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端午题莲【五律】伐木丁丁外篇(10);2『重
发布于2019-06-10 09:57 点击:1160 评论:0 作者:湯安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年逾八十的老父爱好种花,尤其喜欢莲花,居住南方之后种植了从柠檬,葡萄,百香果到玫瑰,榕树盆景,田七和多肉植物等许多不同种类的观赏品种。一面墙的百香果藤每年都会结出紫红色桃子大小的上百只百香果,不仅足够制作水果饮料,也给繁华都市生活平添一份绿意和清爽。老人觉得居家种花养草的环境里面缺少荷花是一种遗憾,家人于是安放两只大水缸,水缸里放入河泥和清水,父亲买回来种藕用水缸来种荷花。可惜南方水热,水缸在楼上不易像在楼下地上那样保持凉爽温度,莲藕种进之后很难生根发芽,那两只水波平静的空旷水缸于是闲置下来,令人颇感失落。母亲因此提议买一些小鱼和泥鳅放养在水缸里。


种莲的事就这么心有不甘地搁了下来,直到年青的邻居夫妇得知我父亲的这个夙愿才有了眉目。时常关心问候我父母的邻居说她自己也十分喜爱莲花,叫我父亲别着急,待她去湖南老家寻找观赏价值高的古莲所结的莲子回来就可以用莲子来萌发种植莲花了。


很快,古莲的种子送来了,一共二十几粒。它们圆润饱满,个个乌黑光亮,放在手中像是实心古玩,掂着沉沉的,入水即沉。它们似乎是数个品种观赏古莲的种子。我父亲赶紧用养水仙的陶钵浸泡那些宝贝莲子,时常换水,好给它们创造萌发条件。


漫长的等待过去,莲子却毫无动静,沉睡在清水之下一晃数月。种子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好好的种子就是不萌发,干了一辈子精密设计、向来非常自信的老父亲对此充满疑惑。


正巧我回国探亲,父亲于是端出陶钵浸泡的莲子给我看。


“爸爸,莲子可以休眠上千年,它有五个保护层,外壳非常坚硬,单单清水浸泡古莲的种子不能解除休眠,而且它的幼芽也无法突破那么硬的外壳,需要人工帮助它破壳而出,呼吸新鲜氧气,解除休眠。”


见我找来一把厚重的刀,要用刀背敲打这些莲子,父亲非常担心会把他的那些宝贝链子给敲坏了。其实,这些乌黑莲子的硬度极高,根本不怕敲打,敲来敲去只听铛铛作响,虎口都震疼了,莲子们却个个纹丝不动。直到尝试改用刀刃来小心地砍,才慢慢开始出现裂纹。


有裂纹就好办,最终,通过仔细控制力度和刀刃位置,每一个坚硬的莲子都敲出了半圈到一圈的裂纹,微微露出里面白色薄膜包裹着的饱满种子。这样再将它们放回陶钵浸泡,莲子就可以解除休眠进入萌发状态了。


果然,三五天之后它们整齐萌发,一个个冒出牙签大小碧绿尖细的小芽,头两天看起来跟我种植的银杏种子出的芽颇为相似。父母亲开心地把它们移到带有河沙的圆形玻璃鱼缸里面生长,以待幼苗根系足够强大时再移植到室外装有河泥的陶瓷大水缸里进行种植。那两只种荷花的水缸里面的小鱼和泥鳅已经安家落户,很快就要跟新的伙伴,来自潇湘的古莲作伴了。


每天观赏阳台上玻璃鱼缸里的莲子幼苗变化相当有趣,它们如此细小,各自打着幼嫩的小伞,每片初生的莲叶只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


我发现玻璃鱼缸里的小鱼在吃不到一毫米的黑色鱼虫,就问父亲这么小的鱼虫是哪里找来的。


“鱼虫? 哪有鱼虫?这些鱼只吃饵料不吃鱼虫,我没有喂它们鱼虫。”


原来,每天都要仔细盯着鱼缸欣赏莲子幼苗的老爹根本看不见那些细小的鱼虫。他再次认真观察良久,确定地说他的眼睛没问题,看得清莲叶的脉络细节,鱼缸的水很清澈,里面只有小鱼和莲子的幼芽,没有鱼虫。


