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汉高祖刘邦[七律]
发布于2021-09-17 08:05 点击:830 评论:0 作者:湯安


说到古人识人之功,古籍记载无数。刘邦的妻子是沛县大户吕公的女儿,名叫吕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因为和家乡的人结仇来到沛县定居,沛令和他是好友。 刘邦贩酒失业刚刚逃到沛,便听说了吕公和县令的关系。


吕家庆宴时人们纷纷上门拜访,拉关系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礼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看见刘邦虽然寒酸,相貌却透着器宇轩昂,着实与众不同,当即请入堂内席位就坐。

吕公喜欢给人相面,仅仅因为刘季相貌特殊,就非常敬重他。萧何不满地说:“这刘季流窜到此一贯满口大话,从来做不成什么正事。” 刘邦则趁机一边戏弄那些宾客,一边干脆蹭到主人所在的上座里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同席的吕公向刘邦递了一个眼色,让他宴后留下,有要事相谈。刘邦心会神意喝完了酒,就老实留在后面。 吕公过去对他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


待酒宴客人全部走后,早已忍不住怒火的吕媪对吕公所为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出众的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一心想娶这个女儿你就是不同意,你凭什么一见面几杯酒就把女儿的一生轻率许给了这么一个油滑无赖的小混混穷光蛋刘季?”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事。” 于是,不到20岁的吕雉嫁给了大她15岁的刘邦,而且,那时刘季虽然没有正式结婚,却已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儿子。


吕公的女儿就是西汉吕后(?-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砀郡单父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开国皇后,历代王朝里面的著名皇后,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不过二人结婚生子之后并未富贵,刘邦依旧是个不入品的亭长,经常不上班,东游西逛,家里靠种田为生。有一次吕雉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者经过讨水喝,吕雉让他喝了水,给他饭吃。老者看了吕雉面相说:“夫人是天下贵人。”吕雉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见了儿子刘盈(后来的汉惠帝),说:“夫人尊贵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男孩子。”又给女儿(后来的鲁元公主)相面,同样也是富贵面相。老者走后,刘邦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雉就把刚才那老人给她们看相的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问这个人在哪,吕雉说:“还不远。”于是追上了老者,问他刚才的事,老者说:“刚才的夫人、孩子的样貌都像您,您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道谢说:“真的像您说的,我一定不忘您的恩德。”等到刘邦显贵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位老者。


关于吕后,古籍多描述其权力手段之狠,从国家社稷民生三个角度综合评价,确实可谓千年一遇。


王立群:吕后最有贡献,毕竟是她和他的儿子在称制的这15年之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所以在秦王朝十几的参照通知,四年的楚汉战争以后,吕后给了老百姓喘息的机会,还废秦变法。


施丁:关于妇人之道,吕后相夫卖力,教子有成,可基本上肯定;但她强制联姻,大封诸吕,乃妇人之识、裙带之风。关于为人之道,为人处世,应重情义。吕后对待功臣或老将张良、陈平、周勃、 灌婴等还是可以的;而对异己分分子或政敌则很厉害,手段卑劣而毒辣。关于为政之道,吕后掌皇权15年,用人得当,为政平稳,与民休息,社会安定,很值得称道。她在政治上基本上成功。只是晚年重用吕禄、吕产为吕氏遗下后患。


《剑桥中国秦汉史》:吕后克制住自己,不作自行宣布为女皇的安排。她的做法在后汉时期和以后中国的王朝几次被一个皇后所把持时被人仿效。可是她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力。


关于刘邦登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评价十分到位:“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宋代司马光于资治通鉴中,引用班固对刘邦的评价:“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这里提到的高祖不修文学,是说刘邦出身平民百姓,是个不读书的老粗。


焚  书  坑


晚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始皇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天险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经开始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是读书人。]


对于不是读书人的刘邦,毛泽东目光犀利:“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自古以来,能干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自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后来还队汉高祖刘邦,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能力评价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的,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善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皇帝却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

(资料来自各百科词条)


