280)
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 (465)
I ́ve seen a Dying Eye (547)
The Bustle in a House (1078)
This Conciousness that is aware (822).
......

2, "Called Back"

"Called Back" 缘于艾米莉在1884年春天开始的身体虚弱和生病,那时候起到1886年过世,诗人经历了多次昏厥休克---- “召唤归去”。
自1885年冬天起,艾米莉开始拒绝医药和医生的诊断,为此写下了她最后一首诗歌"让我归去 So give me back death."[不过,从哈佛大学收藏的原稿编目和这首作品的1632编号来看,在这以后她应该还有几篇诗作]
 
[1632]
So give me back death
Emily Dickinson
So give me back to Death --
The Death I never feared
Except that it deprived of thee --
And now, by Life deprived,
In my own Grave I breathe
And estimate its size --
Its size is all that Hell can guess --
And all that Heaven was --

《那么将我还给死亡》
Emily Dickinson
翻译  汤安
那么将我归于死亡——
那是我从不恐惧的地方
假如我能舍得下你——
现在,生将要离去
我会继续在墓地里呼吸
我会测量那间墓室——
它拥有全部地狱的空间——
外加上一整个的天堂——
 
在1886年五月的头一周,艾米莉确切感知到了自己的归期,于是,写下了以下文字给她的两个小堂妹露易丝和梵妮: 
“Little Cousins, Called Back, Emily.” (小妹妹们,我接到了召唤 ---艾米莉)。
五月16日的傍晚,艾米莉一如她晚年时间一直习惯按照准备离去那样,穿好一身洁白的衣裙(诗人后期只穿纯正洁白的衣裙),不同的是,这一次她真的踏上了召唤她的马车。

艾米莉的一生的创作几乎总是在自己的花房温室中安静地进行,因此连家人在内没有人明确地知道她写出了如此大量隽永秀丽的诗词。她的写作方式也很自然随遇,习惯将诗句写在一些便笺和纸片上,但是细致地一一收集起来,积少成多之后就把纸片缝订在一起,卷成诗卷,用一条绸带系住,珍惜地存放在自己橱桌的抽屉里。不过,临去世前她改变主意,将自己的诗稿交给妹妹,嘱咐她在自己离开后将所有的诗稿焚毁,就像曹雪芹笔下的黛玉焚诗,或者后来的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卡夫卡1924年6月3日因肺病辞世,他在遗嘱中要求挚友马克斯·布罗德答应将他的全部手稿完全焚毁 ---幸亏文学界的功臣布罗德!他毫不犹豫地食言反悔,悉数妥善地保留了那些旷世手稿)一样。 幸运的是,她的妹妹读过这些巨量的诗作后,无法忍心按照答应姐姐的话那样烧毁这些诗作,而是辗转永久保存在了哈佛大学书籍档案馆,从而使这一千七百多首诗作留传下来,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瑰宝。
 
3, 为美丽而逝

I DIED for beauty
Emily Dickinson
I DIED for beauty,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And I for truth,—the two are one;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 our names.

《我为美丽而逝去》
Emily Dickinson
翻译  汤安

我为美丽而去
却忧何以安息
直到有人殉身真理
躺在我的隔壁
他柔声相问,“你因何玉殒?”
我回答,“因为美丽”
“我是为了真理--
真与美一体,咱们是兄弟”
从此在墓地
像亲人傍晚相聚
我们隔着墙倾叙
到苍苔蔓过唇际
将我俩名字抹去
  
P.S.
————
殉 美
余光中 译
我为美死去,但是还不曾
安息在我的墓里,
又有个为真理而死去的人
来躺在我的隔壁。
他悄悄地问我为何以身殉?
“为了美,”我说。
“而我为真理,两者不分家;
我们是兄弟两个。”
于是像亲戚在夜间相遇,
我们便隔墙谈天,
直到青苔爬到了唇际,
将我们的名字遮掩。
 
4, 灵魂选择了她的伴侣

爱情和性有着区别,人的情感亦是一样,可是,要确切说清这其中的不同却可能使不少人感到困难。爱是什么,狄金森的《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给出她质朴明快的答案: 一旦人们选择了爱情,心旌就 “再不受到干预”! 爱情纯洁神圣,只由发自内心的灵魂决定一回,终生不渝,“心无旁骛,不为所动” ---如果爱情如此,人们为文为人为国为民为己又何尝不能如此?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 shuts the door;
On her divine majority
Obtrude no more.
Unmoved, she notes the chariot’s 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is kneeling
Upon her mat.
I’ve known her 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 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Like stone.
 
