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文章
中国深圳特区介绍
发布于2017-08-25 12:12 点击:2994 作者:版主—转载

深圳特区介绍


深圳特区介绍:位置与面积: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陆域位置是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于东经­113°52'~114°21',北纬22°27'~22°39'。深圳经­济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呈狭长形。


气候: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0.2℃。每年4~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土地与物产:深圳市耕地总资源244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946.7公顷,林业用地7.97万公顷。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

海岸与海洋资源: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257公里,海岸资源丰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盐田、妈湾、赤湾、大梅沙、土围、西涌和大鹏湾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处。由于海域辽阔,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鱼、蛇遛、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金钱鱼、大眼鲷带鱼、三刺鲷、盲曹和鲈鱼等40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


旅游资源: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长70多公里,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头和西冲等水碧沙白的海滩。海滩宽约30~50米,长约1000~3000米,沙质柔软,海水清碧洁净,是迷人的海滨浴场;梧桐山雄伟险峻,山上溪涧纵横,有深不可测的梧岭天池;深圳湾畔70多公顷的红树林是候鸟迁徙的中途站,可观赏到品种诸多的候鸟。


地名由来:“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何谓“鹏城”?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广东省东南的政经重镇,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清朝初期,政府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界。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2004年成为一个无农村的城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