好在家里有老人阅读用大个头的放大镜,我请父亲用放大镜来观看鱼缸里的小鱼,他再次查看后吃了一惊:“眼见为实,小鱼果然在吃非常细小的鱼虫。上了年纪视觉确实退化,不用放大镜一点也觉察不出水里还有那些鱼虫在游动。” 放大镜于是成了他每天观察鱼缸和各种庭院植物的新配件。


一年之后,端午节到了,莲叶早已长大,荷花的照片也来了。父母愉快地通知我那些宝贝古莲开花了!它们果然是非常不错的品种,荷花颜色鲜明脉络鲜红,花蕾沉甸结实,开出的花朵为复瓣,花期似乎比莲池里的荷花更长,而且明开夜合,至今已经开了五天。


今年气候相当异常,有些类似贸易战,天气动辄变脸,暴雨之前还经常骤然天黑,连天的雨水把一些幼嫩莲叶都打坏了。可是,出水的荷叶跟荷花傲然挺立,鲜艳欲滴,顽皮骄傲,仿佛还在嘀咕:“这点风雨,几千年不都挺过来了”。


不用说,我父母亲非常喜爱这些荷花跟莲叶,每天都去观赏,时常跟我描述生长和开花的情况。之前水缸里的泥鳅一到暴雨天就会跳出水缸,我母亲总要小心观察和把它们放回水里。现在有长大了荷叶遮阳挡雨,建立起来良性生态环境,水里的泥鳅也舒适起来,它们都安居乐业。


看到照片上古莲花色之美,生命力之动人,着实令人赞叹。可惜身在异乡,只能从手机上欣赏它们。


有感题之。







午  题




文/湯安



柔然吐异芳,端午映庭廊。
一望嗟垠漠,无归梦故乡。
桑榆沧浪北,云雾洛河央。
雨骤莲卓立,风来粽叶香。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转载(段落和个别词语有微小调整)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作者  补壹刀




【“舔曹党”的嘴脸激怒了诸葛亮,前几个人,诸葛亮都是以守为攻。到批驳薛陆这两个“精曹分子”人的时候,诸葛亮情绪明显高昂了起来,直接对这两人展开了攻击。


这里诸葛亮厘清了一个问题:价值观的高地在谁手里?当时最高的价值观是忠孝汉室,那么当时全中国最忠孝的人就是最有实力的曹操了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就占有忠孝的高地了吗?反对他的人就是不忠不孝了吗?诸葛亮的认识是,不对。不能曹操最有霸权,就霸占了判定忠孝的真理标准,你说谁忠孝谁就忠孝,你说谁不忠不孝谁就不忠不孝。标准来自世人的共同检验判断和认可,判定谁忠孝谁不忠不孝的标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在世人心里,不在曹操的霸权和威胁里面。








舌战群儒,《三国演义》里诸葛丞相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一个人一张嘴,怼得东吴一众“投降派”当场都没了言语。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这个情节没有出现在编年正史《三国志》里,应该是演义作者罗贯中自己的提炼总结发挥。他显然在其中投入了许多笔墨和心血。


实际上,赤壁之战,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是战是和,当时“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周瑜与鲁肃已经跟吴主孙权分析得很清楚了,孙权的抵抗决心已经下得差不多了。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还要专门安排诸葛亮跟东吴群臣辩一次?(这就是名著的价值所在,让读者理清历史脉络,洞悉历史大势)。






罗贯中笔下有他的深意,他要着力表现战略格局上诸葛亮比军事层面的周瑜鲁肃高出那么一个境界的地方。


周瑜周公瑾,不用说了,又帅又能打。谋士鲁肃,也非常了不起,是他首先看出刘备是个枭雄,应该跟刘备联合起来对付曹操。也是他跑到武汉去找刘备,把诸葛亮请过来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彼时,曹操基本扫平了北方的袁绍、袁术、吕布这些大小势力,又刚刚拿下了湖北的刘表刘琮,步军、水军发展到几十万人,经济军事实力无疑已是第一了,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和普世道德上的高点。大部分人都觉得,曹操要拿下东吴,东吴恐怕顶不住的。


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很有名的信,大意是说,我曹某人拿着帅旗往南边这么一指,大家就望风而降了。今天我要你一块跟我来“打猎”,顺带把刘备灭了,你愿不愿意,快点答复。信里的口气非常强硬,可以说是极限施压了。


孙权看了信,跟大家一起商议怎么办。《三国志》里说,大家“皆劝权迎之”


