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楹联 > 楹联知识
应对入门
发布于2014-08-21 11:26 点击:4415 评论:0 作者:山水存真(曾)
转载:悠然一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26/12/3114071_151324324.shtml

对联知识——应对入门

网上的对联论坛,“应对(即任一联友贴出出句,其它联友依此写对句)”往往是论坛的主要部分。很多初学者都是在不断应对别人的出句中,提高着自己的对联水平。那么,面对一个出句,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呢?

1、找准关联

面对一个出句,很多联友常从对字词入手:见“山”就对“水”,见“长天”就对“大地”。这样对下来,易出现一个问题:上下两层皮,“对”而不“联”。对联的初学者,在应对时应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濛、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此联出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且气势豪放。那么这种修辞的手法和豪放的气势自然成为应对的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做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最后,讲一下找“关联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即网上应对,应改变见字对字、见词对词的应联习惯,即应联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先对字词,而应该是先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再组织字词,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二是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三是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找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2、认真审句

部分联友对句,大眼一看,出手就对,对完后,别人一点评,才发现,多多少少总有些失误的地方。这说明联友在审句时不够细心,因而顾此失彼。面对出句,我们如何分析字词呢?我们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

静水飞花惊月影。

第一,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我们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第二,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应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同时还是因为有“月”,我们可判断出应是睛天,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在对句中出现。

第三,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调”吗?其实,一个句子,就象一种颜色,它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调”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暖色调”。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的一副联)。其出句和对句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这样才能使整联和谐统一。

其它类型的出句,我们可以以此类推。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应对分析有时就象破案推理,同一个犯罪现场,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却能根据现场将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离十。出句分析,没有捷径可言,这需要大家平时一定要“细看多对”,“细看”就是为了使对句尽可能避免出现顾此失彼或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出现,“多对”就是为了提高对句速度。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对联水平。

3、注意韵律   关于韵律,大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忌乱脚。   原则上,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简面而之,就是“仄起平收”。例: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例:   党恩比海深;   人心向阳红。   “深”和“红”同为平声。   对联的韵脚上仄下平,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少数对联反其道而行之,韵脚采用上平下仄,这是因为上下联在表意上前后呈现顺序的需要,以及遣词用字的限制而采用的一种变通方式。由于这样的情形在对联中极少出现,这里不再细说。所以真正的乱脚应是同平同仄。(幻虚空)   二是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下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例:   一年春作首;  万事公为先。  还有的联家也忌上联末三仄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尽管诗律中没有提到,但同三平尾一样(特别是音调也一样)读起来很单调,还是应当避免才好。   三是忌孤平和孤仄  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孤平和孤仄都应该避免。如:  “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孤平句只出现在句脚是平声字的下联里。同理,孤仄句也只出现在句脚是仄声字的上联中。  关于何谓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联界一直有争论,下面引用一些老师的话,我觉得足以将本题搞清楚了:  关于“孤平”,目前大多数都赞成王力教授的定义:除句脚是平声字外,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属于孤平。王力《诗词格律》: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大蒙)  关于“孤仄”一说,是由“孤平”的概念类推出来的,忌孤平和忌孤仄应该是为了使得对联声律和谐,孤平的句子,会造成音韵不顺,当然要尽量避免(犯孤平为诗家大忌)。孤仄的句子,因为仄声还有上去入几音,尚不显呆板。所以可以通融。(苏三)   简单明了地记着以下的这三种情况:五言七言律句犯孤平,只有三种情况: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阳光在线)  孤平是诗律的专有名词。但在联律中,为了提倡音节交替和音律和谐,在提倡马蹄韵的论述中,借用了这一名词并衍生了相对于孤平的“孤仄”的说法。但往往会和诗律混淆而造成不少误区。在联律中确实可以放宽要求,只要音节交替,可以不避所谓的孤平孤仄之说。但要做古体的律诗或律绝,,则应遵守诗律。在比赛中,因要区分优劣,当然在联意第一的前提下,符合马蹄韵的得分会更高。故弄明白诗律中孤平的规定还是必要的。( L翠拨青松)  这一规矩通常只是针对短联创作的限制。韵律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听觉上的审美需要,对于五言七言的对联,若后三字均为平声,在断句时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前两种的语顿均以平声收尾,违背了听觉上的审美观;后一种情形若按照意节说,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偶有所见的,尤其在长联的创作中。只是连续三字平声,读起来依然让人感觉语调平淡,缺少变化,所以能避免当尽量避免。至于三仄尾,个人认为除了三种同声调的需要避免以外,其余的可以完全不必顾忌。因为仄声韵还有三调的变化,在听觉上不会产生单调的感觉,而三同声不仅在听觉上感觉单调,比如连续的三去声,语调生硬,读来拗口,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三同声仄韵的概率比较小,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顾忌。(幻虚空)   四是忌失替,失对   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如: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联中“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注意:“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要在回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础上应用的。在参加比赛当中,最好是尽量做到全论。 4、提炼意境   什么是“意境”?国语辞典的解释是:意境是文艺作品所表現的境界。而对联的意境就是对联所表现的境界。   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形式,如诗、词之类,特别讲求意境。景、境、事、物触动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并且通过作者的形象思维,将它在自己的作品中再现而为读者领会、接受,从而引起无限的想象,这就构成了一种不受年代、地域限制的情感上的共鸣、交融过程。诗、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最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而具有诗、词内在特点的赋——骈体赋,既孕育了诗词的对偶之法,又派生出了后代的对联;所以,对联除了讲究对仗工稳,声调谐协之外,也同样应该重视意境的创造。古往今来的许多名联,所以脍炙人口,历久犹新,首先倒不在于它的对仗工稳、声调谐协,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一定的意境,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留下有余不尽的回味。试举几例,以说明这一点,用助创作新联,评价旧联的同好者参考。   琴伴庭前月;   衣无世外尘。  此联景语只在上联,下联纯理语,联语内在有“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下联若改一改,比如这样:   琴伴庭前月;  箫吹岭上云。   虽表面上未脱节,境界与原联相比差远了。   另外有一则对联故事,或许更可说明意境对于对联的重要性。   一帝王率文武百官草原狩猎。忽一狂风,旌旗招展,马鬃马尾随风飘扬,颇为壮观。帝为景所动,出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须叟暴雨骤至,众人进帐避之。一学士咳嗽不止,问之则曰:雨淋牛羊,腥气扑鼻。众人大笑。学士不笑,一本正经道:陛下,我已有下联,雨打羊群一片腥。君臣笑到咳成一片。片刻雨停,云开日出,君臣复出。日照盔甲闪闪发光,一武将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帝大喜,即赐武将金甲一副。两个下联,意境高低立见分晓。   是不是一定要用文言文写的对联,用进许多典故,方能创出意境呢?并不见得。如:“做些鱼翅燕窝,欢迎你们老爷太太”、“落点残羹剩饭,养活我家大人娃娃”,既无典故,又是日常口语,却因它勾起有余不尽的回味,所以也能引起人们的想象而成佳联。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一个好的对联,就象一个美女,不仅要天生丽质,还要有学识修养,一个没有学识修养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说,容貌之美与内在之美相比,内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辞藻之美与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所以,我们在对句时,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对完就算了,也学学古人的“推敲”,同一个意思,尝试着多换几个字或几个词,或面对同一个事物,多换几个角度写,看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第二篇  转自紫荆雨


