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安的个人空间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 注: 1,持续修润作品,重发勿怪。2,图片多为网络图片,无关隐私。]   
秋收余义鸿蒙论道[七律]伐木丁丁(四十九) [七律]      文/【湯安】   



一晃就七月流火到接近八月中秋,北美气候进入飓风控制时期,也就是从炎热到多雨时节,具体多少雨则跟飓风的大小和数量有关。这篇题目有余义二字,是在周末整理后院被风雨吹落的枯树枝干采收应季果实和种植替换枯树的树木过程中随着思绪而写的日常观察和周末劳动杂感。


天气稍微一转凉鸟儿就早早开始迁徙到更温暖和煦的地方,它们因为能够感受这种规律而进化存活下来。因此后院树木非常静寂,多数美丽的小鸟都飞不见了,土鸽子也不再见到在电线上淋雨的画面,倒是一些大鸟趁着雨停的间隙站在树顶张开翅膀像雕像一样纹丝不动地晾干羽毛。


远方欧洲掠鸟这种旅鸟却在大量集结。欧洲掠鸟平时一年四季都有少量居住下来的,带着闪亮的深色羽毛,但是秋季会大量出现,集体在地面树上采食,然后在天空表演各种密集阵,这是它们社交和抵御老鹰的方式。这个季节老鹰尤其多,后院不时可以看到它们停在高高的树上等待俯冲捕猎。之前说过的草地上形成大量梨花树苗的杜梨就是欧洲掠鸟年复一年播种产生的。为了确认具体杜梨品种,春天时我曾拔了两株它们的梨花树苗回来,种在花盆里,现在正好趁着雨季把它们移植到山坡下的后院里以便安全过冬。


再往后就是过路旅鸦的短期集结,这些大型鸟类会停满房前屋后的高大树木,呱噪声大到无法午休,好在欧洲掠鸟不会吵闹,而会吵闹的旅鸦则不会久留,噪音影响只有一两天的时间,旅鸦很快就全部飞向南方。傍晚的天空中开始见到一队队大雁飞过,它们这样的飞行表演可以持续到冬天,一些更北更耐寒的大雁飞到这里干脆就住下不走了,在这里过冬。因此不奇怪冬天有时候清晨雪地里会有大雁群在卧雪睡觉。


人类和鸟类都追逐食物,沙丁鱼的嘴巴一直张着,用它们的腮过滤入口的水流而获取食物,一旦闭上嘴巴就是一生结束。一些美国人捕猎野生火鸡或者珍珠鸡,因为它们的肉味道不错,而且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需要控制它们的数量。大雁味道不佳,这里没有人捕猎它们,作为迁徙物种也无需控制数量。黑熊肉味道不错,小鹿也不错,成年鹿味道则很差,烹调时沾上鹿的黄色脂肪就又腥又骚无法下咽。小鹿没有多少肉,而且杀之不武,吸引人却又不能随意捕猎的还是黑熊,它们脂肪雪白没有异味,尤其雌性年青黑熊黝黑发亮的皮毛昂贵,就是英国皇家黑熊卫队戴的熊皮帽子的来源。与火鸡珍珠鸡不同,美国法律保护黑熊规定不能猎杀黑熊,除非人身或者宠物安全受到黑熊威胁,因此一些人专门买条狗当作射杀黑熊的合法依据。不过对于生育期的雌性黑熊人们还是有所顾忌的,能不招惹法律就不招惹,几乎美国所有保护动物非保护动物的雌性都有特别保护规定,从螃蟹到鹿,人们也自发地尽量不破坏雌性动物的生存。


美国的鹿都是白尾鹿,分成灰色和黄色亚种,芝加哥郊区的阿岗有少量野生白鹿,那里是美国第一个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费米他们最早研制核武器的地方,于是民间传说白鹿是核辐射的产物。不久前开车被鹿撞过,还好是只强壮的灰鹿,没有伤亡发生,只在前盖板上留下鹿皮撞击出的皮屑白斑,擦试后就没有痕迹了。有年冬天去朋友家参加过节聚会,一辆卡车撞倒了一头雄鹿,地点正好在他家车道前面,他报警询问如何抢救那头还活着的鹿,警察来看后说不用抢救,建议他补刀放血之后合法烹调鹿肉和腌制成腊肉过冬吃,我们都摇头反对,一来太血腥,杀鹿形同杀戮,不是什么吉利事,影响节日欢庆的心情,二来这都什么年代了,超市鸡鸭鱼兔牛羊龙虾什么肉都有,杀了鹿也没地方处理垃圾。警察无奈说可惜他太忙,不然他会带回家制作品尝,既然大家都不要,就只能等镇子的工作人员来拉走处理掩埋。