诗之。



汉  高  祖


文/汤安



集大之成相乃符,可堪沽酒共提壶。
少识世上无难事,端信人间有丈夫。
天意和时为善计,民情安处是良图。
春阳温煦连三省,志向汪洋润五湖。




过     丰


北宋 张方平


刘季当年在古丰,芒砀王气已连空。

天机先露由啼妪,人意冥符自董公。

历数有归徒胜负,风云相会尽英雄。

不然樊郦萧曹辈,尽老屠商掾吏中。


转载


刘邦何以战胜项羽成就汉朝




生前料事如神,死后未卜先知。在中国历史数百位皇帝中,具有此等神功、堪称火眼金睛的非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莫属。


识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是前提、基础,只有知己,才能知人、识人。在西汉建国后的一次庆功宴上,刘邦喝得满面红光、心情大好,对诸位大臣言道:“今天大家畅所欲言,不用掖之藏之,都请说说看,为什么寡人能取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


大臣高起、王陵当即应道:“陛下傲慢经常侮辱人,而项羽却仁慈爱人。但陛下每次战斗后,论功行赏,与大家一起分享胜利成果。而项羽则不同,妒贤嫉能,对有功者迫而害之,对贤能者猜而忌之,每次取胜后,贪功自得,独享其成,因此而失去天下。”


刘邦哈哈一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国安民,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率军作战,攻城略地,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我能用之,这是我所以取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之,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刘邦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哪怕在取得天下,贵为皇帝之后,仍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依旧能认清自己的斤两和优劣,可谓难能可贵。也正是缘于其自知之明,所以他未如项羽那样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而是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并扬长避短,因人施才,达到用人不疑的境界,终于取得事业的成功。

识才

识人用人,是一名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刘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且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出道前,萧何乃一介县级小吏,周勃乃街头一位小小的吹鼓手,曹参狱头一个,樊哙市井屠夫,郦食其城门看守。就是这些世人眼中的凡夫俗子或“猫头狗耳”,却被刘邦慧眼识珠,任而用之,委以重任,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这些人始终对刘邦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并最终成为其夺取天下的功臣骁将。而对那些世人眼中所谓的人才——腐儒和达官贵人,刘邦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尿溺儒冠”,戏而弄之。

刘邦这种识人用人的功夫,在陈平身上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陈平经魏无知引荐至刘邦麾下,刘邦只是与之简单地聊了聊,便放心大胆地让这位刚刚从敌营,也即项羽军中投奔而来的逃兵,相伴在自己左右参与指挥作战,并代替自己监督手下的那些元老宿将。这自然引起了那些一开始便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们的强烈抵触。很快,周勃、灌婴等人便在私下频频给刘邦吹风,嘀嘀咕咕喋喋不休诉说着陈平的种种劣迹:“陈平虽相貌堂堂,但其内心却十分肮脏。听说陈平在家时,就与其嫂私通,且为人不忠,曾先后跳槽于魏王和楚王,现在,见大王发达,又来投奔于您。而且来到后不久,就多次贪赃受贿。”刘邦闻之,理都不理,且愈加信任陈平。不久,又提拔陈平为仅次于韩信的亚将。

后来,周勃等人仍对陈平说三道四。为打消众将疑惑,刘邦又找陈平进行了一次深入地交谈,这次交谈使刘邦对陈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谈话结束后,刘邦当即替众将向陈平道歉,并“厚赐之”,同时又力排众议提拔陈平为护军中尉,继续监督和管理诸将。见此,周勃等人皆不敢再言。

陈平,用现在的话讲,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若按正统观念,对这样的人,应避而远之,或干脆将其踢出门外。但刘邦的可贵之处是敢于打破惯例,不拘于世俗,并自始至终地信任和重用陈平。果然,陈平不负所望,在以后的峥嵘岁月中,屡出奇计,多次力挽狂澜,不仅使刘邦化险为夷,也为刘汉天下的创建及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劳。