应许多朋友的要求,将陆续介绍一些对联和诗词的基本常识。因为我也是自学摸出的一些粗浅认识,所以不按教科书,尽量讲的简单。按理我最好结合具体对联来分析。但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不简洁。有兴趣的朋友先看看,如有什么问题,你们在跟贴中提出来,然后一一回答,这样就有针对性,不然,也许我说的不符合大家的要求。 1、对联又叫楹联,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由于对联相对其他格律文学而言,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另外,紫雨还有一个体会,学好对联,对于以后写五律和七律诗非常管用。 2、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3、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4:对联的基本要求: 
字句对等。上下联句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结构对应。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节律对拍。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平仄对立。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 
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5、关于平仄声调: 
现在通用两种:平水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可以通用,但在同一副联中不能混用。一般用今韵的须注明。不注明的默认古韵。 6、语句的平仄结构。一般是马蹄韵。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但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意节点)。 
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平仄怎么把握的问题,紫雨以后再专题讲,而且紫雨正在整理一些工具性网址,以后提供给大家) 
7、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 
8、 词性分类属对。 
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②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④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介词、连介词与助词、联绵字等常见形式; 
⑤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9、避忌: 
①合掌。(同义词重复) 
②不规则重字。 
③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这是当今对联创作的基本知识,是被中国楹联通则所认可的基本依据。实战中还有其他高难度的,如朱氏格、长联自对、诗钟、古诗重配、描画古诗意境等等。这里暂时不介绍。等我们渐渐熟悉以后,紫雨再介绍。 
最后总结一下: 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基础要素)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语法要素)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声律要素)


对联基础知识2---平仄的运用 在对联和古典诗词(关于近体诗和词牌格,以后讲诗词时再展开)中都要涉及平仄。而在对联中,平仄尤为重要,是学习对联的第一步。 1、什么是平仄? 
平仄就是格律,就是平声、仄声安排布局的规律。平仄韵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今韵,即中华新韵,一种是古韵,即文水韵。 
古韵适用地区的方言。包含入声字。 
古今韵通用,但在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所谓混用,就是上下联或者本句中古韵今韵都用,这是不允许的,一副联中,要统一用一种韵。一般用古韵须注明。不注明的默认今韵。 2、怎么掌握平仄: 
今韵比较好掌握,凡是普通话发音比较准的朋友,只要掌握汉语拼音的四声法,就可以了。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 
但许多朋友喜欢用古韵,紫雨也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古韵中有许多入声字,而入声字是计入仄声的,这样在对联中选词用字就有回旋余地,有利于发挥。 
如:笛、竹、结、杰、节、洁、拂,独、读、哭等等,大家读读看,用方言读起来,是没有拖音的,很短促很干脆的,这就是入声字。 
3、对联的平仄格式(马蹄韵) 
首先,上下联平仄对立。上联处是平的,下联相同处就仄。好在学联起步总是先根据出句来对的,以后你玩的熟练了就会自己创作成联了。现在你根据出句对句,只要和上联相反的平仄就是没出律。 
其次,平仄结构一般是马蹄韵。就是像马蹄一样,两两交替。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例如:出句1:日暮秋风起[紫雨]4分钟 
对句1:月盈孤雁鸣(糖糖) 
上联格律是: 
仄仄平平仄 
下联对的时候就格律相反: 
平平仄仄平 
字数再多,也是按两两交替无限延伸,就不会乱。 
有的文章写的很复杂,许多格式,其实没必要记住那么多的,只要记住两两交替。 
需要注意的是:在七言句中,还有这样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也是允许的。理由就不展开了。 
再次,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上面例句下联不是 
平平仄仄平,而是仄平平仄平啊。 这里就引伸出第三个要求:在马蹄韵的对联里,可以一三五不论,但二四六分明。就是在二四六的位置一定要严格按律。不然就是出律,马上被出局。 
这句下联出律的是在一三的位置,这就是允许的。 
5、对联的特殊平仄格式(意节点) 
对联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意节点)。 
如:空山/入醉/轻如/梦[紫雨] 
夜雨/淋醒/迷中/人[宇宙的光环] 
这个意节点和马蹄韵一致,所以就是马蹄韵。 但是: 
十八公/道旁/介寿;   
重九节/塞上/称觞。 月/如钩,何人垂钓太湖鱼 这些意节点都破了马蹄韵了,有的是三个字,有的是一个字。其平仄就必须按意节点来定。一般是在长联中用的比较多,所以这里暂不介绍。 和平仄依据一样,一副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6、不计平仄的有哪些? 
使用领字、有规律的重字和虚词,只要在上下联相应位置一致,词性相同,就可以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 如:以端午怀屈原入题。 
上联:天问/虽/绕梁,怎敌他朝廷昏聩,谗言奸吏,到末了:山河破碎,壮志未遂含泪去!【紫雨】古韵 下联:离骚/却/留世,终成我华夏文明,爱国诗人。从来是:端午伤悲,九歌当哭唤魂归!【紫雨】古韵 这里,上下联都在同样位置按意节点定平仄。下划线的都是领字,可以不计平仄,但要在同一位置。 
又如虚词: 
上联:九歌离骚,忠骨谏言名载史,竟然滚滚汨罗,血泪沉江:怒水哭,诗人,身兮殉去!【紫雨】古韵 下联:千年端午,龙舟竞渡粽飘香,只为长长岁月,楚天极目:伤心悲,屈子,魂兮归来!【紫雨】古韵 兮是虚词,可以不计平仄。而在此联中,又是有规律的重字,所以是允许的。 
再如: 古色古香弹古韵【紫雨】 新人新事入新词【紫雨】 
就是有规律的重字。但是也必须避免三仄尾、三平尾。 
7、平仄禁忌: 
对联遵循仄起平收,就是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有时看到有的朋友出句收尾是平声,就把它放到下联的位置上,有的朋友还不理解,其实这是对联的要求。 
必须强调的是:上联最后三字不能连仄(如:入美梦,就是三仄尾了) 
下联最后三字不能连平(如:夕阳红,按今韵就是三平尾了。这时如果掌握古韵的朋友就可以把夕作为入声字,当然前提是上联也是古韵)。 
最后总结一下:本篇主要解决对联的平仄问题,也就是节奏相应,上下联平仄相对,本句平仄相替。整副联语因此就具备了音乐美。     最后说明一点:对于初学者,多写声律严格的对联有好处。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每有出格之作,往往是在精通该类艺术创作规则的基础上升华而成。对联艺术同样如此。特别是无论参赛还是临屏PK,格律都是第一标准。当然,一副联的好差最终是意境(这是紫雨的弱项,紫雨并不是对联高手。永远无止境),但是平仄是必要的基础,而且完全可以做到不失分。