加拿大法律上也保护黑熊,不过加拿大的法律出名的儿戏,这也是特鲁多总拉着人说加拿大是法治国家的原因,缺啥才会鼓吹啥,加国没有多少主权,美国说东他不敢看西,不然立刻滚蛋下台。它的动物保护法对英国皇家例外,每年英国皇家雇人杀害3500只黑熊用于给皇家卫队做黑熊帽子,这不是杀戮年老淘汰或者普通黑熊,而是专门精选年青和最佳生育期的雌性黑熊。尖酸刻薄的英国皇室只要年青雌性黑熊身上中段黝黑发亮的熊皮来做黑熊卫队的大帽子,以此彰显英国的哀荣,而且严禁记者就此提问英国皇室。西方媒体对此规定非常尊敬,民众则不然,每年英国皇家举办活动都有保护黑熊的年青女性裸露上身写着不要剥走熊的皮。


蓝莓黑莓上个月收完,紫葡萄还剩下最后几串挂在藤上。菜园里樱桃番茄彩色小甜椒和东北甜菇娘还有不少,瓜藤上黄瓜已经结束,只剩下熟到发黄的种瓜跟歪头歪脑的瓜蛋子,丝瓜苦瓜还在开花,雨水不严重的话,它们还能结一个月的果实,秋天一旦连续阴湿下雨,所有果实的季节都会很快结束,这是普世的现实。普世之外,最艰难的是百香果,这里是它们生长的最北边界,年年夏天开出复杂美丽的蓝色紫色大花,却几乎总是等不到果实成熟就在雨水中枯萎,第二年再次冒出来重复这个过程。


野外的胡頽子(羊奶子)无需担心寒冷季节,它们是北美不多的树木里的原生植物,花朵密集,果实密密匝匝地挂满树枝,它们像涩柿子那样等到天气变凉就由涩变甜,到时候只需要一把一把的撸着吃就好。这里的山川曾经密布粗壮高大的北美大板栗树,它们比老橡树还要粗壮和盘根错节,是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重要口粮,十八世纪一船从日本到来的货轮运载了带有板栗真菌的日本毛栗子树苗,团灭了整个北美大陆的古老板栗树种,那些曾经连绵起伏的巨大美洲板栗树,就像靠它们的果实生活的北美印第安人一样,曾经来过,然后消失殆尽。


除了加州一带的红木林,如今的北美山川几乎很少有原生的高大树木,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美洲曾经有过巨大的板栗树林。上周末我们预约了一位解说员去看一处马省最古老的石头房子,长途开车到达后吃惊不已,因为那个房子小到难以置信的地步。石墙,巨大的木梁结构,以及完全空旷的内部环境就是那个建于五月花号到达美洲不久的农场房屋的遗迹。和蔼可亲的女解说员瑞秋是一位中学老师,看上去就像一位普通的白人知识分子,她那天有五个预约要进行解说,每个一个来小时,对于那个比我家还小的二层房子算是相当受到游客关注的了。瑞秋说她刚刚大学毕业从教就义务参加当地历史遗址的研究和解说,已经这样兼职解说了二十多年,除了专业学会的学术交流,自己还从人们的各种提问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由于她的详细解说,我和女儿问了许多问题,包括那么小的房屋为何会有那么粗壮低矮的主梁。“因为那时候新英格兰有许多挺拔高大的这种硬木大树,我们学会曾经请州里的研究机构钻孔分析这些数以吨计的硬木大梁的年代和树种。猜猜这是什么树?”


