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感中美瑞士会谈[七律]
发布于2021-10-08 10:25 点击:941 评论:0 作者:湯安


中美第一轮会谈是在拉斯加的安克里奇,目的在于斗嘴:王毅杨洁篪教训了布林肯一顿,留下中国人民不吃你这一套的名言。

第二轮会谈是在天津,开始智斗,给怪话不断都舍曼划了个线,不得进入北京,领了三个底线两个清单的作业带回去研究。

这回第三轮移师苏黎士,典型的中立场合,态度应该是冷静多了,事先不再说没用的话,事后也十分慎重,也杨洁篪跟拜登的代表沙利文进行六个小时不公开会谈。台湾媒体的肤浅评论是:“双方会谈没有达成结果”。‧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四(10月7日)表示,他周三在瑞士与中共最高外交官杨洁篪的会谈没有发生三月份在阿拉斯加会晤时的争吵;他强调需要进一步避免美中之间的冲突。


博弈到了这个程度,六个小时才谈完,成果在于放开争吵继续完成交底过程,敢说没有结果的也只能是井底岛的评论员。


苏黎士会谈结果是一定有的。首先,后两次会谈都是美国赶在十月中旬债务违约通涨压力之下迫不及待要求进行的,五角大楼说美军连工资都要发不出去了,拜登当然急。对于中国来说,美债违约到期急的是美国,不是中国。没结果实际上就是中方乐见的结果。其次,只有台湾一厢情愿期待中美会谈没有结果,因为任何结果都能要了妾的小命。苏黎士会谈美国必然继续让步,拜登沙利文指责中国的话语跟戴琪拿第一阶段毛衣战说事一样,急于为美国让步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找台阶下耳。接下来看什么?一是眼前马上就要发生的,拜登去除坚持了九个月的特朗普对华强征关税,不去除美国连圣诞节都过不了;二是继续交手但是最终注定的那个让台湾民进党面如土色的中美不惜一切代价也上了台面,毕竟中美不能发生核战争。


因此,那个不惜的“代价”就是蔡英文苏贞昌項上倆瓜。



腊  日  猎


唐 · 姚合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度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



诗之。



感中美瑞士会谈



文/汤安



天津一气划荆楚,瑞士长谈到汉唐。
债紧当然棋上慢,调蛮不必药中忙。
俭慈解老抒筋骨,论道从横运胆肠。
驷马流星疆自广,太极八卦两无妨。



俭,慈,解老:《老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译文:天下都说大道之大,大到无形,只有真大,才能成无形;若有形,则早已成为细小。我有三宝,持之而且珍重它们。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青年秦始皇曾经读到过韩非子的大量文章,大呼我要见此人,甚至发兵韩国:「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我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史载青年秦始皇阅读过韩非子所有著述,十余万言。包括《韩非子·解老》对第六十七章慈,俭的解释:“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则明,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太史公自序》云:“韩非揣事情,循势理。”


从横,纵横家。纵横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其中苏秦、张仪二人为同门师兄弟,同属鬼谷子门生)。另有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彻等,事皆详于《战国策》。集大成分析论述来自先秦典籍《韩非子 五蠹》:“从者(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纵”指“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结盟南北向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指六国分别与秦国东西向结盟的外交策略。战国时期,齐在东,秦在西,东西两强。其他五国在中,南北纵贯。 合纵,南北联合,以抗东西强国。 连横,连东或西一强国,对抗其余他国。





金鸿评论:中美苏黎世会晤结束,拜登还是不想让步
送交者:  2021年10月07日18:50:40

1

10月6日,美国白宫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如果美国不能及时地提高债务上限,将对美国家庭、企业和投资者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国债违约将造成毁灭性打击。

由于美国经济尚未从新冠疫情中完全恢复,国债违约可能引发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崩溃,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并导致全球信贷市场冻结和股市暴跌,联邦政府将无法应对违约可能造成的经济危机。

拜登团队选在中美苏黎世对话举行之际把这份报告扔给共和党的大爷们看,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上及时让步,以免出现无法收场的局面。