对联基础知识3---词、词性和结构

题记:紫雨在前面已讲了对联的两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今天讲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也就是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而且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对联的核心要素。因为在网络上有2种门派,一是沿袭旧的词性分类,即古代的分类。一种是按照现在新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紫雨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还是以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为基础。这是需要相当的汉语词学基础。而且由于中国的词汇词性在具体的句子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应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里却是动词,而且成了诗眼,很生动。所以这第三个要素知识性很强,紫雨自感功力不够。

所以,紫雨推荐我的老师玉箫剑气横的文章。他是现代汉语专业的硕士。对此知识是很权威的。为了大家循序渐进,紫雨作了摘编。比较深奥的等我们下一步再学。这篇是我们学对联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步,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消化,紫雨同时也发一篇自己的关于词、词性和结构的实例作业,供大家结合起来参考。然后,许多朋友的跟贴都有很好的对联,紫雨会集中起来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下面就是玉箫剑气横老师的讲稿摘录

一、词性相当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

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二、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沉浮高低等。

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等。

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司令、**、联系实际、治国、恨谁等等。

动补:又称补充式。一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如: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看清、费尽、耗完等等

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举例:

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等。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等等。




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等等。

三、结构对应规则:

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具体说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即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也叫做句式失对。

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如:送祥和旧岁;迎幸福新春。此联大结构属动宾结构。又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此联属并列结构。又如:笔挥千古;文汇五洲。上下联都是主谓补结构。

大家看看这联: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此联结构有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是动宾结构,而“喜盈门”是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日耀长天九万里,问题也是后三字上,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彩笔喜描画卷红。问题出在前四字上,春回大地,主谓宾结构,彩笔喜描,主谓结构。

现在用一名联分析一下它的结构,看是如何进行对仗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名方名名形名形名方形

偏正偏正主谓主谓偏正形

↓↓

偏正结构联合结构主谓结构

↓↓

↓联合结构

↓↓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它们的结构都是对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副对联无论从词性和句式结构上来说,上下联都是对得非常工稳的。

四、对联中的词性变化

引下面一副对联:春到草先绿;风来花已知。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绿与知,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我们说这是对仗的。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如: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形容词作动词,“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词。

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

另外,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或“着的”字,也可以变成形容词。如:断的、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等,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新壶蒸绿片;破笔绘枯枝。就是这样。如空字,兼名动形的词性,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这里不作叙述。

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

再就是要注意概念相当。这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

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但必须注意: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1、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2、宽对:宽就是不严的意思。视宽对为不工的说法是欠准确的。宽对只不过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

总之,工与宽是相对而言的,工对不一定都是好对,而宽对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虚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应是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失对不是宽对!

词应用意义相关的同一类的字词对应,而词性的分类古今大不相同。今天的分类法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切合汉语言的实际。

五、词性对仗的通融

词性对仗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例如:

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我与头

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如刚才举的知与绿又如:莺歌燕舞;海晏河清。当然这还兼自对。

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百家纷踵迹;大隐始著书。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如:万家灯火;百尺波涛。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了,尺与家。

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七对尺

每当我们写好了一副联,可以用上面所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先竖着看一看,看词性句式结构是否对仗,然后横着看一看,看文字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流畅。然后再看看,平仄是否相谐。同时,还要考虑炼炼字。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当然,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刚才所说的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这些都在楹联通则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我们在平时做联的时候,对仗可以放宽点。但是如果是参加比赛,我们则尽量要按照一般的规则要求去属联。作为联赛,应遵循定论的、主流的理论,参照正规考试的方式,而无法容纳各种学术流派。



关于词、词性及其结构,紫雨前次推荐了玉箫剑气横老师的讲稿,但有朋友还是要求紫雨再讲讲。为此,紫雨综合大家的跟贴和提问,力求尽量简洁但又要符合楹联通则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来再谈词、词性及其结构。1、关于词、词性


语言学里,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如家、风、雨、云等。也有两个字以上的,我们称之为连绵词,如:蘑菇、葡萄、蝌蚪、伎俩等。所不同的是:连绵词是并列结构的词组。所有的字最后都以词为最小单位。

所以现代汉语对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2、关于词组和结构

如果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词组。词组的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

主谓、并列(联合)、偏正、动宾(述宾)、动补(述补)。

词组结构的具体理解:

主谓结构: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为多。前词是主语,后词是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等。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等。

重要补充:玉箫老师来特意强调:联绵词和词的结构,不是同一的概念。联绵词也是并列结构,是同声母或者是韵母的词叠连在一起。

偏正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白云等。

动宾结构:一般是动词+名词为多。前后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游鱼、写字、看书、吟诗等。

动补结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为多。就是将后词来补充前词。如:鼓足、提高、答的好、交代清楚、看清、费尽、喝完等等。

紫雨提示:绿字是紫雨琢磨出来的,觉得是个捷径,供大家参考。

3、关于词组分析

如果词组多了,大家可以一层层地分析,具体参见紫雨词性练习作业,这就像数学推理一样,其实可以省略中间好多层次分析,但紫雨特意层层分析,就是让大家能够看得出词性机构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4、关于对联的宽对和工对。

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一是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二是宽对:宽就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就是词性对仗的通融。对联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5、可以通融宽对的有六方面:

1)、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2)、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我与头