“美洲板栗树?”女儿回答道。

“对呀!你是怎么猜到的?问过的人都回答橡树。”

“我爸爸喜欢植物,五月花号的时期这里有许多如今已经不见了的巨大的美洲板栗树。美国农业部一直在想办法恢复美洲板栗树。”


瑞秋感慨到,“现在都没了,就像这栋一半石头一半木头的房子,它的一些顶梁是后来用橡树修复的,那时候板栗树逐渐消失了。木头上刻了记号和数字以便区别最初的木头,一会儿我们上楼顶去看。”


房屋有两处巨大的石头壁炉,火堂上吊着收口的大锅,冬天夜里就靠不断烧木材取暖。侧面还有一个卧室至今不知道是儿童房间还是病人房间,当年不仅板栗树成片死亡倒塌,人们也不断感染疫情,那个卧室门上带有小门,感觉更像是当年给隔离病人使用的。那时候疫情危害很大,许多富裕人家设有病人房间,如今在一些富人的墓园可以看到一家人一半老少死在很近的时间里,他们厚重美观的墓碑显示其家境的富有,只是疫情不会因此区分富人和穷人。唯一区别在于穷人更容易全家死亡以及无钱留下墓园和庄严的墓碑。其实「死后贤愚俱泯泯」,不如活着的时候格物致知和多多论道。


那处古老房子的草地也比较破败,瑞秋歉意地说他们年年都在跟入侵杂草做斗争,争取早日恢复草坪出来。草坪里有些石头是已经倒塌的农场房屋的最后印迹,印迹的边上有些马勃蘑菇。


过了夏季蘑菇大出的季节和初秋干旱季节,眼下是蘑菇空档期,只有马勃和皮实的草菇还在坚持,蘑菇再次大出会是飓风季节过后的秋冬采菇的季节,如果气候合适,林中小鸡菇跟林中母鸡菇会次第出现,幼嫩时这两种蘑菇口感不错,其它秋季蘑菇通常需要等到十月中旬才再次热闹起来。


最令人难忘的品尝果实记忆是吃莲蓬里葱绿色口感清爽微甜的新鲜莲子,它粉绿的颜色优美柔和,果实剥出来恍如仙界贡品。类似于它的是品尝透绿如翡翠的猕猴桃、刚刚从大树上打下来的新鲜板栗、清煮新鲜采集和在火上烧烤的绿色黄豆荚,还有国内特有的甜高粱,吃它的时候那种粉绿色泽已经过目难忘,扎实香甜的口感更是最好的黑皮甘蔗也无法企及,道理无它,就在于甘蔗只是突出了甜,甜高粱却有独到的风味和香气。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道理的话,我强烈地感觉果实带有葱绿色是一种豪华的象征,这种颜色总是预示着特别诱人的风味或者品质。


如果大自然由工业商业追逐利润的资本家决定生死,无数风味独到的水果都会因为独到而判死刑,商业化的世界需要简单粗暴地快速盈利,而不是风味独特万千姿态和长久进化。这样超乎金钱衡量的水果风味不是超市可以购买带来的体会,只有亲身经历才可以形容,有幸充分感受它们的时鲜都属于难忘的经历和缘分。


大学里每年这个季节都要邀请密切关系的男女同学野餐聚会,就是想把最好的应季水果用欢乐难忘的方式尽情享受。甜菱角,砀山梨,不同品种的香瓜,以及从一起上课的植物所研究生那里打探到的植物园里面美味的拐枣、山楂、胡桃跟海棠果树的位置而采集来的应季佳果,一边团在草地上打牌聊天,一边讲述各自难忘的故事,不远处是架在易拉罐制作的酒精炉上炖煮的排骨马蹄莲藕湯。那时候一些教授夫妇出国访学一去就是两三年以上,同学们总能以看家借口居住老师的房子,自然成了周末聚会制作美食的好地方。当年同学好友的烹调水平都很高,无形中教会了学弟学妹们重要的生活课程。时光一晃而过,那时的笑声和画面记忆犹新。


这个季节可以跟那些难忘的果实品尝收获媲美的是收获甜菇娘和无花果,甜菇娘算是唯一具有冰激凌风味的浆果,我知道可可果实也有冰激凌风味,还有一种太平洋岛屿上的手臂粗的绿色豆荚,新鲜的掰开后是乳白色绵软香甜的豆衣,具有冰激凌味道,被称作巧克力果荚。


许多美国人和非常熟悉菇娘果实的南美人都从未吃过中国东北的金黄色或者鹅黄色的东北甜菇娘(它又叫满洲菇娘),它们除了外表和分类学上类似南美菇娘果之外,其它方面二者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南美菇娘果如同南美玉米一样,有非常丰富的变种,颜色从白到红紫绿黄黑都有,个头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最大的像桃子,奇怪的是这些南美菇娘都不甜,味道都发麻,其主要毒性是龙葵碱含量高于西红柿,以至于当地人要用火烤熟它们的果实才能吃,吃法非常墨西哥特色,跟蒜瓣或者其它香料植物的叶子一起捣成泥,加盐或者辣椒沾薄脆的玉米片吃,确保一次不会吃太多。


