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背景
此作为七言排律,正文120韵、240句、1680字,无一重韵,一韵到底。是笔者再次向著名书画艺术家古今明老人及古往今来的书画艺术家致敬,并借此向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及所创史上最长格律诗《五言排律100韵》致意。
2023年7月24日,笔者向著名书画艺术家古今明老人汇报《七言排律·古今明书画展宣言120韵》及《薛志鹏古今明名画配诗四十首》作品创作情况之时,古老再次嘱咐笔者,为台谋求海两岸和平,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福祉,另行创作“和合之美”之诗作,后经笔者日夜不眠不休之梳理与倾心创作,2023年8月30日凌晨3时于杭州完稿,历时月余。
七言排律·和合之美120韵朗诵视频超级链接
https://www.iqiyi.com/v_klddrfs100.html
七言排律·和合之美120韵(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神州社稷和为贵,大道乾坤比海宽。
灿若星辰无壁垒,云浮锦绣好河山。
长亭西望八千里,逝水东流去又还。
教子题诗怀旧隐,邀君把酒话先贤。
依稀渐露应何物,浑沌初生或自然。
电照须臾催幻化,雷惊盘古解长眠。
醒来挥斧银晖射,振臂挟风玉宇穿。
缥缈蓬莱飞雪浪,苍茫朔漠对穹玄。
心魂拓落容孤屿,脚指狂疏纳百川。
野色江湖同入梦,神凝眼目汇双泉。
横眉怒放诸峰起,俯首高低五岳添。
似铁肌肤融草木,如尘骨肉润良田。
沉沉紫气阴阳定,浩浩苍冥日月衔。
赖有伏羲忧岸阔,惜无舜禹故身单。
聊闻涧壑嗟松柏,试采藤萝系草冠。
手捧琼花寻雨露,直披绿叶做轻衫。
女娲了悟于矶上,左右徘徊下岭巅。
圣水湿泥开世界,胡沙摇柳筑人间。
归墟既倒八荒覆,汗漫尤深四表翻。
一鼎炼石成彩玉,孤飞霄汉补苍天。
伏羲独步长风啸,帝女狂歌北斗参。
试磨同心终比翼,红尘如意尽合欢。
经宵共醉相知梦,大地争开并蒂莲。
岁月从今浮世态,婚姻自此续人缘。
三皇九土神工定,五帝八方信史兼。
种麦耕田修辇道,栽桑绕砌筑神坛。
春秋有迹经时鉴,数字生文万物研。
禅让遗风多述作,苍生志业再承传。
神农侧畔盈盈女,欲与龙王比比肩。
夺魄欺人悲溅泪,游魂化鸟诉沉冤。
凌霄恨水啼精卫,啄木衔石号杜鹃。
感慨归迟云燕醉,春来秋去浪波填。
知心自许同声爱,继踵何妨顾影怜。
直道无流沧海尽,红尘一梦五湖干。
深思寂寞常别后,展翅齐飞勇向前。
亘古悲歌歌婉婉,而今对舞舞翩翩。
俞伯牙弄琴归路,钟子期闻曲上船。
雅韵悠悠迷落照,晴光皎皎荡惊澜。
重来去岁相思处,别语萦回汉水边。
恨泪一秋悲断脉,知音千古唱绝弦。
惊涛流响潮声动,骇浪排空客胆寒。
把袂为邻君咫尺,披襟欲渡我当先。
攒眉落雪争移棹,交臂逐波紧扣舷。
并辔长吟皆在望,同舟共济两相安。
途穷自问居何处,事败离合任过三。
管仲频回空浪迹,叔牙屡荐吐真言。
诗题阆苑冥鸿志,位列青丘伏虎班。
君子相交金阙路,春风竞秀玉门关。
愚公久计真空阔,孺子雄才若等闲。
父老向来留冀北,儿孙游客好行南。
疏钟且笑浮云梦,智者颇疑此事艰。
百代雕虫移雪岭,同心勠力动苍峦。
相如智勇容千炬,洪野声名傲百官。
猛士犹悲和氏璧,谋臣设计保周全。
龙争虎斗绝无路,文武归心铸铁拳。
故老屈尊出肺腑,将军忏罪拜金兰。
春秋乱世斯遥忆,来往江湖有近嫌。
本是隔花侵瘴疠,追名逐利起烽烟。
王孙宿醉宁行乐,君子扶衰不畏难。
秦晋人家皆友好,河汾大地止争端。
楚君作势谋攻宋,墨子闻声对鲁般。
壁垒高墙深固护,唇枪舌剑巧周旋。
云梯上下应当处,火器疏防任几番。
但见骑营息戍鼓,重寻战马解征鞍。
胡服骑射戎装改,马踏云尘号令颁。
半剪长裾别旧法,短袍小袖斥空谈。
失实古训何须守,得胜方知正与偏。
赵氏灵王思进取,青衣披雪破楼烦。
渊明修静来寻隐,慧远僧台自悟禅。
列坐朝迎情泛泛,临行暮送意酣酣。
溪桥虎跃声声啸,草木俄惊瑟瑟连。
儒释道家和醒世,当阶抚掌笑开颜。
胡尘映日行西域,汉使持节别故园。
捣月和霜吞剑佩,流云宿露枕旌旃。
铜符皂盖孤吟泪,大漠黄沙照雪残。
万里乡音苏武话,千秋旅梦谢张骞。
细君公主出淮水,才女和亲入草原。
云鬓争同春水秀,峨眉直与柳梢弯。
青丝邂逅垆头尽,始有琵琶马上弹。
大汉儿孙情义重,乌孙兄弟亦心虔。
夷人上殿求恩赐,玉女昭君下外藩。
报主离宫别故里,相夫教子醉荒阡。
犹将素面施脂粉,时与红妆结佩环。
栖稳流沙开智慧,魂游大漠做神仙。
文成塞外操牛耳,一去云涯执马鞭。
十里回廊朝宝鼎,千层广殿布金幡。
阊阖远照浮光影,驸马清修小住轩。
锦缆霓裳披绛雪,冰河汉女乘青鸾。
房谋妙法居丞相,杜断高风助可汗。
渺渺中流形缕缕,丝丝入梦水涓涓。
运筹帷幄倾荷盖,直捧珍珠落玉盘。
海晏河清疏紫气,大唐盛世远扬帆。
游僧古道寻佛迹,三藏西行溯法源。
踏尽流沙八百里,啄冰浴雪北风咽。
披星戴月灵台步,击缶吟经举世观。
九地倾城争近睹,万人空巷竟遥瞻。
汉家磊落胸怀远,丝路飘摇世界牵。
西子深闺歌宿雁,东篱小女育新蚕。