3)、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如:莺歌燕舞;海晏河清===歌舞(动词)---晏清(形容词)

4)、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百家纷踵迹;大隐始著书。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5)、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



如:万家灯火;百尺波涛===尺与家。

6)、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七对尺

6、关于宽对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实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失对不是宽对!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便于记忆,紫雨概括为:虚宽实严,修饰宽中心严。

7、关于词性依照标准。

网络上对词性的分类有古今两种。而古今大不相同。今天的分类法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切合汉语言的实际。而且也是楹联通则的要求。网上有些词和词性结构的资料,紫雨建议大家看之前先清楚是按古还是按现代汉语语法,如果是按古紫雨建议大家别看,不然反而会模糊了。

8、注意词性的变化。

词性在具体句子中会发生变化,大家要结合句子整体意思来理解词性。如:画画,不能因为同一个字,就认为是并列结构,其实前词是动词,后词是名词。同样一个字,但词性不同,就变成了动宾结构。

好,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位空间好友的对联:

1、笔落惊风雨【自由飞翔】

诗成泣鬼神【自由飞翔】

紫雨评:自由飞翔才子精妙好联!格律工整。意境相连。词性结构也对的极工:

笔/落惊/风雨

并列

述补动宾

诗/成泣/鬼神

并列

述补动宾

上下联结构完全相同,天衣无缝!才子果然名不虚传!

2、上联:梧桐夜/雨秋/萧瑟【紫雨】

连绵词偏正名词名词/连绵词

并列主谓

下联:灞柳成/荫春/怡然【一路风尘】

连绵词动宾连绵词

主谓

紫雨评:一路风尘很有悟性,对句联意不错,特别是春怡然,对秋萧瑟,描写两幅景色,犹如两张画。当然在联界中,有景隔意隔一说,因为是初次练习,所以紫雨这里先不讲“隔”的问题。大家可以参看紫雨评联几篇日志。这里从词性来看,可以看出,成荫结构失对了。还有怡字出律了,此处应该是仄声,且二四六处必须分明。

如果改为:

灞柳晨莺春/灿然【一路风尘】

连绵词偏正名词主谓

这样结构与上联完全一样。律也对了。

因为古诗云:打起黄莺儿,莫交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可见黄莺是凌晨就啼鸣的。另,莺是春天的景象,在此作为联眼引出春灿然呼应就很自然。一路风尘好句,赞!

下联:杨柳晨风春婉约【雨语】

紫雨评:好句!精妙!律工意整!雨语不愧是诗词联高手,词性全部对上,而且婉约两字用活了,把春的风情万种刻画出来了。与萧瑟成鲜明反差,是很成功的反对联。

此处请大家注意是新韵,约字在古韵中是入声字,归入仄声的。大家在实战演练中可以古今韵通用,但不能混用。凡用新韵的可以不标,而用古韵的要注明古韵。这是网络上已经认可的规则。详见紫雨讲联---关于对联的平仄运用。

下联:闺/妇相思梦/凄凉【秋月】

偏正名词连绵动词主谓

紫雨评:秋月老师很有悟性,看懂了上联。对句联意敷衍了上联的苍凉意境,构思不错,惜乎有点硬伤:凄字出律,还有前两个词组结构失对了。如果改为:

妻子罗衾梦/怅然

连绵名词偏正名词连绵

主谓

这样,结构、格律就全都对上了,又没有改变秋月老师原来的联意。不知秋月老师同意不?

下联:丹凤朝阳春繁华【武陵汉子】

紫雨评:汉子老师不愧高手,整幅联浑然天成,是很流畅的反对联。这里汉子老师很巧妙地利用了词性在句子中会变化的原理。丹凤朝阳有两种解释,一是朝阳是动宾,丹凤朝阳是主谓。还有一种解释朝阳的朝是zhao,早晨的意思,早上的太阳,这样理解就是偏正结构了,丹凤和朝阳就成为并列结构,与上联对上了。很高明的对句。惜乎繁字出律,换个字试试。

丹凤朝阳春丽华【武陵汉子】未知汉子老师然否?

好,下面的点评我就简化了,不然大家看得疲劳了。

3、出句:月落无声,清风抚曲花心动【踏浪无痕】

对句:花开有情,碧草欢歌日境升【水儿】

紫雨评:水儿这对句很不错,联意相吻合,上下联浑然天成。尤其是日境升对花心动,有股灵气。稍有瑕疵的是情字出律了,改一个字:

花开有意,碧草欢歌日境升【水儿】如何?水儿?

4、凭栏远望,拨开枝影邀明月【紫雨】

临水凝目,捧起冰心寻玉壶【若蓓】

紫雨评:若蓓好联!意境敷衍开来,深化了上联的意境。联意超出上联!建议再推敲一个字,目是名词,而望是动词,改为临水俯看,,捧起冰心寻玉壶如何?

看字是可平可仄的,在这里可做平声。俯和远又都是同类词性。然否,若蓓?

对句:伏案沉思,撰写笺文寄清风[伊人]

紫雨评:秋水伊人好句!不愧是有诗词功底。律工,与上联清雅的意境很吻合,而且联意过渡自然,精妙!稍嫌不足的是拨开是述补结构,而撰写是连绵动词。改为伏案沉思,写就笺文寄清风如何?伊人?

5、梧桐夜雨,相思渐起秋心老[紫雨]

对句:桃李晨风,繁华竟茂春意浓[武陵汉子]

紫雨评:汉子老师好联!尤其上分句以及下分句,以春意浓对秋心老,对得很精彩。足见汉子老师驾驭文字的功底。稍有遗憾的是繁华竞茂出律了。此处应该仄仄平平。改为桃李晨风,愁绪顿除春意浓,汉子老师然否?



