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七绝·元宵节
发布于2021-02-05 13:04 点击:1421 评论:0 作者:云鹏比翼





七绝·元宵节

[平水韵]


吕洪胜


飞花自在两三邀,

射虎悠然十几条。

犹记少年双火把,

成群田野闹元宵。


【注释】[1]飞花:这里指酒令的一种形式。飞“花”字令,也叫花字飞觞。无论诗、词、歌、赋等,一句之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花”字,起此令者先喝门杯(或令杯),说出一句,花字查到谁,喝酒接令,不会说者罚酒,由下一人接令。是酒令中用的最多的一种。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就是借此而创新。[2]射虎: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3]双火把:这里指“放烧火”。江苏南通的节庆风俗,比较独特的要算正月十五“放烧火”了。||南通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烧火”。“放烧火”俗称“照毛虫”、“炸麻虫”,也称“照田财”,是希望除尽害虫,盼望来年丰收。||元宵节傍晚,农家把田头的稻根杂草堆积燃煨,称之“煨百虫”,入夜“放烧火”,用芦苇或茅草,扎成碗口粗的草把,沿田边挥舞,并疾走高呼“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别人家的菜长得铜钱大,我家的菜像笸篮大……”等等。||农民还以火之红白颜色来预测该年的水旱情况,表现了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其时,城里人则登文峰塔或狼山“看烧火”。古人有一首《元夜塔山观野烧》的诗,描写了放烧火的壮观场面“几家野烧起阡陌,闪闪飞萤落水塘。须臾四顾光焰发,碧烟朱火彻林越;明珠夹路眩双眸,千峰万峰如点雪。曲岸平堤一路堆,胭脂泼地扫不开;即离倏忽走难定,火齐赭玉光徘徊。渐看次第随风灭,惟见皦兮月出山崔嵬。”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逐渐式微,但每年正月十五的“放烧火”,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放烧火”的起源在南通有一个传说:明嘉靖年间,一批倭寇入侵,沿海官府通告百姓、官兵夜间点燃火把,轮流放哨。元宵节晚上,月黑风高,倭寇偷偷从长江边狼山附近登陆。官兵切断了倭寇退路,百姓点起哨火,围攻倭寇,打了个胜仗。同年二月十五傍晚,不甘心的倭寇又大举进犯,百姓和官兵纷纷点起草把,拿起武器,口喊“噢噢噢”奋勇杀敌,倭寇惊恐万状,落荒而逃。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和二月十五傍晚,南通人都要“放烧火”。慢慢地,“放烧火”从起初的纪念抗倭胜利演变为预祝农业丰收的“火把节”,但是那“放烧火噢……”的呐喊声,依然保留着当年围剿倭寇时的威武雄壮和豪迈气势。所以,乡间把“烧火”又称作“哨火”。||南通出现过抗倭英雄曹顶,至今在城山路上还有他的坟墓和横刀跃马的雕像,接受着后世子孙的敬意和膜拜。所以,即便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但也有着真实的历史基础。当然,“放烧火”习俗的形成,更倾向于“放烧火、煨百虫”和“放烧火、剿虫窝”的说法。||这种源远流长的以火治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代替,秸杆焚烧也因为污染环境而遭到禁止。现在元宵节的“放烧火”早就没有了实用功能,我们在田野里燃起一堆小小的柴火,将火把抛上高空的时候,心中存留的,只有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追忆,对少年时代的怀念。






点赞(2)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龙翔宇

心许轻云

百合韵书社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云鹏比翼保密0岁
金牌会员
注册日期:2019-05-03
最近登录:2024-04-27
作品数量:106
空间人气:49091
粉丝人数:8
关注的人:5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