峥嵘岁月今多少,邂逅风情几变迁。
罗马娇娥虚舞袖,巴黎名士共凭阑。
白头抱志雄图引,素手呼儿大义含。
笑语萦纡诚圣母,襟怀坦荡不忧谗。
一林铁叶风飘散,数箸凝心意愈坚。
折箭谈经亲俯仰,枕戈待旦好登攀。
长春道士扶鸠杖,别去登州驾绣鞯。
雨后青藜裘似雾,风嘶绿绮草如绵。
今朝奋武生杀势,明日荣华有命焉。
孽海沉浮倾客泪,人龙兴废尽离筵。
郑和揽辔航七海,渔父横舟渡九渊。
暝色盈盈云冉冉,秋风阵阵雨涟涟。
苏门答腊读青史,古里暹罗斗夏蝉。
落落大方衣楚楚,彬彬有礼意谦谦。
锡伯投槊行千里,奉旨横刀镇远蕃。
仗剑戍边均梦断,荷锄老去亦心甘。
将军旧陇旗孤耸,塞上新犁水倒悬。
赤子流霞相断续,高堂明月共婵娟。
齐家对酒云和月,两岸当歌水半湾。
浪迹天涯心破碎,枯肠泣泪梦团圆。
荣归故里亲兄弟,国泰民安稳政权。
一脉相承华夏子,同根共祖万千年。
【注】
一、创作背景
此作为七言排律,正文120韵、240句、1680字,无一重韵,一韵到底。是笔者再次向著名书画艺术家古今明老人及古往今来的书画艺术家致敬,并借此向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及所创史上最长格律诗《五言排律100韵》致意。
2023年7月24日,笔者向著名书画艺术家古今明老人汇报《七言排律·古今明书画展宣言120韵》及《薛志鹏古今明名画配诗四十首》作品创作情况之时,古老再次嘱咐笔者,为台谋求海两岸和平,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福祉,另行创作“和合之美”之诗作,后经笔者日夜不眠不休之梳理与倾心创作,2023年8月30日凌晨3时于杭州完稿,历时月余。
二、寓意及创作脉络
和合之美,寓意为海峡两岸和和美美一家亲的美好前景。本诗作,以“和为贵”为主题开篇;以盘古出浑沌、盘古开天辟地、伏羲现世、女娲补天、伏羲女娲滚磨合婚、三皇五帝禅让、精卫填海、知心对舞等上古神话为引序;以高山流水春秋战国时期的同舟共济、管鲍之交、愚公移山、将相和、秦晋之好、墨子破云梯、胡服骑射以及东晋时期的虎溪三笑等经典历史典故为主线;以大汉张骞及苏武通西域、细君公主入乌孙、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唐朝房谋杜断、玄奘西游,明代丝绸之路等历史典故为纲领;以五代十国三贤圣母阿阑豁阿五箭训子、金末元初丘处机劝谏成吉思汗暨长春子三万里止杀、明朝郑和下西洋、清代锡伯族万里赴新疆屯垦戍边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和合”历史典故和故事为脉络及衬托,紧扣近现代海峡两岸一家亲·和合之美,游子回归之世纪主题。
三、诗文释义
001、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古中国别称。
002、盘古:盘古,又称盘古氏,古神话中的创世神。
003、蓬莱:地名,指仙境蓬莱。
004、伏羲:华夏民族三皇之一,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005、舜禹:虞舜和夏禹的并称。
006、女娲:上古神话创世女神,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007、数字: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发明了数字、天干、地支,人推为皇。
008、禅让:古代让位,尧去世,让位舜为帝,史称“禅让”。
009、神农:即炎帝,上古传说中的太阳神,被尊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
010、精卫:炎帝神农氏之女。神话传说精卫填海:炎帝神农氏女儿精卫在东海游玩溺水,化作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
011、俞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
012、钟子期:精通乐理的渔翁。寓言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著名琴师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回楚探亲途中,舟中弹奏,与樵夫钟子期偶遇,探讨琴理而相知,约定来年再会。待次年,俞伯牙却在此船头得知钟子期已经过世,遂来到钟子期坟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013、同舟共济:历史故事:有人问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说:如两仇人,同乘上一条船渡海,遇到了狂风恶浪,他们就会同心协力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险。