对联的基础知识5---联意相谐及其意境的营造

对联,如果仅仅做到格律相对、结构相同,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因为那只是形式上的对仗。最重要的是意趣相联。上下联要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在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时,不要疏忽了整体感。一个好的对句,通过表象能够有更深层的内涵,也就是你要向读者表达你心中的什么理念,而不只是简单的陈述某种事物。

怎么样才能做到联意相谐,现在一般对联方法有两种:一是成联,即上下联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作,表达一种意象或意境。这一般是你达到了一定的对联水平,可以自由地驾驭文字抒情达意时才为;二是对句,即根据出句来对句。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通行的方法,对联群中临屏PK和论坛对联大赛都少不了对句。对初学者来说,以第二种方法为宜。而且对句不仅可以练习,还能欣赏出句的韵味,是一举两得的学习捷径。

当然对句也有难度,难就难在与对句如何浑然一体。毕竟是不同人的思维,要做到意境的如出一辙,这是对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考验。

但其中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本文想从三方面来叙述联意相谐的问题。

一、把握上下联的六种逻辑关系

根据山翁师父的总结,一般对联上下联在逻辑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关系:

并连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假设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

下面就各种不同关系举例说明:

1、并连关系:指上下联就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层面或同一活动的两个不同时间来叙述。

如:出句:把酒临风歌盛世【佚名】

对句:吟诗对月颂宏图【紫雨】

说的都是盛世宏图,可是从两个不同层面来说,就强化了联意。

2、递进关系:指上联叙说某一事物某时某刻的状态或人物动作,下联则进一步说同一事物更深层次的状态或人物更进一步的动作。

如:出句:梅亭解墨杯中酒【路人】

对句:庭院抒怀座上宾【紫雨】

出句和对句都是同一事物和人,但对句从酒到宾,喝酒为什么?因为来了座上宾,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就敷衍了联意,使得联意递进。

又如:

出句:酒满芳樽谁共醉[Amy紫玫]

对句:诗逢挚友我同痴【紫雨】

上句是问,对句是答,联意递进。OK

3、条件假设关系:

这种联往往上联给出条件,下联对出结果;或上联假设某种状态的存在,下联说出该状态的后果。常用“若便”句式。

如:出句:若知飞雁能捎信【紫雨】

对句:即便寒秋也释怀【紫雨】

上联是假定条件,下联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

这联意即梧桐夜雨秋萧瑟,秋天最容易起离愁,但如果知道飞雁能传家书,家书抵万金,可排思乡愁。那即使独立寒秋,也能释怀。从这副假设关系的对联,来表达出一种离愁的心切。

4、转折关系:指上联说人或事的某种特性或状态,下联说其相反的特性或状态。

如:出句:更无柳絮因风起

对句:惟有葵花向日倾

上联说园内景致的一种不良状态,下联转说一种存在的美好状态。

又如:理发店古联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出句:万物共承新雨露【古诗】

对句:千门空对旧河山【古诗】

出句:圃里风和花竟放【佚名】

对句:阶前雨密梦悠闲【紫雨】

古诗联从“共承”到“空对”,从“新”到“旧”;紫雨对句从“风和”到“雨密”,从“花竞放”到“梦悠闲”,其转折关系都显而易见。理发店古联则是更典型了。




5、因果关系:上联说出事物的原因,下联对出事物的结果;或上联说出目的,下联说措施和行动。

如联语“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上联说的心胸阔大是下联文章奇妙的条件,

上联是原因,下联是结果。

这种联也可倒装。

上联说结果,下联陈述原因(常用于成联)

如:出句:妙笔生花,才华横溢名天下【紫雨】

对句:悬梁刺股,学海纵观韵古今【紫雨】

上联是说人的才华,是结果,下联说的是寒窗苦读,是才华横溢的原因。(这副联,紫雨用了三个典故,上联典出李白梦见自己笔端生花,下联悬梁和刺股两典均典出古三字经)。

6、选择关系:

指上下联中半联有选择地突出某种事或人,而另半联则中性或贬性地说某事或某人。

如联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上联说的是坚贞不屈,慷慨就死的英雄人物,下联对比说委曲求生,圆滑处世的小人,一玉一瓦,褒贬分明。

又如:出句:宁争一口气【紫雨】

对句:不贪几分财【紫雨】

上联说的是人格尊严,暗含了华夏古国历来看重气节,不吃嗟来之食,就是这个道理。下联对比贪财小人,一气一财,人品高下自然分明。

以上是六种较固定的上下联关系。我们在对句时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去对。

有时,同样一个上联,你选择不同的承接方式,可以对出不同关系的下联来。

出句:把酒临风歌盛世【佚名】

对句:吟诗对月颂宏图【紫雨】并连关系

如果从递进关系对,则:

对句:开天辟地创新潮【紫雨】递进

不仅歌颂祖国,而且要拿出行动来创新业,这就使联意递进。

又如果从因果关系对,则:

对句:修身治国自丰年【紫雨】因果关系

上联是果,下联是因。

二、把握对联的特征

网络上一般通行的对联有如下几种:

1、意境联

2、机关联(词牌、拆字、人名、地名)

3、意境联和机关联相兼

4、喻意联(拟人语法)

5、古诗重配

6、诗钟

7、根据古诗意境撰写成联

初学者主要是根据出句来对句。

紫雨总结临屏和评析的经验,把握联的特征,需要注意如下四点:

1、先看出句是意境联还是机关联,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是意境联,就要根据出句幻化出一个具体的形象,就像是一幅画在你眼前。(记住,文学的本质就是形象思维);

如果是机关联,那就要找出机关所在,研究如何来破这个机关。一般,在临屏时是机关联和意境联间杂为一个出句,平添了出句的魅力。

例如:出句:河边对影理清照[听风学童]这出句乍看是意境联,仔细一看,其中李清照是人名,当然理是谐音,

联意是有人在河边看自己的影子,然后清理自己的面容。因此对句也要先找一个名人,我想到了辛稼轩,而轩一般是画室,所以往前推,画卷;出句中影是名词,所以对句也要名词,而画中最讲究的是神韵,所以定“神”,画卷添神当然辛苦,把神稼入到轩画里。

这样对句就整出来了:

对句:画卷添神辛稼轩【紫雨】

意境对应,机关也破了。

还有:

出句:策马芳郊看李白桃红绿草遍天涯【佚名】平收为下

联(李白双关)

对句:领军旷野羡陆游柳永长春环海角【紫雨】仄收为上



联(陆游、柳永双关)

也是一样,这种联的关键是既要破机关,又要和联的意境,从全句来看就像是意境联。

2、注意出句的联眼或中心词,如:

出句:推窗银汉入【路人】

银汉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是银色的大汉,那就糟了,变成偏正结构,而且诗意全无。银汉是星河的别称,属专有名词。所以紫雨对句也以别称而对。婵娟是月亮的别称。

对句:顾影婵娟临【紫雨】

这样上下联就如出一辙了。

又如:出句:天高地远情真切,春风浩荡桃花艳[醉卧沙场]

我临屏时就琢磨,为什么把桃花和情感链接起来?为什么不说水啊山的。仔细一想,情、桃花是联眼,桃花运,是指恋情,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是一段爱情佳话。所以我下句就对应出句的意境,递进对句。