这里的用词极其精确。“迎之”,这不是简单的举手投降,得迎降,得下马带路,得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把曹操请过来受降。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孙权听得肠胃痉挛,肚子不舒服,起身上厕所,这个变化被鲁肃抓住了,他也起身跟了上去。他的用意很清楚,要抓主要矛盾,推动一把手下决心,只要一把手有决心,什么都好办。他劝孙权抵抗,但是劝的方式很巧妙,他没有说曹操怎么怎么不行我们怎么怎么行,而是一下子点出了“投降派”一个隐秘却致命的出发点:利益不同


鲁肃说那些“投降派”跟东吴和主公你不是利益共同体啊,比如说如果我要投降曹操,曹操估计不会太为难我,他还有可能把我送回去,安排我做个清闲的小官,有车坐,有秘书,将来说不定还慢慢往上升,能做个市长省长。主公你想想你要是投降了,你能那样吗?


这个分析很到位,点出了从三国到后世许多“投降派”共同的盘算:投降于东吴社稷百姓有害,但是他们以为对主降派个人家族私利有好处。


孙权听了很认可,鲁肃也觉得这样的分析管用,所以诸葛亮一到东吴,鲁肃就嘱咐他说,别人不要管,你赶紧见我家主公。


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先跟东吴群臣见一见,他的考虑比鲁肃深远:


其一,曹操毕竟很强大,要想抵抗成功,必须先统一内部思想。持投降立场的,主要是东吴的知识分子小群体,不少是当时有名的儒者,掌握话语权,这就尤其不能把舆论阵地让出去,就不能怕争论,让道理越辩越明,应该敢于辩论,理清大势


其二,“投降派”并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是出于谋求利益,有的是出于认识局限,也有的是出于铁心"精曹”出卖东吴的立场,需要对此加以分辨,团结大多数,孤立小部分。


其三,不但要说清楚为什么能够抵抗曹操,更要说清楚为什么必须要抵抗曹操和可以战胜曹操的威胁。就是说清楚举什么旗的问题,辩清楚这个问题,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人。


那么往下来看,在整个舌战群儒这一段中,开口跟诸葛亮辩论的,一共有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七个人。


这些人都是谋臣,而且不是泛泛之辈,是当时的大知识分子,不少人还是文理科通才。比如陆绩精通天文学,曾经作《混天图》;严畯的《潮水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研究潮汐现象的著作。至于写写文章发发议论,给《易经》做做解释,对他们都不叫事。


对待这些人,诸葛亮是讲了方法的,没有像后来对王朗王司徒那类无耻之徒,我RAP饶舌骂死你。他显然提前做了功课,或者出于长年的文化积累,明显有备而来,区别对待。


辩论首当其冲的是张昭。




张昭是东吴集团里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属于帮助孙权的哥哥孙策打天下的那个创业团队里的,孙策带他拜过自己的母亲,在古代这就是异姓兄弟的关系,与周瑜地位不相上下。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孙策死的时候,孙权刚刚18岁,孙策把弟弟托付给张昭,孙权趴在床上哭着不起来,是张昭把孙权劝起身,又当着众人的面,把他扶上马。


从这几点分析,张昭的命运与东吴应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不应该被划入鲁肃分析的利益不一致的那一类人当中去。


而且张昭决不是个膝盖骨软的人。《三国志》里说,张昭每次上朝,言语雄壮严厉,声色慷慨义气,经常直言犯上,整个吴国上下就没有不怕他的,连孙权都说,我跟张昭说话,可不能乱说,得想想好再说。


魏国曾经派使者封孙权为吴王,使者到了吴国架子很大,过了宫门也不下车,张昭就站出来讲话了,说使者你敢到这不下车,是欺负我们江南人少势弱,连把杀賊小刀都没有么,嗯?!使者吓得马上滚下车来。


既然不是立场问题,也不是利益问题,那么就属于认识问题了。


同时张昭还有个毛病,对自己的判断比较自负,爱摆老同志的资格,觉得鲁肃、诸葛亮这样的小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太冲动,没大局观,为这个曾经多次在孙权面前批评过鲁肃。


这几处性格特征在舌战群儒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张昭在辩论中摆了个对比,说诸葛亮你自比管仲、乐毅,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你,以为是如鱼得水,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人家管仲乐毅干了那么多经天纬地的大事,所以原本广大拥护汉室的人都指望你诸葛亮出山以后也能改天换地救世济民、剿灭曹贼,可怎么刘备在遇到你之前还能纵横寰宇,遇到你之后却被曹操打得连战连败丢盔弃甲,反而不如以前了呢?管仲乐毅会是像你这样的人?