014、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015、叔牙: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典故管鲍之交: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016、愚公:代指愚钝的老人。寓言愚公移山:战国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搬走。
017、相如:蔺相如,战国赵国大臣,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018、洪野:指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历史故事将相和:战国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老将廉颇不服,屡次羞辱。蔺相如告假不上朝。后廉颇得知蔺相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尽心尽力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019、墨子: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宋国大夫,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历史故事墨子破云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得知楚惠王请鲁般造云梯攻宋,雄辩公输般与楚惠王,制止了楚惠王攻打宋国,阻止了一场战争。
020、鲁般:暨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字依智,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021、胡服骑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厉行改革,亲着衣短袖窄的“胡服”,骑马射箭,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022、渊明、修静:渊明,儒家代表诗人陶渊明;修静,道家代表陆修静。历史典故虎溪三笑: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修佛,誓语: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陶渊明、陆修静到访,三人相谈甚欢,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二人出山门,送一程又一程,忽听得山崖密林虎啸声声,悚然发现,三人已过虎溪桥,抚掌大笑,执礼作别。此乃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象征,虎溪三笑是海峡两岸人民一家亲的印证与体现。
023、慧远: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024、苏武:西汉大臣,杰出外交家,民族英雄。其奉大汉之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誓死不从,引佩刀自刺负伤,后被匈奴人迁到苦寒之地北海边牧羊,被扣留十九年持节不屈。《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对后世影响巨大。
025、张骞:汉代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抗击匈奴,从军封侯的事迹传为佳话。
026、细君公主:指刘细,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历史故事细君公主入乌孙: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王猎骄靡为右夫人和亲。
027、马上弹:细君公主入乌孙和亲出发时,汉武帝令人做一乐器,以解其遥途思念之情,细君公主亲为琵琶设定了音阶。《乐府杂录》中曰: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马上弹之。此乐器便是“阮”或“秦琵琶”。
028、乌孙:汉代西域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的古国,首领称“昆莫”或“昆弥”。
029、夷人:夷人,指呼韩邪。