《灵魂选择了她的伴侣》
Emily Dickinson
翻译  汤安 

灵魂选好她的伴侣
遂将心菲关闭
圣洁的心宇
不受其它驾驭
心无旁骛——  
纵然列列车辇
等在她家墙沿
心无旁骛——  
即使威蕤帝王
跪侯矮门外边
在广袤苍茫的人世
她只倾注伴侣
恬静的心——
是琇莹之玉
 
P.S.
—————————-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尤克强译)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接着把门关紧
那无比神圣的决心
再也不容干预
心不动
即使华车恭迎
在蓬门之前
心不动
即使皇帝亲跪
在门垫之上
任凭弱水三千
仅取一瓢
然后心再无旁念
磐石入定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狄金森  (江枫译)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我知道她
从人口众多的整个民族
选中了一个
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
象一块石头
 
5, 天空不能保守他们的秘密
注视着艾米莉的照片和人像绘画,你回无法忘记她那"Called Back"两个字的含义是多么丰富,透过她的瞳仁,仿佛能看见天使般艾米莉的灵魂就一直那么陪伴在人们身边。她的名字无法不被人们一次次地提到,也许,一切的美丽正象她的诗作所说的那样不能成为封藏了的秘密---

《天空不能保守他们的秘密》
Emily Dickinson
(节译,全诗为 张祈译)
天空不能保守他们的秘密!
他们把秘密说给山尖——
山尖却把秘密告诉了果园——
接下来,是丛黄水仙!
一只鸟儿恰好路过——
把这一切全都听见——
如果我可以贿赂那只小鸟——
谁知她会将什么吐露唇边?
本文发表于 2012-07-25 01:48 



