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亚丽古娜(维吾尔族)
芳 草 湖
[中华新韵]
吕洪胜(号王朋居士)
童年随父踊支边,
房顶一群竞放颠。
芳草湖波犹荡漾,
凡生思绪亦冉冉。
【注释】[1]支边:诗者童年曾三年(4-6岁,即1960年-1962年)随父支边(新疆呼图壁县芳草湖)。芳草湖农场原是呼图壁县的一部分,新疆解放前称永丰乡。解放后设立四区(辖渭户乡、正繁户乡、白蒿滩乡、大东沟乡)。1958年撤销四区,成立红旗公社。1959年将红旗公社西沟大队、白蒿滩大队、大东沟大队分别转建为卫星一、二、三场。1961年,在红旗公社基础上成立芳草湖总场,卫星一、二、三场改为一、二、三分场,将丹坂大队、正繁户大队、渭户大队转建为芳草湖总场四、五、六分场,隶属自治区农垦厅。1970年交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1975年归属昌吉州农垦局管辖。1982年归属农六师。下辖农业营级单位8个,工、交、建、商、商贸、文教卫生营级单位16个,连级单位163个,其中农业连队72个。师驻场单位有芳草湖垦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东戈壁监狱。地方驻场单位有邮电局、国税所、地税所、工商局及石油、物价所、粮站、新华书店等单位的派出机构。目前,农场土地面积960.0平方千米,2005年,农场总播面积388610万亩。总人口5.8万人。汉族5.75万人,维吾尔族112人,哈萨克族169人,回族59人,蒙古族29人,其他民族69人。农场现有学校8所,其中完全小学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6所;在校学生总数9692人,其中在校小学生4679人,在校初中学生2870人,在校高中生2143人;在职教职工715人,其中专任教师615人。农场现有57个卫生室,截止2005年底,有28个卫生室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共有57人。||“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3.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10元,较“九五”期间增加1290元。职均收入达15102元,较2000年的8039元增加7063元,年平均增长率13.4%。固定资产投资5.09亿元,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滴灌、渠道防渗、打井、退耕还林、采棉机、轧花厂技改及城镇集中供热、供水、排污、道路建设、职工住宅、危旧住房改造、小康连队建设等。||2007年10月芳草湖农场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垦区新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兵团城市)的申请》,得到批准[同时提出申请的还有兵团农二师塔里木垦区新建塔里木市(驻33团库尔木依镇)、兵团农七师车排子垦区新建准噶尔市(驻129团五五新镇)、兵团农八师下野地垦区新建下野地市(驻121团炮台镇)[2]房:这里的房指地窝子。那时候住的是地窝子。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挖制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地窝子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并且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1950年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在地窝子里生活过。现在地窝子已经较少看到。[3]放颠:放纵颠狂。唐·杜甫《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宋·陆游《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清·陈维崧《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郁达夫《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4]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5]冉冉:形容柔媚美好。汉·蔡邕《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 ☆ ☆ ☆ ☆
云鹏比翼
百合韵书社
东方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