识敌

识人识才难,识敌更难。有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战友同事之间,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特点爱好,甚至小时是否尿炕、偷瓜皆摸得一清二楚,可谓知根知底,了如指掌。可敌我两个阵营,相隔百里、千里,是时既无大数据,也无网络资料,信息严重不对称,再加敌方故意放烟撒幕诱导误导,因而,对敌人的了解往往很难做到全面详细、准确无误。但在这方面,刘邦却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同攻打魏国。恰好,郦食其从赴魏国劝降未果而归,刘邦未听郦食其啰嗦劝降之事,直奔开战主题,问道:“魏国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柏直。”刘邦说:“此人乳臭未干,不能抵挡韩信,骑兵将领是谁?”郦食其翻着眼珠有些不解地回道:“冯敬。”刘邦一跃而起:“他是秦将冯无择之子,虽然贤能,也不抵挡不了灌婴。步兵将领是谁?”郦食其抖擞精神当即答道:“项它。”刘邦眼睛一亮:“他也不能抵挡曹参。伐魏之役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个月后,韩信等人一举俘虏了魏王豹。

公元前197年9月,赵国的相国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得知后对身边人说:“陈豨曾经多次为我出使,很有信用。当时我觉得代地这个地方很紧要,所以分封陈豨为列侯,让其以赵国相国的身份替我把守代地,没想到竖子竟与王黄等人造反!”

说是没想到,其实是“官逼民反”。取得天下后,刘汉王朝不想与异姓王共享其成,想方设法要剪之除之,因而,逼得几个异姓王不得不反。刘邦决定率兵前去平之。大军到了赵国的邯郸,刘邦观察完地势后说:“陈豨不在南面占据邯郸,利用漳河设防,可知其无所作为。”后又听说陈豨的手下将领皆是商人出身。刘邦对身边人说:“我知道如何打败陈豨了。”

当即,刘邦便安排手下带着大把的金银财宝去引诱收买陈豨手下的将领,很快便见成效。不久,陈豨的将领大多向刘邦投降。不用说,陈豨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有人戏说历史,以为刘邦典型的无赖一个,不学无术,一无是处。从以上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此言差矣。刘邦平时虽不怎么看书,但并未闲着,且功夫在书外,功课做得颇深。不然,他怎么可能对敌人将领和陈豨了解的这般详尽?

识后

刘濞是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高祖十二年,也即公元前195年,被刘邦封为吴王。封王之后,刘邦召见刘濞,直言不讳地说:“我见你外表有反叛之相。汉朝以后五十年内东南地区将有祸乱,作乱之人不会是你吧?”接着又叮嘱道:“天下同为刘姓一家,你千万不要徇私谋反。”刘濞当即冷汗涔涔,伏地叩头说:“不敢!不敢!”


结果,四十一年后,距离五十年仅差九年,刘濞谋反。刘邦是怎么识人和预测的?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刘邦如此了得的识人之术并未流传下来。只是刘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或者深知有些未来之事根本无法安排?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创业立国,极大地消耗了刘邦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临近50岁时,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汉十二年(前195年)终于卧床不起。见此,吕后未雨绸缪向其问道:“陛下你百年后,萧相国如果不幸去世,谁可代之?”刘邦眼也不睁,开口道:“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仍闭着眼说:“王陵可以,可王陵这人有点愚直,陈平可辅助之。但陈平这人聪明有余,却难以独任。周勃这个人忠厚,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安定刘汉天下者必周勃也,可让其担任太尉(国防部长)。”吕后意犹未尽,又问周勃之后当如何安排?刘邦眼闭得更紧,无奈地说:“此后亦非你所知也。”言外之意,周勃之后,你也将离世,谁能接任,也不是你所能左右的。

此后的人事布局和刘汉朝庭的发展轨迹,确实和刘邦的预测和安排高度吻合。安定刘汉天下的,果然是周勃。生前能知,已属不易,可是临死之人仍能知人善任,未卜先知,准确地预测和精准地安排身后之事,如此的英明,这等的神功在历代帝王里面可能唯刘邦具有。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窃以为主席这里所提到的厉害,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刘邦的火眼金睛,即识人善任之明。



转载

刘邦的为人处世


蜗牛得快跑


2017-11-22 生于平凡,活于不凡,死于安然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他一直自比“信陵君”,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到底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呢?我觉得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坚持通情达理,笼络手段极为高明


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照顾人们的心理,理顺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因而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仁厚,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当于现在的「港人治港」)。其后刘邦以此法引兵西,“无不下者”。



四是自己和家人都能做到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威瓦力管业

龙翔宇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男2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4-25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89184
粉丝人数:48
关注的人:2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