我种过几年南美菇娘,品种各异,最大的是一种浅绿色的,扁扁的,但是分量和个头都有杏子那么大,最小的是纯紫色的标准圆形,结果一口也吃不下去,它们太不像东北甜菇娘那么鲜甜芬芳可口动人了。而且有一定毒性,没有印第安人饮食传统的话确实无法用作食材。这同时突显东北菇娘的安全性和美味可口,因为它的龙葵碱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普通番茄。


无花果Fig是海外较少受到注意的种植水果种类,它隶属于桑科榕属,虽然Fig在圣经中早有名气,无花果的学名 Ficus carica却直到十八世纪才由植物分类学林奈时期给予的,种加词carica 来自无花果发源地Caria(土耳其西部古地名:卡利亚)的名字。 它是当地重要的栽培水果和园艺植物,其栽培品种"棕色土耳其" 和"冰晶"因为产量高糖分足而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邱园的花园功绩奖。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 拉丁语名字是 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并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也是人类的正模标本创始人,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以及现代生态学之父。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并且规定动植物和其它生命物种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正规名称,用拉丁文书写。因此世界各国的大学生物系都要教授一定的拉丁文知识以使学生掌握植物或者动物、真菌细菌的拉丁学名,或称科学命名法。那个皇家植物园里有大量亚洲植物命名时的最初模式标本,几乎都是传教士带回英国给林奈和他的弟子鉴定命名的,包括之前提到的中国茶树和大熊猫吃的主粮箭竹。我也提供给邱园了几份现代的中国云南箭竹标本,用于馆方对比1774年英国传教士从甘肃采集的箭竹模式标本。乍一听觉得箭竹模式标本应该出自陕西四川这些熊猫活动地区,不至从甘肃那么偏远的地方采集,我曾提出这个问题,并且从邱园标本馆借来当年传教士采集,林奈们制作的原始标本跟今天陕西云南四川的箭竹进行比较,结果完全一致。估计1774年英国传教士踏上的甘肃山林植被与现在不同,气候很适合熊猫跟箭竹在那里生长。


林奈那时是国际植物分类学权威,几乎所有植物都鉴定命名,然后加上自己的大名。那时候的物种命名就像领土大发现,先见到者就能把自己的名字放入所命名的物种的名称后面成为命名者的标记(种加词),不少学者基本上就是你敢送来我就敢命名。这其中有规范正确的命名,当然也有不少引起争议的混乱。从中国茶树被他命名成红茶树和绿茶树来看,林奈也在这场争夺战中用力过猛。因为他显然不曾见到这样的标本。很长一段时间里类似的重复命名和错误弄了不少,二战时期日本学者跟随侵略军又大肆篡改了所到之地已经命名了的不少动植物物种,以至于植物分类学论文里面一直有海量的植物分类勘误论文。


林奈在无花果上也啃了硬骨头,这个水果不见花就结果,不按常理出牌,害得他到死也没琢磨明白。


当然这不妨碍无花果的大量推广种植。尤其英国人崇尚甜食,他们殖民印度时很喜欢下午茶时间的无花果,至今保留相同爱好。历史上英国人爱甜食曾经到了谁的蛀牙多牙齿黑谁地位显赫的地步,早早享有吃糖自由的伊利莎白一世女王无疑地位最高牙最黑。我在阅读那段历史时本以为是作者搞怪胡编,待到艺术博物馆查看了当时老伊丽莎白的原版油画画像才确信无疑,真的是满头珠宝满口全黑。


