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七律】天问,读傅立民《中美对抗将如何收场》
发布于2021-05-15 17:17 点击:2154 评论:0 作者:湯安


天问火星深空探测成功着陆火星释放祝融号火星探测器,中美着实在火星上展开毅力号和祝融号两款高度大小都相当接近的着陆器探险竞赛赛。之前网上有句小有名气的“中国深空探测比日本落后15年”的精日说法,正反两种观点争执不下,现在颠倒过来乘以十绰绰有余。日本这样连疫苗都搞不定的非正常国家早就已经永久性失去搞真正意义上太空计划的能力,用的都是印度那种蹭脸捞灰的策略和蚊子级设备,目的不过是搞个探测名声蹭点宇宙热度。欧盟就更不用提了,一帮老谋士只有制肘心思,目前欧盟扭捏着跟美国为北溪二号较劲,接下来欧洲不是搭乘俄罗斯火箭前往火星旅行探测就是坐井观天。宇宙深空探测能力美中两国越来越接近。


回想1956年10月8号中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领衔中国一张白纸的火箭科技,47年零7天后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添列第3宇航大国,不到50年就坐拥自己的和即将是人类唯一的宇宙空间站。如今,国际社会已经预测中国跃居航天第一大国的时间近在咫尺。


此次美国火星探测没采取轨道器巡视着陆器探测器三器一体,直接拿一吨重的毅力号硬着陆火星。如果以天问三器着路设备对比,中国的为五吨设备重量,大过美国,世界第一。中美投送到火星地面的设备重量相仿,但是中国在着陆后采用玉兔那种着陆器与探测器分离的方案,祝融探测车相当于玉兔,单纯对比火星地面探测器则美国重过中国,技术上无疑中美已经相当接近。


这也体现出太空科技是不计成本施展高科技的领域,毅力号高两米,27亿美元制造费用,祝融号探测器高一米八五,30亿人民币造价。目前从探测火星时间和次数上美国领先,而中国技术全面和独到,天问一号由空天轨道器和地面探测器协同进行火星探测与火星地球之间的资料中继传送。现在轨道器调整为每八小时就能绕火星运行一周,而不是之前的两天,这让它可以与火星车进行更频繁、更快的通信。


再接下来,中国按计划发射“天问二号”将由轨道器、巡视器、上升器、着陆器、返回舱五个器合一进行的更大载重和人类首次火星戴样返回的探测,届时,深空宇航探险就会是中国领先世界。不用说近日发射的天舟二号空间站模块这一头是中国独自主持太空项目,美国只是各种纸面计划。


国民经济制造业则是效率成本的竞技场,中国无疑领先世界,唯一不二的制造业大国。中美竞争也好对抗也罢,最终比的是高科技和制造业综合力量,外加软实力。美国能够全面看清两个对手前景的人物不多,同为尼克松首次访华成员,如今的傅立民是胜过基辛格的中美格局观察家。


中美对抗是美国执意要发起的,如何收场得看目前美国政治家不大靠谱的智慧,恐怕只有天知道,既然连傅立民都无法明确预测两国的未来,因此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天问。


不过,就像中国天问探测火星的项目进展所展示的,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有能力赶超美国成为整体意义上的领导者。经济战和高科技战,美国不可能两样都长期开展。傅立民罗列的五条美国维持老大地位的措施(下注)各有难度,尤其是事关经济和制造业的第四和第五条赌注,基本没有办法实现。特朗普什么极限手段都用上了,还不是输得更糟?钱可以印出来,物质和产品设备却没法印,它们几乎都在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中。因此,美国没有供应链或者制造业的“弹药”来维持对华贸易战,无法维持国内平稳的经济形势。一定要预测中美对抗的收场方式的话,我相信美国大概率选择纠正贸易战对中国施加的关税,降低对中国产品关税,开闸进口中国产品。不然连印钱的日子也过不下去,求和比倒在一肚子的通货膨胀上要好,对抗有各种方式,论收场只有这一种收法。