要说报告当中描述的各种危险,共和党人都很清楚,他们更清楚的是,提高债务上限的关键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

站在美国国内的角度看,提高债务上限根本就不是个问题,美国国会第一次设立债务上限制度是在1917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已经修改过98次债务上限,其中大部分都是上调,提高债务上限对于国会两党来说,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共和党之所以不同意上调债务上限,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同意了也没有用,这件事情的真正麻烦在于,债务上限提高以后的事情无法控制。

就当前的国际形势,美国高债务上限以后,多发出来的债务只能由美联储吃下。美联储印出大把的钞票以后,应该投到哪里去呢?

如果美国在全球局势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把这些钱推到大宗商品市场上,也可以推到发展中国家的股市里,借着资产价格膨胀的机会大剪羊毛,但是,现在的美国没有这个实力了,印出来的钱大部分只能积存在美国国内,引发国内通胀失控,毁掉美国经济。

美国现在的通胀已经够严重了,再推一部分钞票进来,美元会变成金元券的。看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共和党才坚决反对提高债务上限。他们知道,如果不能扭转美国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强行提高债务上限只能加速美国灭亡。

共和党死扛,可日子还得继续过,怎么办好呢?民主党只好找中国帮忙,这就有了中美苏黎世会晤。

想让中国帮忙也不是不行,只是在中国关心的重大问题上,拜登政府必须得让步才行,比如把“两份清单”清零。

如果拜登不同意,中国就不管美国的闲事;如果拜登同意,就是在丧权辱国,共和党可以联合幕后的财团清算民主党和拜登政府。就这样,拜登团队被挤在共产党和共和党的夹缝之中动弹不得。

2

为了促成苏黎世会晤,拜登政府作了一点态度上的让步,英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匈牙利公司与华为匈牙利子公司、匈牙利东西联运物流公司签署了建设东西门场站的合作协议。

沃达丰是欧洲最大的通讯公司,去年2月曾经宣布,计划花费2亿欧元的代价,在未来5年内将华为设备从遍布欧洲的移动网络敏感核心网中拆除。沃达丰的这个决定是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作出的,现在又开始在5G领域跟华为合作,显然经过了美国的默许。

中美苏黎世会晤结束以后,外交部网站发布了这次会晤的相关消息。

新闻中说,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美方同意采取行动,这个立场比7个月前在安克雷奇务实多了。当时布林肯认为,美国有实力压制中国。

但是,同意采取行动不代表开始行动。白宫把那份警告意味十足的报告甩给共和党人看,就是不想让步。

在会谈中,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坦白讲,在台港疆藏等问题上,美国无法对中国构成真正的压力。香港的亲美派已经被收拾得差不多了,美国只能瞪着眼看,一点忙都帮不上。新疆西藏的局势非常稳定,美国也使不上劲。至于台湾,也许哪天中国就把它收回来了,还轮得到美国指手划脚?

说到台湾问题,说一件事吧,经常有人给我留言,让我分析什么时候对台动武,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发起攻击的时间属于军事机密,可能的攻台时间更是顶级军事机密,问这个干嘛?再说了,如果分析错了,会砸我的招牌,如果分析对了,我有这么傻吗?

美国真正对中国构成压力的地方,就是在高技术领域的封锁,特别是芯片领域,所以杨洁篪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的发展利益。美国不能继续欺负华为等中国公司了。

面对着中方提出的要求,沙利文只同意了一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沙利文的这个表述,在中国眼里没有任何可信度。如果美国真的愿意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就先把《与台湾关系法》废掉吧。

3

中美苏黎世会晤举行得非常低调,事先几乎没怎么传出消息来,会谈的时间很短,也没有吵架的声音传出,说明会晤比较务实,拜登方面可能准备作出让步了。

沙利文的职务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美国总统的私人顾问,他出面与中国方面谈判,更多的代表了美国总统的某些倾向性立场,只不过从立场变成行动还需要一点时间,中间也许会有波折。