张昭这段话问得很厉害,明代李贽评价说“下得好毒手”。但要注意两点:一,他主要质疑的是诸葛亮个人,还是看不起小青年;二,他也许有一点“恐曹”,但从头到尾没有立场问题,既不“崇曹”也没有“精曹”


张昭和诸葛亮的交锋,是罗贯中着墨最多一回合。诸葛亮想的很清楚,以张昭的地位和资历,只有说服他才有可能说服孙权。同时,演义没有交代的是,张昭的问题只是认识问题,是最有可能被争取的对象。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诸葛亮非常耐心,采用了以守为攻的办法,绕了好大一个圈,先从医理的角度举例,说得了重症的病人不能用猛药,要循序渐进。刘备的家底太弱了,不可能一开始就担负起剿灭曹贼的重任,抗曹要循序渐进。事物是在发展中由量变到质变的。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从来没赢过项羽,而是垓下一战成功。攻守的形势是一点点逆转的,是要积小胜为大胜的,所以刘备的失利是暂时的,而胜利最终会到来。


诸葛亮又说:在坐的各位老同志、老秀才,在大事面前,要能拿起扫帚就干,不能犯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能夸夸其谈、议而不决啊。所以“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诸葛亮的这段话,李贽评价,“说尽今日秀才病痛!”。




接着来挑战诸葛亮的是虞翻,虞翻也是孙策时代的老人了,性格忠诚直率,很坚持原则,曾经气得孙权酒后要拔剑砍了他,因为太直,一辈子没有做到大官。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但他在抗曹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好,自己“恐曹”,还把别人拉低到跟自己一个档次,认为刘备嘴上说不“恐曹”却被曹操百万雄兵打得丢盔弃甲,是假抵抗,是自欺欺人。


对虞翻这种逻辑,诸葛亮是怎么反击的呢?注意,他在这里区分了“投降派”“暂时退让派”的区别。


像刘备这样有抵抗决心,但客观条件不具备,只能暂时退守等待时机的,是“暂时退让派”、假“恐曹”;而像东吴这样具备客观条件,却不主张抵抗的,是“投降派”、真“恐曹”。诸葛亮从主观动机上将“投降派”和“暂时退让派”做了区分。同时他是很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先认清大势,确立积极主动的态度,办法是会有的;但如果跟曹操都还没有接触,就先误判要输,那再好的客观条件也不能转化为胜势。


罗贯中给诸葛亮安排的下一个对手是步骘,这个人物抓得好。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前面说的张昭,家里是北方南迁的世家大族。步骘就比较惨,孤身一人逃到南方避祸,无依无靠、一贫如洗,所以步骘有一套“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凡夫世井处世哲学。


步骘这个人世故到多么能忍呢,当时有个浙江人叫焦征羌的,是当地富豪,做事霸道,步骘和一个朋友怕被他欺负,就带着名片拎着瓜去求见他。结果一上门发现焦征羌在屋子里睡觉,让他两在屋外面干等,朋友就想走,被步骘一把拉住。过一会焦征羌醒了,就坐在屋里,打发人拿了两张席子,让步骘他们坐在房外空地上隔窗见他。到了饭点的时候,焦征羌自己排满山珍海味大吃大喝,却用寒酸的小盘盛点饭跟素菜让步骘他们吃下去,朋友气得实在无法下咽,步骘却吃得狼吞虎咽。


吃完结束求见。一出门朋友就火了,指着步骘说你你你怎么这么怂呢,你就不知道可耻二字么。步骘说,我们贫穷下贱,人家用贫穷下贱的方式来招待我们,不是很合适吗,这是命,有什么可耻的呢。


所以步骘这个人,属于只知道现实主义者,不完全是膝盖骨软,而是能忍辱,但是格局偏小,被贫寒限制了想象力,缺乏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心气与胆略。并且他把被压迫者的个人处世境界带到了国家社稷的大事大非当中,这完全是不应该的。


于是诸葛亮就教训和警示他:你说我学苏秦张仪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你,你知道苏秦张仪是很有胆识的纵横家,不计个人名利,决不是那种畏强凌弱、惧刀避剑的世故小人,你要是当“投降派”,结局肯定不如苏秦张仪。