对句:魂系梦萦意怅然,红线漫长月老忙【紫雨】

又如:

出句:巧手一双,妙剪古今众相[Amy紫玫]巧、妙为联眼

对句:灵眸几许,敏达前后八方[紫雨]----今韵灵、敏为联眼

3、注意规则重字和词性的变化

如:出句:秋千架,倚媚台,枉费骚人千尺墨,风流韵事【路人】

出句有两个千字,分析第一个千是名词,第二个千是数词。

那么对句也要找符合这条件的词。我想到了几,案几,是名词,几壶觞的几,是数词,都对上了。然后根据出句意境,把全局敷衍开来。

对句:案几书,伏寒士,畅游学海几壶觞,儒雅情怀【紫雨】

4、注意对句和出句的联意相谐,不能有景隔、意隔、情隔以及合掌。

所谓景隔,就是季节景物搞错。在我点评联中,觉得这是常见病。

比如:以春对秋,以莺对雁,就是景隔了,前者是春景,后者是秋景。

所谓意隔,就是要看出句是欢快大气豪放还是婉约幽怨凄惨,如果把两者放在一副对联里,就是意隔了。

所谓情隔,就是要看出句是带着什么感情,是柔美赞美壮美,而对句去对凄美凄凉悲凉,那就是情隔了。

所谓合掌,就是同义词(特别是名词)在本句或上下联中同时出现,那就浪费了有效资源,是犯了大忌,合掌。

比如:繁红著雨韵更浓【下联】

如对:万紫经风春犹艳【上联】

繁红和万紫都是花,这就有合掌之嫌。

又如:

出句:魂销青玉案[Amy紫玫]青玉案是词牌名

原对:情醉早梅香[紫雨]----,早梅香也是词牌名

但我一琢磨,销魂、又是案,这是悲联,显然我的对句意隔情隔了。

赶紧再想词牌名:

对句:梦断绮罗香[紫雨]绮罗香也是词牌名

梦断对魂销,绮罗对青玉,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格律和结构都没问题,而最主要的是意境相谐了。

三、把握出句的意境,注意理解联意和遣词造句。

一副联要融为一体,看去就像是一个整体艺术品。

紫雨感觉这是最难突破的,也是决定对联成败的关键。直到如今,紫雨也不敢说自己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高手水平,连中手也说不上。这是学无止境的重要一关。其中有对出句的理解问题,也有遣词造句的技巧问题。我这里只能结合例句提供一些思维方法。

如:

上联:琴临秋水弹明月

下联:鼓架春山唱艳阳

这对句格律和词性结构都没有问题,总体对的不错。但是仔细琢磨,出句意境很美,而对句就少了份灵气。

出句有三处值得寻味:

一是联眼,正是琴所以才有弹,琴和弹是联眼,而鼓是敲的,唱鼓尽管也有用过,但是总觉得别扭。



二是景隔,出句写的是月夜,而对句是白昼了,秋和春景隔,不在一个季节。

三是秋水是双关,既可以指秋天的水,也可以指女人的眼睛。望穿秋水,就是指女人望离人把眼睛都望穿了。

出句之妙我理解就在双关,其意境应该理解为佳人望着月亮遥思离人,唯有把一腔离愁哀怨对月抚琴。

所以对句也要顺着这个意境和修辞手法去对。

又如:出句:竹翁吟出千家对

对句:春妮送吻万户门

总体不错,尤其竹翁代指冬,春妮代指春,联意有递进,很生动,是种比兴手法,精妙!

关键是吟出--送吻,吻字是动词,且显得轻薄点,出与进相对较好,

试试改为:

出句:竹翁吟出千家对

对句:春妮躲进万户门

一个躲字写出春的俏皮而又是合乎常规:春风送暖,阳光普照,当然是万户门了。而且用躲字也很形象地写出女子的羞怯。意境更美。

再如:拆字机关联

出句:家女嫁做故人媳

即使机关联也要尽量合格律,建议先把上句格律整好:

家女嫁于知友媳古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有对句:因火烟笼竹龙园

因火是主谓结构,和家女并列结构不通。竹笼是主谓,而知友是偏正。且意境和上联联系不紧密。

建议对句思路:要破四个机关:嫁是联眼,是动词,是仄声;拆字又必须是并列结构的名词;其偏旁女又是尾字的偏旁;对句又要敷衍上联的意境。按照这四个机关,

试试看:

秋心愁起子婿秥---秥:名词,稻谷,引申为家道殷实,或

秋心愁起子婿程----程:名词,前程婿古韵可平声

秋心指老人的心,人生秋季,所谓秋心也。老人把女儿嫁出去了,但是又发愁,这个子婿

的家道殷实吗?

如用第二句:这个子婿的前程如何?

这样,破了四个机关,联意也相谐,有递进关系。

又如:

兰香古韵凭琴落

竹雅新词由笔填

对句总体不错,但笔字太直观,缺乏诗家语的灵韵。不像出句的琴,令人有如闻其声的意境。试改:

兰香古韵凭琴落

竹雅新词由月填

竹影是由月色而来,而那月影摇曳就像跳跃的新词,月洒清辉满地诗,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意境很美,敷衍了上联意境。

再如:

纵有浓香千盏酒,

难如蜂酿一杯淳。

这对联很出彩,小瑕疵:浓香是偏正,蜂酿是并列结构。而且酿做名词时,就是指酒,与上联酒合掌;下联尾字醇是形容词,而上联尾字酒是名词。建议:把蜂酿改为醇蜜,一杯醇改为一杯霖,霖指甘霖。

看一下:

纵有浓香千盏酒,

难如醇蜜一杯霖。

这样,改了两个字,全联就律工意整了,说明遣词造句的重要。

总之,对句一定要先把出句联意弄懂了,再来对下句。这样就有方向了。推荐大家参看我空间日志里《山翁谈对联的遣词造句艺术》。紫雨也将发一篇对句意境赏析的日志供大家品评,限于篇幅,不能放在本篇日志里了。

总结一下:对联的六要素紫雨再浓缩为三要素,12个字:格律相对、结构相同、联意相谐。

本篇着重从三方面讲了联意相谐的问题。改日紫雨再发篇对句意境评析的日志,作为本篇的姐妹篇,供大家参考。

友情提示:练习对句,都有个过程,一开始是觉得基础都懂了,可是一对句,发现脑子一片空白,这是必经的过程,紫雨当时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是一定要勤奋,多练。然后慢慢就会出语感了,然后你会觉得几天不对句就难受。这点我本篇不展开,在小结里我会详细介绍相关体会和对策。




