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的个人空间

这里是离心最近的地方   
绿韵评点:读翰林院士佳作《沁园春·祭屈原》而赏析      文/【绿韵】   
韧骨流芳 荡气回肠
 
读翰林院士佳作《沁园春·祭屈原》而赏析
 
作者/绿
 
题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在他离世后,他的生命之光依然熠熠生辉,被世代人传颂,这样的生命犹如宇宙间的恒星,永远照耀大地。
 
   翰林院士原作

沁园春.祭屈原

(钦定词谱)

古韵

宋玉招魂, 汨罗归隐,屈庙焚香。

看崇峦尊仰,汹涛惊魄;怀沙绝笔,万古流芳!

国破河山,昏君奸佞,一任豺狼吞国邦。

可怜叹,孰人醒此际,立断沧桑!

 

离骚千代歌昂,引云宇翻腾夜未央。

奈蟾轮楚地,剑挥渭水;大风咏颂,义士昭彰。

祭祀端阳,艾青悬挂, 叶草情深品自蔷。

粽糖飨,待龙舟竞发,击鼓还乡。

 

 要充分理解这首词作,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词作是以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秦国为争权夺利,欲侵吞楚国。由于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流放生涯。后楚怀王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江南。公园前278年,楚国国都沦陷,屈原政治抱负破灭,随后写下极其悲壮的绝笔之作《怀沙》,以示一颗高傲的头颅怎可向恶势力委屈求全,为鸣清白和独醒,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作者带着满腔悲愤之情,写下这首《沁园春 祭屈原》,以抒发对爱国志士屈原的无限敬仰和爱戴,以激扬的文字痛斥了昏君奸佞,不顾国破家亡,肆意陷害忠良,导致楚国沦陷,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全词激情澎湃,悲愤交加,笔力苍劲、雄浑、大气、突兀,令人读之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翻江倒海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了两千年前屈原为保气节和傲骨,愤然投江的惨烈一幕,不禁使人慨然叹之,潸然泪下。

 

 全词一开场,“宋玉招魂,汨罗归隐,屈庙焚香”,作者用极其简洁洗练之笔,纵向描绘了屈原之弟子宋玉,站在汨罗江畔,悲愤地向苍穹呐喊世道的不公,然已无力招回屈原之魂,屈原的魂魄已随大江东去,消失在浩淼的滚滚浪涛中,化为千古的悲怆。人们只能借助屈原之庙,焚香叩拜,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忠臣。虽只有寥寥几个字,却一下就把人们的视线引入一个悲壮的历史背景中,高耸了屈原不朽的精神品质和伟大壮举。接下来用象征的手法,烘托出屈原高贵的精神,被高山仰慕,令大海惊魂,笔触遒劲,震撼人心。“怀沙绝笔,万古流芳”,将屈原清高无暇,不染尘世污浊的崇高精神面貌提升到顶峰,正是因为这一点,屈原才得以永垂史册。接着作者以强烈对比的手法,概述了当时是昏君当道,恶淫满堂,奸臣献媚,导致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一片哀嚎四起。“可怜叹,孰人醒此际,立断沧桑!”,多么憾世之辞,因无比悲切而叩问苍天:这个世道,还有谁醒着?谁能力挽狂澜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让人读之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用突兀之笔,将气氛一下推向高潮。虽点墨不多,但效果极其强烈,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似乎眼前忽然出现乌云蔽日,黑暗当道,城郭沦陷,民众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一目了然。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用娴熟之笔,巧妙铺陈,达到了预想的艺术效果,彰显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感染力,凸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在下阕,作者用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为引线,将读者带进了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的雄奇瑰丽的世界里。《离骚》以雄浑而饱含深情之笔,概述了屈原疾世愤俗的心态和刚正不阿的胸怀,阐明了屈原宁死不屈的韧骨和美德。“离骚千代歌昂,引云宇翻腾夜未央。”多么波澜壮阔的比喻,给人以气吞山河之势。把《离骚》的精髓和感染力诠释地透彻淋漓,令人感到心灵为之一震,仿若受到灵魂的洗礼。接下来四句“奈蟾轮楚地,挥剑渭水,大风咏颂,义士昭彰”,则象影视剧在眼前流动一般,让人感受到一种震颤,苍凉,悲切,激愤,让人不得不被屈原非凡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感动。为了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人们每到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以艾叶高悬,吃粽互赠,击鼓赛龙舟等民间活动,来传承这种祭祀方式,使千秋万代永远记住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

 

 整体词作一脉相承,启承相合,笔锋遒劲有力,苍凉大气,无不使人叫好称绝。此作品也隐含了作者本人那种气度不凡,胸怀宽广,嫉恶如仇的精神风貌,似有异曲同工之彩。

                   

                     2011.5.26日写于惠南书斋

 

 


本文发表于 2014-09-13 23:54:08 ,被阅读过 968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