诗之。




天     问



文/汤安



天问巡勘火地通,飘姚人与祝融同。
海枯石烂存生气,径断云终见儁功。
既授登攀量宇宙,必执龙剑定英雄。
对消不若争相庆,中美相酬两树风。





第三联既授登攀,出自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harles W. Freeman
Chas W Freeman.JPG
United State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Regional, the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 (Charles W. Freeman Jr.),为美国资深外交官,学者和汉学家,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中文翻译。Sino-American Antagonism: How Does This End? (https://chasfreeman.net/sino-american-antagonism-how-does-this-end/)











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5月3日发表题为《中美对抗将如何收场》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


全文摘编如下:

现在,美国在所有方向上开始与中国竞争,人们不清楚这种竞争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在我们开展深入探讨之前,应当先思考几个关键问题:中美的赌注有多大?双方在已开始的斗争中将动用哪些现有战术能力和未来战略能力?长期竞争会对双方造成何种可能的影响?这场斗争最终将如何收场?

中美各有核心利益诉求

那么,让我们把过去视为客观现实并努力专注于未来。

中国政治精英认为,有五样基本的东西值得一赌:

一是彻底打消欧洲日本帝国主义肢解中国的企图,以及美国以冷战方式实施干涉并策动台湾独立的念头;
二是为弥补过去中国国家尊严所受屈辱而争取地位和尊严;
三是严格防范可能破坏中国稳定并损害中国利益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以及外国军事干预的发生;
四是让中国顺利重返其在遭受欧洲帝国主义干涉前所占据的经济和技术高地;
五是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符合中国体量及其日益增强的国力的角色。

美国的政治精英也在五个方面投下赌注:

一是让美国维持其在全球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金融领先位置;
二是保住美国作为印太等地区中小国家可靠军事保护国的所谓“声誉”;
三是维护美国在所谓“世界秩序”中的优越性;
四是通过降低对不受美国及其盟国控制的供应的依赖来获得经济安全;
五是实现再工业化、提高高收入岗位的就业率,并恢复国内平静的社会经济形势。

现在,中美两国间的力量平衡正在迅速变化,而且趋势对美国不利。今天的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广泛的国际联系。它已成为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美国的阵地却越来越小。

盟友未必唯美马首是瞻

中国崛起首先带来的是经济而非军事方面的挑战。自冷战结束10年后至今,我们从未在中美关系中看到过类似今天的敌对状态。今天的中国军队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免遭任何外国攻击。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依旧竭力通过谈判而非军事手段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这样的谈判可以确保和平的延续。目前,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提高美国向亚太地区投射力量的成本,但并不直接威胁美国。

拜登承认:为了有效与更加强大的中国开展协作,需要强化自己的立场并争取别国的帮助。为此,他在政府测试国会有关消除美国自身弱点的意愿并与盟友及伙伴进行磋商前,迟迟未出台有关对华政治经济和军事路线的决策。

但如果美国当局听从那些希望与中国对抗的人士的意见,那么它会意外地发现,并不是很多人赞成这么做。拜登可能面临复杂的政治选择:要么弱化对中国的敌意以争取第三国支持,要么坚持对抗立场而不惜疏远大多数欧洲和亚洲盟国。

现实情况是:欧洲人感受不到来自中国的所谓“军事威胁”,而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并竭力置身事外。甚至像日本这种对台当局“地位”有着直接战略关切的国家也不想冒险介入冲突。

实力对比正向中国倾斜

中美实力不对称状况的转变可能让形势变得更复杂,过去长期为美国带来优势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现在正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转型初期,迎来了基于科学的新产业浪潮。这些产业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云分析、数据库、安全区块链等等。中国向科研和教育设施及开发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劳动力资源投入巨资。相反,美国目前则面临长期预算赤字,因为政治僵局和没完没了的战争让华盛顿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这种局面如不扭转,中国和其他国家将很快令美国失去一个世纪以来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