种植无花果树确实乐趣不小,首先就是容易扦插繁殖生根保持水果品质不变,其次是不需要什么桃三杏四梨五那样长时间的等待,两年就能早早结果,一结就停不下来,相当高产。论品种,"棕色土耳其" 和"冰晶"品种至今广为流传,它们在中国新疆培育出的后代果实更大更美味叫“新疆糖包子”。美国人更喜欢它的园艺观赏价值,因此紫黑色的无花果比棕色绿色黄色的无花果更受到喜爱。我尽量都试着种种,结果的是棕色品种胜出。经过对黑皮无花果Black Mission Fig (Ficus carica 'Black Mission' ) 绿皮无花果 Kadota Fig (Ficus carica 'Kadota' ) 紫皮土鸡无花果改良种 Improved Brown Turkey Fig (Ficus carica 'Brown Turkey Improved' )和矮化黑皮无花果 Black Jack Fig ,(Ficus carica 'Black Jack' )黑皮波尔多无花果 Violette de Bordeaux Fig (Ficus carica 'Violette de Bordeaux')。一通尝试下来,黑皮紫皮的全部冻死,棕皮绿皮的存活下来。它们能获奖还是有点真本事的。后两种果实大,茎干粗,抗性好,不过这里冬天毕竟很冷,户外过冬需要埋进土里或者用泡沫塑料箱保温越冬。无花果优点是树木干净碧绿,缺点是果实没有什么风味,闻不出任何气息,成熟后甜软如蜜,切开做水果拼盘很美观。它们的采摘颇有趣,你无法通过嗅觉和手感进行挑选,但是完全不需要复杂判断果实是否成熟,只看一种蚂蚁去哪个果子上等待就摘下吃哪个无花果,摘下来吹走几十个蚂蚁直接吃就能感受入口即化的绵软甜蜜。今年我引进了新上市的以芝加哥命名的一个耐寒无花果树种,它可以耐受零下十度的寒冷,对于低种植区的州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情。


水果种类到底有多少非常难以统计,至今没有定数,《中国果树分类学》列举了59科694种中国产水果,实际上许多地方性水果并未纳入其中。加上国外水果的话数目自然更多,我在十年前写过每期超长一共五期的系列博客文章,题目叫“湯安:你所不熟悉的水果”,目的是列举国内很少见到的水果和它们的图片与背景资料。不过老实说真正美味到难以忘怀的水果不出二三十种,许多热带水果都很难吃或者味道单一,非甜即淡,如果你不知道它们的名称通常就表示它们不值得大量种植推广让你知道。其实最美味的绝大多数是国内品种。国外水果几乎没有多少令人惊为天人的感觉的,水果荒原北美洲最大的原产水果是之前介绍过的帕帕果(泡泡果,巴婆果,味道像芒果香蕉种子像释迦果),虽然可口,但是味道不如芒果风味足,也没有释迦果的清爽,剩下就是蓝莓,其它都是国外有的水果或者引进的水果。澳洲大洋洲也差不多,指状酸橙(Finger limes)名气大味道很一般,其它非怪就是别处也有。一只扬州或者四川上好的水蜜桃就能力压无数热带水果。厦门的鸭蛋芒果例外,它的气息无以伦比,口感优美到难以描述,只能说拿泰国芒果,澳洲彩芒,印度绿芒果,或者什么昂贵无比的日本顶级红芒果跟厦门鸭蛋芒果比的话,通通比不上,根本不够入门。遗传基因的神奇就在于此。


兰州白兰瓜,哈密绿瓤哈密瓜,潍坊羊角蜜香瓜,海南月露瓜、玲珑瓜,炫蜜柑、茂骨橙,都是如此,稍加改换产地味道就云泥之别,以至于除了儿时吃过正宗白兰瓜和蓝绿瓤的真正哈密瓜,至今再也没有吃到真正的哈密瓜,全是杂交高产味道寡淡的假冒伪劣哈密瓜和白兰瓜。在上海跟江浙同学说这些,他们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没有比较就无法证明,江南根本没有这些正宗瓜果。


好的水果要新鲜采摘又正好成熟,“沉甸,圆润,散发香气”, 运输于是成为原因,在美国一直觉得一种热带面包果很寡淡无味,直到偶然跟店员谈论这个问题而终于吃到一颗硕大又刚刚成熟的面包果,才知道它有一个很短的窗口期会既美味可口,因为那样的面包果无法运输,人们只能买到吃到没有什么味道的生面包果。


过去人单纯,以为够甜就是水果高档的指标,结果给农业革命钻了空子,只选择含糖量高的水果,对它们编号种植。逐渐淘汰了大量风味异常优秀的水果种类。台湾日本水果业因此盲目追求含糖量,后果是迅速失去许多本土风味优异的水果基因和种类。今天欧美人评价优秀的水果用的是评价美味点心蛋糕的标准:“很好吃,而且不太甜!”  让台湾日本这种追求齁甜的水果业尝到苦头。