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六---知识点小结

文:紫雨2009-4-15­

前五讲里紫雨就对联规则及其基本要素:格律、结构、意境分别作了介绍。­

网络上和联界一般是说对联的六要素: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考虑到初学者的便于理解,紫雨再凝练一下,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对联的基本要素就是三个:格律相对(声律)、结构相同(语法)、意境相谐(内容)。现分别提炼一下三个要素的知识点。­

格律相对---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所谓对,就是相反。针锋相对是也。其知识点有七:­

1、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平仄相反。­

2、同句间的格律按马蹄韵两两相对或按意节点平仄交替。­

所谓马蹄韵格律,就是像马蹄那样两两交替。其中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按基本句式来看,­

以单边五言、七言、十一言为多。其马蹄韵的格律是各有两种:­

单边五言的:­

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

单边七言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单边十一言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都是上联的格律,下联则根据上联格律相反。依此类推,可以无限延伸。但是如单边超过30字的长联,也可以长联自对。如:­

上联:听风而不止,春开杨柳、夏醉碧莲、秋染丹枫,冬醒红梅,浩浩汤汤流四季【紫雨】­

下联:下笔自无羁,诗咏豪情,曲吟逸趣,词抒胸臆,赋歌山水,潇潇洒洒度今生【紫雨】­

横批:风光无限­

这联单边28字,加上横批,也属长联,我就用了长联自对的手法,就是在本句间结构、格律、联意自对。这是更高层面的规则了。以后我会荐文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此不赘述。­

友情提示:对初学者来说,把握基本句式格律就行了。­

所谓意节点格律,就是有些难以分离的专有名词或成语,句式参差,不是基本句式的,则可以按意节点来定格律,但也必须平仄交替。­

­
需要注意的是:在马蹄韵中,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在意节点定韵中,则是抓住意节点的最后一字来调节平仄,使其平仄基本上两两交替。­

3、对联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但不能出现三仄尾,下联尾字为平,但不能出现三平尾。­

4、对联中,凡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在本句中叫失替,在上下联中叫失对。­

5、格律用韵的标准:通用两种:平水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本空间有,可转回去当作工具。一般用古韵的须注明。不注明的默认今韵。但为保险,无论今韵还是古韵,都以标明为好。­

6、关于入声字。这是古韵入声,而今派入阳平和阴平的字。如果你用的是中华新韵,那就无碍。如你用的是古韵,就要记住这些入声字,是属于仄声。­

入声字的优势是可以开阔思路和丰富词汇量,如滴、笛、洁、福等字,填词时碰到仄声处很用得着,用熟了反而不习惯用今韵了。所以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紫雨的诗词联曲都是用古韵的。掌握入声字的方法,其中有规律可循:­

【1】、按你的地方口音读这个字,凡是发音短促的,一般就是入声字。­

【2】、凡是发音中韵母有N或NG的不会有入声字。­



【3】、最权威也是最快速的办法:网络平仄古今韵查询(详见附件1--网络平仄古今韵查询系统)吃不准的就去这个网站“过律”一下,立见分晓。无论是临屏还是联赛,都是以这个为准。­

【4】、经常吟诗填词作曲对联的朋友,建议用古韵。缘于三点:­

一是填词的需要。因“词询旧例”,所以韵押词韵,律依古韵,大家可以参看紫雨的词,后面都有注释说明的(等结束讲联,紫雨就准备讲格律诗词入门知识,此不赘述);­

二是熟能生巧。就会有语感了,一般就不需要字字去过律一下了。­

三是一副联不能混用韵。当对联出句是古韵时,你也必须律依古韵。因为:古今韵可以通用,但在一副联里不能混用。­

7、关于多音字,平仄查询网络无法识别,出来的是“通”。这在一般临屏时就是可平可仄,皆大欢喜。可在有的诗词联网站和联赛中,则是很顶真的,要看这字在句子中的词义,然后来定平仄。­

例如:难,当它作为名词时,是仄声,如:大难,其格律就是仄仄;而当它作为形容词时,就是平声了,如:很难,其格律就是仄平。­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些字的不同格律呢?很方便,查汉典,看注解和读音。(详见附件2—汉典)­

格律相对的知识点大体如上,具体详见本空间紫雨讲联栏目中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1、2。­

词性相同----这是对联的核心要素。就是上下联在相同位置词和词性结构要属同一类别。否则,就叫句式失对。其知识点有五:­

1、词的定义:词是对联中最小的语言单位。如家、风、雨、云等。也有两个字以上的,就是连绵词,如:蘑菇、葡萄等。但连绵词是并列结构的词组。对联中除了领字,其余所有都以词为最小单位。(连绵词集锦在紫雨空间往期日志里有)­

2、词的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3、词组和结构­

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词组。词组的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特别推荐,这是本要素里最重要的知识点)­

淡黄字是紫雨琢磨出来的捷径:­

主谓结构: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为多。前词是主语,后词是谓语。如:面熟­

并列结构: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等。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甘苦、好歹、恩怨、兴亡、难易等。特别提示:连绵词也是并列结构。­

偏正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如:铁路、春风等。­

动宾结构:一般是动词+名词为多。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游鱼、写字、看书、吟诗等。­

动补结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为多。就是将后词来补充前词。如:鼓足、提高、答的好、看清、费尽、喝完等等。­

4、关于对联的宽对和工对。­

一是工对:指词性及其结构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二是宽对:就是词性对仗的通融。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可以通融宽对的有六方面:­

1)、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2)、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3)、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4)、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5)、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

6)、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5、特别提示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注意宽对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实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就是失对。­

二是必须使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不要和古汉语语法混淆。­

三是注意词性在句子中的变化。­

结构相同要素的知识点综合如上,具体详见紫雨讲联栏目中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4(入门篇)或3(提高篇,即玉箫老师的讲义。)­

如果是初学者,则推荐看4即可入门。­

如果有朋友已经过了初学关,建议详细看3。玉箫老师是汉学硕士,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很有造诣。­

联意相谐---这是对联的关键要素。是灵魂,其他只是对联的外衣和骨架。也就是说,结构是对联的骨架,格律是对联的外衣,而联意则是对联的灵魂或者神韵。­

这在对联基础知识五上下篇里做了详尽地介绍。此不赘述,把知识点稍作提示和补充:­

一、把握上下联的六种逻辑关系­

并连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假设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