当然了,由于美国上调债务上限或者暂停其生效的最后时间是本月18日,距离今天只剩下11天,拜登团队可以腾挪的空间很小。定时炸弹在滴滴作响,时间不等人啊。

美国政府可不像沃达丰,能够为自己准备出5年的时间来,从遍布欧洲的移动网络敏感核心网中拆除华为的设备,结果他们只拖了半年,就找到了继续跟华为在欧洲合作的机会。

在很多时候,时间因素是最要命的。




张志坤: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内涵及发展趋势
送交者:  2021年10月08日04:00:50


张志坤: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内涵及发展趋势
点击:9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08 07:47:17



美国已经展开了同中国声势浩大的战略竞争,迄今为止还未见中国公开接招接茬,只是间或有“竞争可以,但要进行良性竞争”之类的表述,这表明,要不要同美国进行“战略竞争”,中国方面还在犹豫徘徊,某种程度上还想按照自己的意见来加以安排,或者把自己的意见采纳进去。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美国在西方世界,事关中美战略关系新面貌的“战略竞争”已被广泛谈论研究,而中国国内则甚少探索。这未免有滞后迟钝的嫌疑,因为美国当局执意要做的事情,没有谁能够阻挡。美国下决心要同中国进行一场“战略竞争”,那么这场“战略竞争”就必须发生,也必然要发生。既然这样,深入研究探讨中美“战略竞争”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笔者才疏学浅,但不揣冒昧,愿意就以下几个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思考。





其一,“战略竞争”的基本内涵



究竟是什么是“战略竞争”,美国人在设计安排中美关系的这一概念时,基本的标准尺度与主要参考案例是什么,现在都不得而知。人们普遍猜测的是,中美“战略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以过去美苏冷战为蓝本,彼此之间有高度的关联。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人不断指责美国发动战略竞争是冷战思维,是旧的全球政治逻辑的翻版。


当年的美苏冷战人们都知之甚悉、言之能详,那是一场规模空前浩大、内涵十分丰富、路径十分复杂的大博斗,结局也十分惨烈,其影响及余波至今犹存。笔者一直以为,中美之间的战略斗争将比当年美苏斗争更加艰苦、漫长与激烈,因此,“战略竞争”很可能并非是中美战略斗争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初始阶段,或者只是一个开场与开篇,在“战略竞争”之外和之后,美国还将设计安排更多针对中国的战略后续。这是首先必须交代明白的事情。


现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仍旧处于战略动员与设计布局阶段,在这一阶段,在有的方面走得较远,譬如经济科技领域,这方面的战争已经开打,而有些方面依然还在布势,譬如军事领域;在有的地方走得较远,比如南海、台湾等,而有的地方才刚刚起步,比如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对上述这些情形加以综合概括,可以发现,美国发起的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包括传统性的三大内涵:


一是政治内涵


美国正重新组织力量在政治上围剿中国,矛头指向中国的理论、制度与道路,指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其中国籍谋士的策划下,力图在思想、价值、文化与情感上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隔离开。目前这个领域竞争的焦点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再次打头阵,再次挂帅成为政治对抗的中坚。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匹兹堡发表演讲,声称“全球都不得不在民主与专制之间作出最基本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则高调宣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强烈要求美国对此予以尊重和认可,而拜登的上述讲话则从根本上堵死这条道,彻底否决中美两种发展模式两条道路调和折中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第一位的或者本质的属性,依然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是经济内涵


“美国第一”首先必须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这是霸权的物质基础,一旦失去这样一个基础,霸权的根基就发生了动摇,就要岌岌可危了。为了确保“美国第一”,白宫所要做的,一是要把自己的发展速度搞上去,二是要把追赶者的发展速度压下来,这两者必须兼顾,必须加以统筹。