我曾记录了一种非常耐寒的匍匐于地面生长的滕本无花果,它的气味和口感都出类拔萃,清香高雅,然而一直没有找到正规名称和分类学的学名,曾经在写元宵来源的那篇文章中怀疑它就是孔子时代最早元宵名称的由来,“浮萍果”。可见世界之大历史之久,许多植物依然保持神秘莫测的面纱。比这种无名果实更好吃的是一种野生白色草莓,色泽剔透而纯白,种子纯红,凹陷在规则的巢中。它可以说是草莓类水果里顶级品质和外观,令人着迷它的一切:气息,外表,色泽,口感,图案。由于只有花生米那么小,它几乎无法吃过瘾,例外是一次班级的几位女学生知道我喜欢这种野果,在带那一级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时意外得到她们精心准备的白草莓礼品:一保鲜盒干净可食的那种白草莓,打开盖子看着白中映蓝和玲珑剔透的珠红种子,闻着清凉芬芳的独特气息,恍如置身仙境。我不习惯跟学生密切联系,遑论接受学生的礼物,那次是唯一例外。


另外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需要真菌帮助制作,就是湖南茶园常见的茶泡果,它是细丽外担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外担菌目Exobasidialcs) 外担菌属Exobasidium 的真菌)。主要侵染山茶科、石楠科、樟科等常绿植物的嫩叶、嫩芽及嫩果,造成组织膨大嫩化和清甜。美国几乎没有茶园,但是有这种真菌,今年杜鹃花开时节发现院子里一些杜鹃花的叶子被这种真菌感染长出杜鹃花科的茶泡果。茶树属于杜鹃花目里面的山茶科,蓝莓和杜鹃花属于杜鹃花目的杜鹃花科,不奇怪杜鹃花也能长出白白胖胖清凉甜爽的茶花泡果实。以前提到这种真菌的亲戚可以感染玉米花穗,产出颜色灰黑但是鲜美可口的玉米花,俗称土苞子开花,是南美人的美味只有最好吃的牛肝菌和黑平菇可以与之媲美。不过,要算上额外处理如真菌感染后的果实水果的范围就大了,各地都有留果在树上的传统,老北京老天津喜欢把河北鸭梨放水缸冻黑了吃。以真菌而言,南美天然就有有许多混合真菌的美味水果,可惜我虽然介绍过它们却一直无缘品尝。


近年海外华人兴起种植茭白,这种与鲈鱼、莼菜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的中国蔬菜,它的野生植物名称是菰Zizania latifolia,在诗经时期像薏米那样种来收集种子菰米,為多年生高大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可以长到近三米高。健康個體可通過種子繁殖,夏秋開花結實,雌花為黃綠色,雄花為紫色。它的莖感染菰黑粉菌後植株無法開花結實,而产生鲜嫩和略微清甜的茭白,随后通過匍匐根莖进行無性繁殖和农业种植。美国原来禁止进口茭白,近年可以进口和种植这种蔬菜。它虽然不是水果,但是与真菌有关,而且有几分水果特征,特别是家庭种植新鲜采摘的茭白,只需放一点青葱和鲜姜片来清炒就鲜美可口。由于它的根与真菌共生,种植非常方便,只需一个小池塘或者大一些放入淤泥的水桶就行,余下的就是阳光雨露和水。朋友送来她家种的茭白吃后我们赞叹不已,决定明年挖一个池塘来种茭白和荸荠。


古代水果品质远差于现代,唐宋诗词里面不少是写霜后才摘的美味果实,其中许多就有真菌的贡献,至今一些果园葡萄园还保留这种古老习俗用于品尝和酿造风味更佳的果酒。


谈论秋收,为什么东拉西扯这些余义?思想就是这样进行的,有格物则必有对万物的联系思索,以此致知。关注细节联想的人或许听过下面这段话,来自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时间足够你爱》:


“一个男人,应该能够换尿布,策划战争,杀猪,开船,设计房子,写十四行诗,结算账户,砌墙,接脱臼的骨头,安慰濒死的人,服从命令,发布命令,携手合作,独立行动,解数学方程,分析新问题,铲粪,电脑编程,做出可口的饭,善打架,勇敢地死去。只有昆虫才专业化”。


我知道那部1974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提名的科幻小说《时间足够你爱 Time Enough For Love》, 但是没有查证里面是否是这样说的,这段话来自网上,其中的道理对于男人女人都无疑是真实无价的 ----- 拥有学历不代表拥有阅历,阅历来自实践以及涉猎广泛的阅读和经历。学毕业文凭的许家印如果学过个中的道理,或许会把金融诈骗的精力分出来多去了解一些余义。而不是围着展品范冰冰之流,最终把自己活成监狱里的展品