030、昭君:指王昭君。昭君出塞:汉宣帝时期,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归附汉朝并亲来长安朝觐见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封宫女王昭君为公主,驾与呼韩邪。王昭君与匈奴人和睦相处,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031、文成:唐朝时期远嫁西域藏地和亲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王后。吐蕃尊称其为甲木萨,藏语:“甲”为“汉”,“木”为“女”,“萨”为“神仙”。
032、驸马:指松赞干布。唐高宗李治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文成公主和亲:唐太宗封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为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专门为公主修筑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033、房谋:指唐太宗时期,大臣房玄龄,善谋略。
034、丞相:官职称谓。先秦时期相邦的副手,三国以后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延续1600余年后,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
035、杜断:指唐太宗时期,大臣杜如晦,善判断。
036、可汗:指唐朝唐太宗,别称天可汗。故房谋杜断:唐太宗时期的“贤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有“玄龄善谋,如晦能断”之称,二人相交甚好,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辅佐大唐,共同名列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后世佳话。
037、三藏:指唐代高僧玄奘。玄奘西游:唐代高僧,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法师20年游行西域及天竺的历史故事。
038、丝路:指古中国与西方通商的几条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注:因丝绸之路释义过于庞杂,请读者自行搜索资料。
039、圣母:指五代十国阿阑豁阿,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三贤圣母”之首,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本篾儿干之妻,成吉思汗世祖母。阿阑豁阿五箭训子:五代十国时期,伟大的母亲阿阑豁阿以“五箭训子”的故事团结和教导子女。
040、长春道士:指长春子丘处机,金末元初道士,道教全真派代表人物,因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041、登州:古地名,仙境蓬莱的古称,位于山东半岛。登州之名始于唐初,止于民国,历时1200余年,现为蓬莱。
042、郑和:郑和下西洋:郑和,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其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与各国通商,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航海史。
043、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西部一岛屿,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金洲,16世纪的“黄金岛”,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岛寻金,郑和下西洋数次登岛。
044、暹罗:古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
045、锡伯:指北方少数民族锡伯族。锡伯戍边:1764年清政府平定准格尔、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为巩固新疆的行政管辖和军事防守,从盛京沈阳等十五处调锡伯士兵、官吏及其眷属,组成锡伯营,不远万里迁徙至新疆伊犁一带屯垦戍边,为巩固西域边疆安全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
046、新犁:指西域新疆伊犁。
047、两岸:原意指水流两旁的陆地,现指中国大陆和台湾省。
048、华夏子:顾名思义,指包括两岸在内的所有华夏子孙。
江南少侠
诗赋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