基于这样的逻辑,所以美国现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他们在经济上的总目标高度一致,对于中美经贸战的想法与安排也高度一致。人们往往很惊讶,为什么拜登几乎全盘接收承袭了特朗普的对华经贸战政策,好像他们之间有什么默契似的。其实他们个人之间几乎水火不容,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政治集团,他们不可能就对华经济政策进行协商沟通,彼此交底,把自己的想法与心路和盘托出。之所以在对华经贸战问题上出现了“特规拜随”现象,原因在于这是势所必然,除此以外不可能还有别的办法。


因此,中美之间经贸战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后将呈现旷日持久的发展态势。一些人始终抱着可以妥协勾兑,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解决的幻想,这是十足的幼稚。可以预计,在整个中美“战略竞争”的过程中,美国将一直对中国挥舞经济贸易大棒,将一直压制封杀中国的高科技事业,所谓中美经济关系能否“脱钩”的各种议论,实在是一个言不及义的无聊话题。


三是军事内涵


这是美国打击中国的另一根大棒。从霸权本性出发,美国不会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可以挑战美国的军事战略力量,现如今中国、俄罗斯都被视为犯了这方面的“大罪”。所以,在这个领域,美国的全球战略必定指向两个重要对手,一是中国,一个就是俄罗斯。许多人认为,美国不该这样两线作战,不应在战略上追逐双重目标。但其实这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道理与逻辑,白宫并非不懂,可现如今,美国无法做到像冷战时期那样在“大三角”战略关系中拉一打一,实施“二打一”的策略。因为现如今美国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变成放虎归山,都可能演变成“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无奈之下,霸权才不得不把中俄两国来一个战略上“一勺烩”、“一锅炒”。


因此,军事领域的“战略竞争”将不仅在中美之间展开,同时也将在美俄之间展开,这个领域的所谓“竞争”仍将延续过去冷战的老一套:


第一是军备竞赛


相关各方围绕高超音速武器、电磁武器、第六代战机、新型空天装备、网络战手段等,展开新的大规模竞赛竞争,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这场竞争已经开始,今后只能愈演愈烈(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2013年 文章《如果军备竞赛,中美谁能撑到最后?》)


第二是地缘争夺


即在地缘安全领域进行各种攻守,具体表现方式就是拼凑军事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威慑活动,比如现如今美国针对中国所搞的“印太战略”、“奥库斯”集团,拉拢日本、印度,在东南亚挖中国战略墙角等;在欧洲则猬集一帮中东欧国家向俄罗斯发难,建立从波罗的海直至黑海、高加索的战略篱笆墙与战场前进基地等。这套东西在冷战时期已被霸权运用得十分成熟,现在美国再玩这套旧戏法,可谓信手拈来、炉火纯青了。这大概也是最近美国能频频在印太得手得逞的原因。


第三是破坏中国的统一


分裂分化中国具有十分现实的可行性,这一点是美国同中国之间“战略竞争”不同于美俄之处。中国存在有国家未能统一这个沉重的战略包袱,美国则将竭尽全力让中国继续背负这个包袱不得放下。否则,就等于给中国在战略上大松绑,就等于给中国的复兴崛起撤防。所以,今后一个时期,中美“战略竞争”在军事领域的一个突出着力点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在未来有擦出火花甚至引发局部战争冲突的可能,美国已经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今后准备的力度将更大、更充分。


总之,在三大领域或者围绕上述三大要素开打,这将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基本内涵。



其二,主要着力点都有哪些?


扬长避短,攻敌所必救,是任何战略都必须遵循的法则。中美“战略竞争”也不例外。美国必定将发挥其优势以攻击中国的短处与软肋,而中国则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劣之所在,特别是要把自己的短板与弱项护住护好,不使对手借此取得突破,造成深度创伤,导致出现被动之局面。一个个的“扬长避短,攻敌所必救”,具体地就表现为中美“战略竞争”的着力点,这些着力点都有哪些呢?