信马由缰之中,每每觉得老子庄子陶渊明徐霞客王船山他们跟凡尔登湖的梭罗对大自然的格物爱好理出一辙。思索不是凭空进行的,道可道则无道,自然界里的动物植物真菌和四季都在一样的规律下运行,而人类始终不可能完全掌握全部的规律,只有亲力亲为不断亲近自然体会生命才能我思故我在,不断体会生命的存在。


所谓大自然始终贯彻执行然而不可不变化,就是道也。


果实如万物,来自自然,道如天地之灵,无边无际。人类对于道有如沙粒对宇宙,因此庄子对待道的方式就是敬畏顺从,就是像万物的运行一样。


我赞成这样的理解:什么叫做道?有天道,有人道。无形、自然而然而崇高的,是天道;有形、有动作而有劳苦付出的,是人道。低贱然而不可不任凭的,是物;卑微然而不可不因从的,是百姓;隐秘然而不可不去做的,是事情;粗浅然而不可不陈述的,是可供效法的言论;像天那么遙远然而不可不居于其中的,是道义;亲近然而不可不扩展的,是仁爱;细节然而不可不不断执行的,是礼节;具有然而不可不高尚的,是德;始贯彻执行然而不可不变化的,是道;神机莫测然而不可不为的,是天。


所以圣人观察天的神机而不去帮助,以德性成事而不累,顺从道按规律办事而不靠计谋,做人符合仁爱而不是依赖仁爱,靠近义而不是积极执行,行动合于礼节而不应该有顾虑,遇事而不推辞,一齐效法天而不是乱来,依靠百姓而不要轻离,因循物性而不离弃,做事情不可强为,但又不可不为。不明白自然的演变和规律,就不是完全依靠自然赋予的德性做事情,就背离道而人为;不遵循道的人,不按规律办事的人,自身无法办成事。


因此庄子有「云将问鸿蒙的鸿蒙论道」,并得出结论:不明于道者,悲夫!」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麤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 (《庄子·在宥》)



《在宥》是《庄子》外篇第四篇文章,“在”是自在的意思,“宥”是宽容的意思。反对极端人为,提倡效法自然的无为是本篇的主旨。所谓极端人为,就是不顺从道,不按照规律的思想方法和主张。不合乎自然,则违背自然法则运行的规律,必然失去自在和宽容,也即失去必然的自由,品尝不美的果实。


这篇纯属农夫伐木的遐思,不关国际大事。然而道超越时间,就算是在小国寡民那里也一样是万物互联天地感应的。赶上今天华为发布会,听到那首歌曲我的梦,引申一句中美科技战之道:华为胜在明于道,向往道,符合道,而道对于人类文明,或者任何文明,犹如鸿蒙对于云将,永远会是遥遥领先的。美国栽在不明于道,有悖于道,因而逆历史潮流而动上。


最明显的例子是四处进行高科技制裁的美国本来有各种条件发展高端芯片,结果不思进取,只想围堵中国。弄得到目前为止美国只能生产10nm的芯片,日本欧洲只能生产40nm的芯片。而被极限制裁的华为却真正实现了7纳米芯片,目前中国独辟蹊径5纳米4纳米芯片生产也传来消息,华为产品里面发现5纳米芯片的消息让欧美一头雾水,让雷蒙多愈发怀疑人生的不是中国自主制造出突破7纳米的顶级芯片,而是科技思路与实践,不理解制裁不能阻止科技发展自然不能理解花纹的突破和实现良率。中国以高超的良率震撼了世界,让雷蒙多抱残守缺的制裁工具柜成了笑柄。台积电搬去美国即使一切顺利按照计划实施也要到2025年才可能在美国建设5纳米芯片厂,能不能顺利和真正投产,越看越像是一个未知数。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





果香渐少由糖去,枉使先贤赞若兹。

余义因循天道永,红尘往复圣人词。

庄周翠盖谁曾遇,屈子青山莫乱辞。

能教政经知此味,几多征讨不须施。



余义,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亦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本文发表于 2023-09-24 03:49:12 ,被阅读过 225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 男 2岁
高级顾问
海外省市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5-04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92159
粉丝人数:47
关注的人:0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冷衍东

广泛

九五至尊

山水存真(曾)

嘉韵

张紫葆

云亭

百合韵书社

松风山月

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