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书山杖屐悟法帖
发布于2021-09-23 20:26 点击:603 评论:0 作者:李青林


书山杖屐悟法帖

书山杖屐

先父行武一生,因不文而终老乡里,知文之要。余初入学,正逢破旧焚书,先考从旧书堆捡《玄秘塔》帖,每日寒窑迫临于灯下。一次临帖困睡,碰翻油灯失火,烟醒父母,灭火后余还未醒。北京乡邑全良,在故宫拍《智永草千文》放大带回,激励每日必课。书以为习。后上学笔记,颖毫于本,直至高中毕业。恢复高考,录取外语,见校园有绘画者,请调美术专业。后习文投稿,皆管锥为之。八十年代初,举国学深圳,征引人才。余因信札至江南州府,后返故里。铁城先生从北疆调省城,常引见书画者,并看展览,讲其要义,濡染钝心。余亦忙里偷闲,临池不辍,相互切磋。今已过花甲,霜染双鬓,岁月耕额,虽时有些许感悟,吟咏心迹,然书终无成。杖屐书山,纸堆笔塚,虽无留痕,却逍遥苔路,以道交友,对话先贤,明觉经典,惬意身心。足矣!


课《玄秘塔》

家父行武不文知文之重。从余烬捡《玄秘塔》帖,每晚迫于灯下临习。后学习笔记以颖毫记之,直至大学毕业。

总角临池玄秘塔,清刚内敛铸新肠。

竖横圭角方遒峻,点画贞操正穆庄。

日课形神明法道,年摹山水著云章。

柳公典帖真楷树,健骨精神世传长。



摹智永真草千字文

幼时乡邑李全良得知描红习字,在京城拍《智永真草千字文》带回,激励临习,得益匪浅。

禅毫颖笔脉先王,圆润波折舞凤凰。

清健漏痕萦气骨,楷真行草逸轩昂。

幼临智永生灵血,老绪基因有玉浆。

锥管文书追桂意,今抒山水写兰章。



临张猛龙清颂碑记

千禧之年,铁城先生谓余曰:书欲变其格,魏碑可达。始临清颂碑,并参加中书协研修班,作业由范硕先生批改。并研学书史书论及诸体技法。然清颂碑每日必课。或清水写纸,或旧报练笔,或废纸叠墨,字文熟记于心,形神凝于笔端。每临此碑,如游武陵石林,势险欲倾,万年不倒。犹进苍莽古林,干直中通,枝桠斜生。似练太极,意敛中宫而气发四肢,收放自然。赏之字态峻拔,折笔方锐,刀劈斧斤,金石气盛,骨傲凛然。结构宫缩外放,内紧外舒,活力四射,体势右上微斜,敧侧正伏,似树枝争辉,鹤雁起飞,动感十足。从对临背临意临至创作,久之,果然面目一新。


每临清颂意回肠,驰马边关舞大枪。

仰望危峰倾玉坠,俯察密树斗斜阳。

斧斤剑劈金钢气,凤舞龙飞瑞蚨祥。

大阖大开宽阔地,逸神逸气御青苍。


临石门铭有感二十八韵

《石门铭》乃北魏永平二年由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镌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摩崖石刻。记述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废置已久的褒斜道。书法结体开阖瑰奇,线条流畅跌宕,气势激荡奔放,笔墨恣肆挥洒。字态奇纵飞逸,鹤舞凤翔,超凡脱俗。临之感悟颇深。


日课石门铭,时常感慨生。

此文只尚意,议叙发激情。

铭记先贤善,追远前世行。

汉皇壁崖凿,留有石门颂。

货物南北畅,车马内外行。

幸去木牛苦,纨锦蜀汉盈。

世移多更替,通塞无常恒。

鲜卑鼎中原,羊祉献汉中。

三德领敕命,万众贯险平。

阿武刻摩崖,王远书贤功。

只彰功德事,无意笔法工。

态势皆随意,笔由心意生。

正倚书画劲,右上势斜倾。

高古山川穆,宽博江海泓。

浑朴龙凤舞,飞逸雁鹤鸣。

而今书道盛,遍地墨香浓。

不重文章意,只求技艺精。

不研书载道,只究笔划形。

多抄前人句,不懂书外功。

满眼皆小技,缭乱满展厅。

书家争职务,官员挂艺名。

挥笔乱题字,自诩是张钟。

满地走羲之,到处是智永。

开口称大师,出手认金铜。

贵纸飞满地,黑墨污眼清。

良莠皆言好,无知是骂声。

吾不参浮世,独自守青灯。

面壁读经典,临池课碑铭。


写简牍

简牍今发现46000余枚。楚简是战国时期竹简,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换风格。代表性有信阳、郭店、包山等简。研判西汉简可知汉字字体从古隶逐渐演变以及草书形成过程,东汉中后期简又可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状况,故汉简亦是研究汉字发展史重要史料。除尼雅汉简等少量特殊外,依出土情况分两大类:一类是汉代西北边塞汉简,一类为汉墓墓葬汉简。自2000年临写至今,受益颇多。

狂放粗工皆率意,挺英遒劲态仪生。

方圆颖隶顽毫篆,折捺虬枝肆笔行。

大戟发舒龙气震,长枪挥洒虎威惊。

点勾枯润春芽绽,矜草随心著墨情。


习《张迁颂》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东汉晚期佚名书家书丹,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碑碣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初出土,现收立于泰山岱庙碑廊。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张仲、张良、张释之与张骞功绩,并涉及黄巾起义军,具很高历史价值。《张迁碑》为东汉成熟隶书作品,造诣颇高。自出土以降,为历代金石、书家推崇。在众多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汉隶方笔代表。开后世书法新风。

大巧若拙天力作,浑然壮笔始天成。

行舟上水锥毫逆,耕牯迎风饱墨行。

茂密疏林行走马,率真憨态饬由形。

追工古意无雕饰,汉石新格启后风。


临《曹全碑》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代表作品之一,记载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历史资料,亦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完整、字体清晰少数作品之一。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乃汉隶秀美风格之代表。

逆入平出势涌舟,不激不厉媚约柔。

波折姿态翩飞起,肥瘦平和向背究。

竖短横长行意趣,宽博骨峻逸优游。

不同笔法张隆性,古雅端庄尽眼收。


《礼器碑》写意

东汉《礼器碑》瘦劲宽绰,疏秀严密,精妙峻逸,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其笔法承接青铜,钢筋铁骨,影响极大。古人谓之若得神助,弗由人造,变化若龙,望不可及。吾虽久临,总感欠收。

绰宽瘦劲平欹正,刚健轩辕巨阙锋。

纤细金针发峻逸,豪粗丰骨纳纯清。

凌空大雁飞翮起,伏地龙蛟跃海腾。

古雅无前神意现,流星电闪汉河生。


摹石鼓文

石鼓文历史文化价值丰富。从内容看记叙秦王出猎场面;从其遭遇看经历了兴衰更替;从文字发展史看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承前启后。其文化价值,被历代文人歌咏,对后世影响极大。石鼓乃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其书为石鼓、秦篆之先声,字行方正、大气。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下行时顺势舒展。其势风骨嶙峋,楚楚风致,确有秦之强悍霸主气势。然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余临写数载,感悟颇多。

堂皇大度气雄浑,相济刚柔朴质彬。

方正转折发隽逸,圆扁横竖吐姿神。

体长史籀千形篆,粗细先秦万象遵。

颖笔中锋书本性,锥毫力透字出魂。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李青林保密0岁
高级会员
注册日期:2017-03-17
最近登录:2024-04-04
作品数量:285
空间人气:156932
粉丝人数:9
关注的人:15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