即使美国克服当前政治机能失调和财政赤字,中国在科技、工程和数字领域的崛起也将对美国全球和地区主导权构成挑战。这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美国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时会弄巧成拙。比如,将北京排除在国际太空合作之外,结果,中国发展自己的航天能力。

今天,美国极力阻止中国在5G网络占据优势,反倒促使中国建立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

人类历史表明,任何技术突破迟早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复制,而且成果只会比原先更好。

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对手

付出的大量战略努力扩大和升级了中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都认为对手是其崩溃的可能原因。然而,最大威胁实际上来自国内趋势和事件,而非外国势力的行动。中美的世界地位取决于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行事,而非对手的行动。

如果美国被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逼下台,那也是因为自满的美国人未能让一种曾经成功过的制度去适应解决政治和经济积弊,并为新突破奠定基础。

美国在全世界的声望下降和追随者减少,与美国的国内政治事件、战略失误、对盟国和伙伴的公然蔑视、虚伪专断的制裁、作为主要外交工具的胁迫和低效外交有关。中国和其他国家与此毫不相干。

现在,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在很多方面也在借鉴北京建立的制度。华盛顿呼吁实行工业化政策,大幅增加科研开支,以及设立基础设施投资的特别银行和基金等。

中国的未来是否将由中国创造,美国的未来是否将由美国创造,两者都不是注定的。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美媒: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

责任编辑:熊超然来源:观察者网      2021-05-15 16:49:03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同时也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第一时间见证了中国在火星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美媒《华尔街日报》就援引专家观点,以“成功登陆火星,中国的加冕时刻”作为标题进行报道,并指出:“中方向世界发出信号,已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并可取代其太空领导地位。”

而意大利的天文科学家则感叹: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一次任务就做到美国花费几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成功着陆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机构也纷纷向中方发来祝贺。

模拟动画视频截图

《纽约时报》介绍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成就,并指出中方在月球、火星及空间站等方面成功丰硕。当然与此同时,报道也不忘多次强调在火星探测领域,美国才是第一。纵观美媒报道,数度强调本国“多次成功着陆火星”,而别国失败案例不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次中国为成功完成任务付出了巨大努力。

专家:登陆火星,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的开篇,就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介绍称,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于北京时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成为又一个在火星上成功着陆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力争走在太空探索前沿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50%左右。从进入火星大气到着陆成功,大约要经历9分钟,很多人用“恐怖”形容这个阶段。整个过程全自主、不可逆,过程极其复杂。《华尔街日报》将此过程形容是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时刻。

令人感到欣喜和骄傲的是,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经受住了每一个挑战,最终实现了着陆火星任务的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并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同时可以取代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独立分析人士、《争夺太空:大国竞逐外层空间资源》一书的合著者纳姆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这样评价道。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不仅只有戈斯瓦米一人关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其他专家早已在着陆成功前迫不及待地发表观点。

早在5月14日,也就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降落火星的前一天,全球知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就发表评论文章称,“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是对中国新生深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

《自然》杂志报道截图

报道援引意大利博洛尼亚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科学家罗伯托·奥罗塞(Roberto Orosei)的观点称,这项任务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飞跃,因为中方计划一次完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花费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进入火星轨道、在火星表面着陆以及运行火星车。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全过程模拟动画截图

《纽约时报》:中国未来还有更多“里程碑”

除了《华尔街日报》,例如《纽约时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其他主流美媒也报道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的消息。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一开始先定了个调:“中国的火星任务似乎没有NASA的最新任务那么吸引人,因为它本质上是在重复美国几十年前完成的壮举。”

但报道随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另一个雄心勃勃的里程碑,那就是中国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伟大的太空大国”。此后,报道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月球、火星以及空间站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强调未来还有更多“潜在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月球、火星及更远,中国的太空壮志

