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俗士诚邀博士生导师茶话诗情
发布于2015-12-08 09:02 点击:1217 评论:0 作者:空无俗士

俗士诚邀博士生导师茶话诗情


周一上午,知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雷某因公务经金陵顺访南工学院艺术院长,俗士微信诚邀品茶一聚,得院长和雷某响应.

百家湖畔,水秀长亭,柳青菊黄,拱桥乌蓬,雅趣横生.一行人自然按主客就座茶坊,雨花、大红袍茶姑热情照待.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

客套数语,俗士自我介绍:”姓王,名影,字佰居,号空无俗士.爱好诗词创作.今幸会各位专家一道品茗,借此机会,呈旧拙二十多首诗词,敬请雷导指点瑕疵.”雷导笑问曰:”何为佰居?”答曰:”落红尘俯仰仟佰之中,居岁月沧桑九五之外.上联取佰,下联取居,佰居应此而生.”问曰:”空无俗士乃悖论,既然俗,何为士?”答曰:”士皆人为,是人皆无一脱俗,有诗为证: 德行天下道空无, 品汇人生半历荼。尘间八方多俗士, 满山风物属愚夫。”话至此,雷导讪笑不语.

二十多首诗词,雷导一一过目,,一首七绝.山雀图题:逆风溯雨苦争生,霜打额头塑羽横.地陷山崩无寄处,还将瑶水作杯羹.开启了雷导的教学程序,”额不在平仄规范,应换之,塑何意?不明确.”字改唯字更好.七绝较难写,多写七律为好,字少难以全释自已的内心世界,字多易抒情怀.”

俗士茫然,”,是好是坏且不论,”确不在律中,”何意也不难解:在这逆风溯雨, 霜打额头的恶劣环境当中,一只小小的山雀被塑化成了物像,但它仍然坚强不屈,羽毛间散发出不服气的信息.

面对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的博士生导师,俗士无语.

博导见主客不语,话锋回转,大谈社会诗词文人怪象,什么新体诗,什么干部体诗,还有什么口水体诗,都被一一数落.

博导曰: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传统文化许多领域的成就不及诗词。当然并不是说那些文化不重要,我只是想说中国的传统诗词把人性优美部分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中国的诗,格律诗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是占主流地位。现在的诗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都学着写一些格律诗.然而,并不是用简单的七个字组成一句,按韵排列成四句就为绝,八句就为律.很多人写出来的东西,均为顺口溜,充其量为打油诗.

写旧体诗是需要训练的,不是说七个字一句就叫旧体,要讲韵,要讲平仄,要讲格律,这些东西都不讲的话怎么叫旧体诗。四声,四声后来讲阴阳上去四声,普通话。在这里讲平上去入,入声字有几个人现在知道啊,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北方没有入声字。比如说哭,上海读哭,很短促,北京是阴平。

此时,俗士向博导递上一杯雨花茶,接上话语曰:诗词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毋容置疑.所谓旧体诗,是千百年来中国诗词文化传承积累所形成的产物,一定意义上,给后人规范了法律意义上的遵循规则.清末民国时期,也出现过不少 脍炙人口的好诗,但到后來,特别从1949年一直到1976年,在运动不断的情况下,中国的旧体诗传统恐怕就有点中辍了,虽然有一些,但是好诗并不多,青年人当中要学旧体诗或者是能写旧体诗的就更少了。

当今旧体诗又开始逐渐繁荣,但是真正要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比较高的水平,还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整个社会良好的环境氛围。经过那么多年文革下来,大家喊口号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涉及到更深层面的东西太少,吟风弄月,只是吟风弄月而已。

博导曰:诗言志,词言情.“言志”与“言情”是两条不同的创作道路。而诗中的对句对我们的思维训练很有意义,相比词来讲,更有难度。诗也可以言情,当然那更需要一些境界了。能够广为流传而奉为经典的往往都是在言情的同时更深入的表达了一种志向,一种作者的哲学态度。而单纯的儿女情长表达作者个人一时的情绪思维却非常片面化,成不了大作,能让我们共鸣,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言志向的作品,往往都不是通篇言志,而是以叙事或者描写一些特定场景当做写作手法的。

俗士曰:“以诗入词”还是“变词为诗”,前人对苏轼的评价有“以诗入词”的说法,是说苏轼对词的题材,境界有重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也是对诗的贡献。苏轼其实一直在有意的对诗的形式进行各种尝试,希望打破诗固有的格式,对诗有新的创新。让诗更加自由的表达诗人的浪漫,哲理,情怀,而不是成为一种文字的游戏。比如在一首写给欧阳修的诗中,他对诗的形式做了大胆的突破:《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蒙。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苏轼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不可不止”的创作思想。词赋是用来表达诗人情怀的工具,诗人的情怀绝不能被形式所羁绊。所以词是苏轼发展诗的新的形式,作为一个诗人把词引入变成了诗的新的表达形式。在创作词的时候是一个诗人的心境,他的大多数词也可以被看做是诗。实际上正是他的努力让诗词融合成了一体。不仅仅是“以诗入词” ,而且还是“变词为诗”;不知博导是否认同?

博导曰:当然认同,今天案上二道茶,大红袍和雨花茶,大红袍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雨花茶外形圆绿,如松针,细紧圆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二者的型体不一,性味不同,却功效如同一辙,诗如茶!

博导的一席话,引起俗士深度思考,诗如茶?何尝不是如此呢.岁月沧桑,人生冷暖,也在其中矣!周一品茶,诗情画意,还是以诗结缘此间风物.


云雾青峰落雨花,红袍普洱美无瑕。

茶姑纤指玄天道,尘世沉浮一叶芽。


                                                                空无俗士乙末大雪于金陵

点赞(3)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木月清辉

春泉

格格巫

耕夫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空无俗士 男 59岁
首席版主
注册日期:2014-10-26
最近登录:2024-10-28
作品数量:216
空间人气:208739
粉丝人数:69
关注的人:91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