除了上述中美“战略竞争”内涵中所点到的几个点之外,美国还可能抓住如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招降纳叛,以华制华


扶持发展中国内部的第五纵队,培植和壮大亲美势力,鼓励和支持中国香港、新疆、西藏等地的反叛分离势力,同时在国外招徕各种反华反共势力为其所用,或者出谋划策,或者摇旗呐喊,或者暗中行动。总之,是要内外结合地借助中国人的力量反制中国人。当然,为从事这项事业,美国也是要出点钱的,不花钱办不了事情。前总统特朗普商人本色,以为这钱花得不值,抠门得紧。但拜登当局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件事是小投入大产出,花一点钱不算什么,印钞机多滚动几下也就可以了。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预计今后这方面美国还将加大力度、深度和广度。


二是制裁中国的重点人,实施定点打击


封锁与制裁,历来是霸权直接战争手段之外最有力的战略工具。对中国也不例外。美国以前干过封锁中国的事情,但失败了,未来再作冯妇,也未见得能很快见效。但制裁则所有不同,在具体事项和具体要点上实施制裁,可以立竿见影收到效果,尤其是对重点单位、重点人物的制裁,更是美国一击必杀的厉害手段。冷战结束的这些年来,美国对其他国家没少使用这样的制裁手段,但迄今为止对中国还是浅尝辄止,并未大面积和深入地予以实施。预计这样的状况不会持续很久,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向深处推进,美国将加大制裁中国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的力度,其中特别是重点人,此举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特殊效果,将对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发挥强烈的震慑作用。


三是破坏中国的国际供应链


现如今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嵌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当中,虽然一些中国“专家”、“学者”对此美其名曰“同世界接轨”,但从自主性与安全性角度看,其实完全如同“见鬼”一般,情形相当之不妙。关键时刻,美国及其所主导的西方集团将在市场、原材料以及运输等几个环节对中国下狠手,破坏和打烂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体系,即所谓的“外循环”,使之发生大面积的坏死,以此达到遏阻中国发展崛起的目的。


四是扼杀中国的高科技技术来源


高新科技是战略制高点,是夺取战略优势的关键,也是美国霸权的技术根基。赢得中美“战略竞争”,突出的就是要赢得高科技竞争。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与认知。相应地,中美两国在这个战略要点上也必将出现十分激烈的竞争。现在,美国已经对中国高新技术下手,封闭来源渠道,打击中国科研人员,尤其是严密监控和全方位限制中方科技人员在美国的活动,如果说中美“战略竞争”新冷战的话,那么这股凌冽的寒流首先刮到了科研人员身上,那些在美国从事访学科研活动的中国人首当其冲。今后,美国连同其西方盟国还将多渠道大面积对中国高科技下手。


五是制造地缘动乱,扰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在周边制造动乱,破坏中国的安全环境,令中国不得安生、不能消停,这是美国当年对付苏联的办法,也是现如今对付俄罗斯的伎俩,对付中国也是这样。可供美国着手的地方很多,目前表现突出的是缅甸。缅甸军政府时期,缅甸成为中国稳定的下腹部,一度成了中国可以期待的对外陆上通道。西方支持的昂山素季上台后情况发生变化,后来昂山素季在中国西方之间搞平衡、踩跷跷板,西方的目的未能达成,现在缅甸又发生了新一轮动乱。不管形势在这里怎样变化,美西方的黑手一直都在操弄,总是阴魂不散地纠缠,他们矢志不移要把这个地区的事情搞乱搞大,搞得中国焦头烂额才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美国还有很多盟友帮手,其中比较显著的是日本和印度,他们同美国一道,也都将对中国的地缘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其三,胜负输赢表现是什么?


有竞争就有胜负输赢,中美“战略竞争”也不例外。对于这场浩大而激烈的战略性竞争,应该有怎样的胜负预期与输赢预判呢?


对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可能成为良性竞争?


一些人中国相当热切地盼望美国所发动的这场“战略竞争”能成为一场“良性竞争”,为此不断大声疾呼、多方敦促,精神可嘉感人。窃以为,所谓“良性”者,一则为过程良性,即在竞争的过程中手段温柔和谐大方光明,而不是狠辣凌厉卑鄙阴暗,彼此互相尊重,不冲突、不对抗;二则结果良性,即便出现输赢,也是“胜固欣然败亦喜”,大家哈哈一笑了之,握手祝贺相别,这是多么良性的竞争啊!