《三国演义》为什么是名著,就是作者对各种典型人格和历史大势的分析提炼到位。张昭、虞翻、步骘这些人是“恐曹”,问题的核心是“自卑”受辱,在自卑胆怯的心理驱动下,盲目夸大了敌人的优势,却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而真正让人做呕的,是“美曹精曹”的带路党们。他们把对曹操的实力崇拜,上升到道德和价值观的高度,把敌人的臭脚捧在怀里摩挲,舔得无以复加。他们是“投降派”里的奇葩,这类极端派是“舔曹党”。这些人不是认识问题,也不单纯是利益问题,而是动机立场问题。


薛综、陆绩就是“舔曹党”的典型。


当时曹操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这是实力优势,而“舔曹党”把这种优势上升到价值、天意、血统的高度,主动为曹操的威胁侵略行为寻找道德上的合理性,把战争和受辱的责任推给东吴;他们自己跪下了,还贬低鄙视不跟他一块跪的其他人属于不识抬举。按照他们的说法,曹操有令要你们下跪投降是天下归心,你们却不识抬举,硬要以卵击石;曹操是豪门大官,相国之后,刘备就是个卖草席的,你们怎么胆敢挑战曹操?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舔曹党”的无耻嘴脸激怒了诸葛亮的文人气节风骨,对于前几个人,诸葛亮都是晓以道理以守为攻,以文会友。到薛、陆这样的货色的时候,诸葛亮情绪明显高昂了起来,直接对这两人展开了驳斥。


这里诸葛亮首先厘清了一个问题:价值观的高地在谁手里?霸权不等于真理。


当时最高的价值观是忠孝,连曹操都得借助汉室这样的正统来维持自己,所以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那么当时全中国最忠孝的人就是最有实力的曹操了吗?曹操借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就代表曹魏占据忠孝的高地了吗?反对投降的人就是不忠不孝了吗?


诸葛亮的认识是,不对。价值观不是这样来判断的。不能尔曹最有霸权实力,你就霸占了判定忠孝的标准,你说谁忠孝谁就忠孝,你说谁不忠不孝谁就不忠不孝;忠孝的标准由世上的人共同认可,判断谁忠孝谁不忠不孝的标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在人心里,不在你曹操这里。


所以曹操虽然是高官的后人,自己也是豪阀,但专权肆横,欺凌君父,他不过是霸占道德高地;刘备虽然卖过草席,但保持忠孝的道义行为,本身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最后,诸葛亮借着最后一个来挑战他的程德枢的对话,说出了他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认识,这是整个舌战群儒的中心,也阐明了诸葛亮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一个真正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应该做到两点:坚守崇高的信念,同时脚踏实地。


诸葛亮把知识分子分成了“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而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做人要有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这是诸葛亮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他用一生实践了这个信念;这也是他对所有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穿越千年,直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诸葛亮一生都很进取,鞠躬尽瘁,总是在想尽各种办法与不利的形势斗争,他是为了社稷,有时哪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回头来看舌战群儒,他跟被他驳倒的那些人,谁是真正的聪明人呢?如果三分终归一统,孙刘当初的抗争真的有意义吗?屈原以来的那些文化风骨大义气节和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无数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比起投降卖国者的私利来看,是谁让泱泱大国的中华民族延续不倒屹立千年?


其实千百年来,能真正为人民所记住的绝大多数不是投降变节的“聪明人”,那样的“聪明人”早已化为了尘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纪念的是端午屈原这样不投机“不聪明人”的风骨气节,正是他们的精神汇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条大河。


在舌战群儒里,诸葛亮之所以能说的其他人满脸羞愧、哑口无言,除了高超的技巧,根本上是诸葛亮举起了忠孝这杆正义旗帜,而在什么是核心价值这个问题上,当时在场的所有人认识是一致的。这是当时与今天不同的地方。


今天有一些人,你说仁义礼智信,他说普世价值;你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他说普世价值。因为精神上已经是“吃里精外”的他人了,所以听说什么话都是反着来的,他知道自己无耻贪婪猥琐不堪,却不会满脸羞愧,反而越说越得劲,因为携带的就是搅浑水的立功反水任务。


对这种人,只能用诸葛孔明一句话总结:



诸葛亮是怎么对付“投降派”的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补壹刀”,授权察网发布】



点赞(1)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云在山巅

星海森雨

广泛

飞文染翰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男2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4-20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86939
粉丝人数:48
关注的人:2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