爱米莉·狄金森:我是无名士,你是谁? [英诗翻译]   文/Cancan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这首诗几乎可以说是爱米莉人生和创作的宣言,它是作者近一千八百首诗里面最为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 本诗是相对松散的三音步抑扬格,偶见第四个重音,如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June)—",总体为ABCB韵,上半阕(the first stanza)的 “you” , “too” 和 “know” 押半韵,因此也可看做AABC韵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爱米莉一生只发表了有据可查的七首作品(一说十首),研究爱米莉的诗应以最早关注于准确性问题而着重出版作者原手稿内容的 The Johnson Text 一书为准,在那前后几乎每次出版爱米莉的诗集出版商对其内容都有所修改,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原诗影响力,可是诗无达诂,那么修改影响了对作品的分析。
这首诗英文版也有不同版本,主要有两处不一样: 一处是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句的“banish”("放逐,驱逐",诗词采用的并非banish原意,而是转意为"出卖","释放"),而另外的版本"banish"变为 "advertise"(广为告知,公布,宣传),成为强调二者皆有的"声张","渲染"之意。 另一处不同是“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一句中的“day”被改为“June/六月”。六月特指为青蛙鸣叫的季节,替换“day”来强化意境,然而把第四个重音的地方弱化了半韵,对比下来,感觉反而削弱了作品的明快犀利和作者自信爽朗风格。
本诗具有鲜明的爱米莉个性和风格,诗中"nobody"和""somebody"两词为诗眼,尤其是"nobody"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表示"什么都不当(不在社会上出头露面)的隐士",如果翻译成"小人物",并不能表现作者对自己自信的隐居生活的认知。而且小人物只是人物的一种或一个未出名时的状态,尚不能构成隐士的能力,有作品将之译做"微不足道"、"卑微者",问题也是一样,偏离了作者的"隐士"含意。翻译成"无名之辈"接近原意,但它仍然不如译成"无名士"体现全诗所强调"隐士"含意和作者的风度。
从1860起到1865这五年,是狄金森创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她开始隐居的头五年,爱米莉沉浸在对人生、死亡和身边事物的观察提炼之中。她在隐居之后并没从精神上封闭自己,依然跟許多人通信(已统计的通信者有99人,包括有名的文人和编辑)。这五年爱米莉不仅並不孤单,而且创作丰厚。一些名诗正是这时候从她跟朋友们通信的信纸所附的诗歌而流行开来的。作者在后来蜚声世界的佳作在当时却不为出版界所赏识,------经历了几番被修改得支离破碎的"成功发表"之后,狄金森拒绝了投稿发行自己的作品,通过安静地隐居在自家的花园里自由无拘的创作(而且让厚厚的日记也"隐居"起来,藏进花园温室墙壁里)。
本诗的另外一个地方是,有翻译作品把诗中"To an admiring bog!"译为 "沉溺在讚美的泥沼之中!",原诗着力于对鼓噪的现实文坛进行批评,因此"To an admiring bog!"的介词指向(To/对着)不能更改,它暗示那只名人青蛙的自我陶醉和鼓噪是"对着其他那些羡慕和争做名人的人群"的。国外网上有作者解释"To an admiring bog!"诗句为 "croaking(夸夸其谈)—to the swamp(沼泽), reminding all the other frogs of their identities(暗示其他喜欢鼓噪的青蛙们)",是更加符合诗意中对"somebody"的解释和讽刺。一处英语论坛将本句较好地解释为:
The frogs are not the only ones at fault, however. Their audience —closely tied to them through rhyme—is “an admiring Bog,” with all of its members having joined into the whole, losing all individuality or identity. And indeed, this whole is a swamp, something that sucks one in, or sucks in all they are told, but puts forward no opinion or judgment of its own. This audience thus is spared the dreariness of being “somebody,” for they have no identity, but they become worthless, for they are without opinion, and only serve to listen to and support the public figures.[(大意) 青蛙们并不是唯一可以指责的,然而,他们的听众和追随者,--诗中与之密切联系韵律词汇是"一个羡慕着的泥沼",构成了这样一个失去自我性格的整体,他们才是这样的泥沼,一种让他们深陷而不可自拔的沼泽而不自知。这些蛙鸣声中的听众,诠释着诗中所描述的"somebody",那些因为没有个性而失去价值,没有主见而成为公共场所的鼓噪声音的支持者。]
做一个具有独立思维和人格的隐士,而不是夸夸其谈不知人生价值的聒噪蛙群中的一只,正是这样的诗句带给人们狄金森诗风凝炼,比喻犀利的大家地位,也带给后世的无名人物们一曲唤起自我坚实的晨号,一只的隽永小诗。

I’m Nobody! Who are You?

by Emily Dickinson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How public, 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To an admiring bog!

我是无名士,你是谁?
爱米莉·狄金森 (1830-1886, 第260首)
汤安/Cancan 译
我是无名士,你是谁?
也是个无名士?
那咱就成了一对
--请别出声
人们会大声宣沸
成为公众人物
多么索然无味
像青蛙那样招摇鼓噪--
成天自我陶醉
面对着充满羡慕的一缕泥澻

---------
P.S.  选取两首前人的翻译佳作: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江枫 译)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
这就有了我们一对!可是别声张!
你知道,他们会大肆张扬!
做个,显要人物,好不无聊!
像个青蛙,向仰慕你的泥沼——
在整个六月,把个人的姓名
聒噪——何等招摇!

 
我是小人物,你呢?
(朱墨 译)
我是小人物,你呢?
你也——是——小人物?
那我们可不就是一对儿?
别吱声!人家会宣扬——你晓得!
真烦哪——做个——大人物!
真露脸——像只大青蛙——
六月一生——都把自己的大名聒噪
面对羡慕你的一团泥沼!
本文发表于 2013-09-25 12:14

点赞(1)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威瓦力管业

高渐离

穿越冬季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男2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3-28
作品数量:566
空间人气:382719
粉丝人数:48
关注的人:2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