要问,中美“战略竞争”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呢?


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等于零。


战略竞争并非一般市场意义上的竞争,这是事关民族生死国家存亡的较量,其残酷性与艰巨性都达到了人类社会的顶峰,其突出特点是没有规则与边界,也没有谁可能前来当裁判做约束,竞争双方将不择手段,将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竞争不可能有什么“良性”可言。考诸人类既往战略竞争的历史,从来也不曾有过什么“良性”的战略竞争,英法之间是这样,英德之间也是这样,即便当年美国作为殖民地同英国闹独立,也经过血腥的屠杀。因此,所谓“良性”竞争不过就是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没有现实可信的依据。


第二,是不是“零和”游戏,能否实现共赢?


有人认为中美“战略竞争”并非一定是“零和”游戏,完全有可能实现共赢,关键取决于双方是否愿意。中国的一些人在这方面有十分强烈的愿望,所差只是美国当局,所以中国的某些“专家”“学者”一直在敦促和呼吁美国统治者改变思维模式,变零和思维为共赢思维。


美国统治当局真的有可能改变他们思维吗?


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事实上,霸权统治当局拒绝“共赢”、死抱“零和”,根本不是什么思维问题,而是本性之使然。霸权资本主义出于其独霸世界的需要,本能地拒绝一切所谓“共赢”,本能地在所谓的“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本能地把“美国优先”和“美国第一”视为不可动摇的圭臬。让他们改变思维,无异于是让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要霸权存在,“零和”式的战略竞争就不会停止,只有当人类铲除了霸权那一天,国际政治才有摆脱“零和”桎梏的可能。


第三,扩大开放能否成为中国获胜打赢的标志?


现如今在中国很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担心 “战略竞争”有可能把中国逼向保守、左转和封闭,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中国输了败了而美国赢了胜了。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有人极力宣扬,美国越是同中国搞“战略竞争”,中国越要扩大开放,在这些人看来,中国抗击美国“战略竞争”并从中胜出的根本办法与出路,就是继续扩大开放,扩大开放因而也成了中国是否取胜的具体标志,只要中国越来越开放,美国就失败了,中国就胜利了。


我们说,这种说法是一种危险的伪装与欺骗,个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开放,开放也并非只是对美国对西方开放,对外开放同战略上独立自主并非对立,这应该是完整系统阐释对外开放应有的逻辑。但那些人所持的说法,对此完全予以回避,而是把对外开放当做宗教教条一般绝对化、形而上学化,将其抬升到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即把对外开放当成万能灵药,把搞好同西方的关系当成命根子,完全抹杀了斗争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质是妥协绥靖的变种。如果是这样,非但不是什么中国取胜的标志,相反却意味着中国将在依附与依赖的路径上越陷越深。


我们认为,中国赢得“战略竞争”的基本标志,恰恰是中国摆脱对美国对西方的依赖,经济上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链条上挣脱出来,政治上摆脱对西方道路模式的迷信,军事上掌握突出的主动权和拥有强大的进攻能力,这样的中国才能在战略上实现完全的自主,才能成为全球战略秩序塑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这样的中国才是真正强起来的中国,才能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才能在“战略竞争”中胜出。可以说,什么时候出现一个围绕中国运行的国际政治新体系,什么时候中国就赢得了“战略竞争”的胜利。


最后,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美国所发动的“战略竞争”不会因为无法撼动中国,就半途终止,也不会因为遭到抗击碰壁,美国就将不得不默认和接受中国,更不会有朝一日美国当局幡然悔悟,自行将其逆转或作废。任何这样的幻想都必须予以坚决地丢掉。在中美战略斗争浩大的历史进程中,中美“战略竞争”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其未来只能升级和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
【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男2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5-15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94954
粉丝人数:48
关注的人:2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