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双强弥憾事,尹子耀千秋
发布于2024-09-29 16:09 点击:91 评论:0 作者:李双强

双强弥憾事,尹子耀千秋

——读《尹珍长歌》

 

 

 

历史不能有空白,有空白就有遗憾。

陶渊明填补了中华文化中关于精神家园的空白,要不然,泱泱中华何以面对西方世界的乌托邦和伊甸园?当年要不是函谷关尹喜,硬逼着老子留下了道德五千言,中华文化该是多大的遗憾啊!

想我正安文化,自尹珍一出,可谓填补了空白,但也不无遗憾。因为时代相传久远,遥隔两千年,让后人几乎只知有其人而已,其他方面知之甚略。有文化的人,也仅能从《华阳国志》上查到这样的记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仪,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南域始有学焉。尹珍,官至荆州刺史”。就此寥寥数语,空白实在太多,种种遗憾也因之而生。

尹珍先贤,作为我们正安人的文化始祖,虽代代相传,遗憾却无人弥补,令人徒生浩叹!因为老先生既无专著典籍,又无题字简牍传诸世间。更没有像孔子、孟子那样有衣钵传人甚至隔代名家相传承,将其发扬光大。这不能不说是尹珍文化乃至我辈正安人的一大憾事。

这并非我后生辈无知妄言,早在清代后期,便有时任遵义  知  府  的平翰诗句为证:“凭高吊古发深省,文献不足徒彷徨”。

因此,正安历代  政  府  官员,文化达人,民间乡贤等,尽管都宗尹子为师,都大谈尹珍文化,但不无尴尬的是,何为尹珍文化?其核心理念是什么?恐怕都是人言言殊,莫衷一是耳!若去外地,言及尹珍文化,人或问,尹珍的名言是什么?可有只字片言留存世间?会弄得我辈张口惶惶,言不及义也。

记得2017年,正安诗联学会组织一众诗友采风,我与双强、谢谨等亲瞻务本堂,拜谒尹珍先贤,看了悬匾和题咏,心生感慨。也言及以上种种,深感这些遗憾都应该由我辈来弥补,不能再让正安人一代代遗憾下去。

你看历史记载先师“从许慎、应奉学经书、图纬”。要知道这位许慎、许叔重,那可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学问渊深的通儒,是煌煌巨典《说文解字》的编者。“应奉图纬”,那是易经、玄学、天文、历法之类学问啊,如此艰深、高端的学问,竟让惜墨如金的史学家也不得不特书“学成”二字。这二字可不简单:“学成”,就是学有成就,就是学通了,学精了,可见尹珍先师已成为一代大师,博通今古,学究天人了。更可贵的是,他既不去攀龙附凤,也没有乐不思蜀,而是“还乡里教授”——反哺乡里,“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这是何等的功绩!南域,多么广袤!哪里仅仅是区区正安啊,南域,也就是中原以南,至少都是大西南吧!教化这么多的乡民,泽被那么多的后生。我们作为他正宗故里毋敛之地的后学,他归冢之所务本堂下的读书人,不能让他的光辉事迹就这样浓缩在寥寥数字、语焉不详的史册中,沉默在冰冷的石碑上吧?当把史书欲说未说的应有之义、史家春秋笔法留下的大量空白,浓墨重彩地、有声有色地再现出来。

本此意,双强秘书长,志存高远,笔蘸浓情,不分昼夜,秉笔疾书,洋洋五千余言的叙事诗《尹珍长歌》便横空出世。其间,不断查阅,不断考证,不断思辨。访古迹,询耄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与方家辩论,与文友切磋。几经易稿,批阅四载,增删数次。其想象之丰富,用词之精到,几乎达到吕不韦立木悬赏,千金难易一字的地步。从尹珍先贤的祖籍起始,挥动如椽巨笔,一路挥洒过去,将尹珍先师神秘的出生,浪漫的婚姻,传奇的求学,虔诚的拜师,仁爱护鹳,智惩老财,高官显绩,急流勇退,教授乡梓,遗爱后学等等事迹历历再现。每一个情节无不精彩动人,每一处遣词无不彰显人格!

此诗一出,使尹珍先师的逸闻轶事,不再是口耳相传的模糊,不再是寥寥青史的干涩,尹夫子高大光辉的形象便烨然矗立人间,普照真州大地!

斯举也,以深情之笔,摹尹珍先贤之像;以拳拳之心,塑正安文化之魂!让我尹珍文化,再无空洞之虞、抽象之憾!真乃:

双强弥憾事,尹子耀千秋。

正安文化碑,矗立楼山头。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李双强 男 46岁
遵义 正安县
注册会员
注册日期:2024-09-29
最近登录:2024-11-23
作品数量:38
空间人气:3707
粉丝人数:5
关注的人: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