还有一种归纳法:­

1】、正对: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类似于并连关系­

2】、反对: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类似于选择关系­

3】、流水对:也称串对。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共同构成一个复句。­

类似于递进关系、条件假设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

4】、无情对:指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绝对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不相关,上下联风马牛不相及,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幽默效果。­

如:­

春江千水月【紫雨】­

农户一窝蜂【紫雨】­

这种无情对,看似无聊,其实不然,它是初学者练习词性及其结构的一种特别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要练习词性结构工整,从无情对开始练起,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无情对只需要两个要素:格律和结构。你打好这两个基础,再追求联意就驾驭自如了。­

二、把握对联的特征­

网络上一般通行的对联有如下几种:­

1)、意境联­

2)、机关联(词牌名、拆字、嵌字、人名、地名)如:­

要求:成联,散嵌“沧海明月”4字单边7至21字。­

畅游学海,往来岁月吟千句,独堪寂寞【紫雨】­

难遇明君,今古春秋辨历朝,唯叹沧桑【紫雨】­

机关联中词牌、拆字、人名、地名紫雨讲联里和对句里都有。此不赘述。­

3)、意境联和机关联相兼­

4)、喻意联(拟人语法)即以此物喻彼物。或者状物拟人。­

如:苍茫万象呼春绿---呼春,就是拟人手法­

又如:霜剑射乌云,这是比喻,把霜作为本体,把剑作为喻体。­

详见紫雨讲联栏目:紫雨作业—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5)、古诗重配:即将古诗对偶句的上句作为上联,扣住上句意境重对下联,并要押原诗下句韵部。很是古意盎然,可以体会诗家语和联意。­


例如:古诗重配­

出句.白鸥戏水追风月[古诗]­

原对句:野鹤穿塘破雨烟[古诗]烟部韵­

重对句:野渡泛舟过杯莲【紫雨】­

具体参见紫雨对联栏目:紫雨对句古诗重配­

6)、诗钟:诗钟是对联的特殊形式,诗钟对格律和词性结构要求特别严格。­

一是格律一三五也论,除非是唱的需要,一般格律必须平仄两两交替。­

二是如果用典,必须上下联都用典,不然就是哑钟。­

诗钟形式主要有分咏体和嵌字体两种。上下联各七字。­

分咏体就是给出两个字,然后用诗钟形式描写出其特征和形状,不能犯题字。­

如:云、雪­

千形万象无穷意【紫雨】云­

五岳三山不尽琼【紫雨】雪­

诗钟的嵌字体,一般由出题者任意出两字,然后要求在上下联中分别从第一字到第七字作嵌字对联,各有~~格名称。太复杂,初学者只要记住从一唱到七唱。诗钟还有其他的格式,不常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找紫雨往期日志。­

如:诗钟“烟雨”一到七唱­

一唱"凤顶格":­

烟前翠叶黄昏至【紫雨】­

雨后青山夕照明【紫雨】­

二唱"燕颔格":­

青烟出谷缘崖下【紫雨】­

冷雨盈窗探梦来【紫雨】­

三唱"鸢肩格":­

柳岸烟前知客怨【紫雨】­

桃颜雨后笑人痴【紫雨】­

四唱"蜂腰格":­

一缕云烟天际舞【紫雨】­

连珠雹雨地间敲【紫雨】­

五唱"鹤膝格":­

尽赏西湖烟雾漫【紫雨】­

方尝湿地雨霜侵【紫雨­

六唱"凫胫格":­

人生寂寞尘烟滚【紫雨】­

岁月蹉跎雪雨寒【紫雨】­

七唱"雁足格":­

繁红碎落阶前雨【紫雨】­

嫩绿翻腾陌上烟【紫雨】全古韵­

7、根据古诗意境或看图成联,一般单边不少于7到11字且常有可犯题字多少的规定。­

如:以“雁归人不归.秋红风雨夕”意境作成联.单边11字.可犯题字四字­

这就要先看懂古诗意境,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夕阳、雁、秋、人不归、又是风雨。恩,这古诗传递的意象是凄凉落寞,抒发的是思乡游子之情。­

然后把这意境敷衍成联:­

斜阳西落,凄风夜雨秋心老【紫雨】­

归雁北飞,游子家书故里寒【紫雨】­

8、回文联:也称回文格。就是对联倒读顺读都可以自成联意。如:­

燕鹊啼风裁翠柳【紫雨】­

箫笳漾月钓清江【紫雨】­

注意四点:­

1】、先看出句的特征­

2】、注意出句的联眼或中心词­

3】、注意规则重字和词性的变化­

4】、注意对句和出句的联意相谐,不能有景隔、意隔、情隔以及合掌。­

三、把握出句的意境,注意理解联意和遣词造句­

这是决定对句成败的首要条件。如果望文生义,往往对句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本要素除详见对联基础知识五上下篇之外,紫雨推荐两篇日志:一是山翁老师的讲义:在紫雨荐文栏目里:山翁谈对联艺术技巧---遣词技巧;一是在紫雨往期日志里:对联高手寒客笑长天对紫雨和宁心姐姐论坛PK接龙出对句的点评,很精彩,相信对大家有启发。­

这里我再补充几点:­

一是防止凑字。如:­

万里乡关鸿引路­

三分田地人种瓜­

这对句从意境上看,两者之间关联度不大。上联是讲离人回乡,鸿又是传书的意象,乡与鸿是联眼。而下联缺乏这种诗家语的灵动,这种问题,被称之为凑字。­

二是读懂联的风格:­

如:出句:碧天无际翔高雁【寒雪冷香】­

对句:丹桂有香入万家【紫雨】­

这出句的风格是高远快意,又是秋景,所以对句也要呼应秋景,但又不能悲秋,因为自古逢秋便寂寥。而根据出句风格,要写出秋景的快意魅力,这样才能联意相谐。­

三是注意出句中的兼语结构:如:­

荷青蛙不寐----青既是荷的补语,又是蛙的形容词,这在语法上叫兼语结构。­

所以对句也要兼语结构:试试:­

烟紫雾犹浓【紫雨】紫字也是兼语­

总结一下:­

本篇日志小结了对联三要素的知识点。如果初学者能完整地看懂本篇及推荐篇目,应该是可以入门了。但是,学联和学古典诗词一样,易学难工,易工难精。­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金色流光

海晏

阿金逍遥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山水存真(曾) 男 59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7-15
最近登录:2024-10-24
作品数量:329
空间人气:272035
粉丝人数:176
关注的人:85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