例如在月球探测方面,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就曾成功“落月”,而到了2019年,中国更是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器的国家,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摄的图片。

去年12月,嫦娥五号则采集到了月球样品,并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除此之外,中国还计划和俄方合作,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纽约时报》称,而在空间站领域,中国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关注度。就在不久前的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考虑到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接近“预期寿命”并退役,一旦如此,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这一领域的“唯一玩家”。

报道指出,此次成功“落火”后,“祝融号”火星车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质和大气等情况,为未来理论上可能的人类访问提供帮助。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28年前向火星发射第二个着陆器,并从火星带回样本。

“中国的任务可能在未来10年里完成,从而形成一场(和NASA及欧洲航天局的)潜在竞赛。”报道提到,除了未来可能的载人火星任务之外,在中国一个为期10年的计划中,还包括关于金星、木星和轨道望远镜的内容。

多国尝试火星着陆任务,但结果不尽相同

与其他一些媒体的说法不同,CNN在报道中称,中国是历史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而纵观其他一些美媒,则称中国是“第三个”,而非“第二个”。

据《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介绍,此前,美国曾先后8次成功着陆火星,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的“毅力号”火星车,而历史上第一个着陆火星的是前苏联。

1971年,前苏联的“火星2号”在降落时坠毁于火星表面,没有获取任何探测数据和图像;同年,前苏联的“火星3号”成功软着陆火星,在发出14.5秒信号并向地球传回一张不完整的图片后又失去联系。

直到1976年9月3日,美国“海盗1号”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因此,一些人认为前苏联并不是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之一。

对于此番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纵观多家美媒报道,文章在谈及此事的同时,也数度强调美国曾“多次成功着陆火星”。

例如《华尔街日报》就强调,到目前为止,NASA是唯一能够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和执行任务的太空机构,除去中国不说,在过去几十年里,不仅前苏联没有取得成功,欧洲航天局的两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正是由于着陆火星任务的极大难度,在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落火”后,多国航天机构均已向中方表达了祝贺之意。

北京时间5月15日上午9点整,NASA官方推特转发了其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Thomas Zurbuchen)的推文:“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登陆火星,恭喜中国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团队!和世界科学界一起,我期待中国本次火星任务,对全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所带来的重要贡献。”

图自推特

随后,俄罗斯航天局也跟进。当地时间5月15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发推称,欢迎主要航天大国恢复对太阳系行星的探索,中国航天器在火星表面成功降落是中国基础空间研究计划的巨大成功。

图自推特

美国会通过禁止合作法案,却难阻中国发展

中国能有如今辉煌的太空成就,与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华尔街日报》就指出,中国于2003年首次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虽然这比前苏联和美国要晚了40年,但自那以后,中国将太空领域的进步视为国家崛起的标志。

报道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太空技术仍然处于追赶美国的状态,但近年来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中国已经加强了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图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模拟图(新华社5月15日摄)

报道还提到,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法案》,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合作,给出的理由是所谓的“存在间谍风险”,此后中美在太空领域就失去了联系,没有任何实质性合作。

然而,此后中国还是在行星探测领域取得了突破,分别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完成三次月球任务,正是这些任务给后来的一系列软着陆技术提供了经验和诀窍。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图自新华社

米歇尔·布兰科(Michel Blanc)曾于2016年至2018年担任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的执行主任,他表示,那一时期,中国在研究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科学院主要实验室和中国顶尖大学的研究进展。

而跟踪研究中国太空发展长达15年的戈斯瓦米则认为,中国的“太空雄心”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中国将太空发展视为一种经济发展机遇。

“对中国而言,太空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戈斯瓦米说:“中国的目标是在20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太空国家,他们将继续稳步前进,直到实现这一梦想。”



点赞(2)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风静江清

飞文染翰

心许轻云

百合韵书社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男2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3-28
作品数量:566
空间人气:382524
粉丝人数:48
关注的人:2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