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七律·于都咏怀
发布于2019-11-27 02:23 点击:3872 评论:1 作者:紫气东来






七律·于都咏怀

[平水韵]


吕洪胜


生死存亡心集结,

于都河上浪滔滔。

长征山水精神远,

抗战风云境界高。

万里飞鸣书岁月,

三年游击领风骚。

风和日丽新时代,

唢呐声声善铸陶。


【注释】[1]于都: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2]于都河:于都河是于都人对赣江支流贡江在于都境内的称呼。在这里的河面有300米宽,自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如今,在当年红军渡江的8个渡口,全部架起了桥。长征大桥、红军大桥、于河大桥等成为于都人民缔造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于都,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今天,我们循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新来到于都。过去的痕迹已难以找寻,我们只能在历史的时空中,与那些先烈们彼此凝望,只有静静流淌的于都河,似乎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历史故事。于都是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苏区西部边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之一。“送红军,到江边,江上穿呀穿梭忙;千军万马渡江去,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红军,革命成功早回乡……”这是当年红军离开于都时乡亲们唱的送别歌。19349月,红军有关部门集中调集各路船只,于都老百姓为了搭浮桥帮助红军渡过于都河,从山上砍下毛竹编成竹排用船拖到渡口,还搬来了门板、床板。有的老人,甚至送去了自己的寿木。周恩来为此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短短几天,中央红军和红军主力部队86000余人聚集于都准备渡河,白天架设浮桥,调集船只,到了晚上,老百姓就拉红军战士住在自己家里。“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陵新田打胜仗。”这是陆定一同志长征歌词中的第一首,是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真实写照。[3]唢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迁传入赣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于民间的唢呐曲牌众多,仅传统曲牌就有280多个;在唢呐手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于都全县有1000多名。于都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艺术之乡。[4]铸陶:《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谓造就,培育。后以“铸陶”指培养人才。







点赞(5)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百合韵书社

云鹏比翼

晨墨淡书香

东方入律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紫气东来保密0岁
注册会员
注册日期:2019-05-03
最近登录:2024-04-13
作品数量:59
空间人气:39045
粉丝人数:7
关注的人:4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