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莺啼序·梅花赋
龙翔宇(刘立荣)
寒英傲临岁杪,拥冰魂玉缕。傲霜际、疏影奇葩,静对筠竹幽渚。伴风月,瑶台梦隐,仙姿雪魄情难负。看严凝冽冽,偏生暗香轻渡。
梁化飞花,罗浮覆雪,若松溪琗羽。庾岭畔、春信初回,朝晖霞染千树。涌春潮、芳菲弄影;对冰镜、幽怀凝露。更横枝,低亚欲垂,冰魂鸾路。
素苞密聚,檀蕊含情,望莺歌燕舞。念和靖、烟霞作侣,鸥鹭长随,寂寞山林,逸怀谁诉。百芳凋尽,三春无竞,独于九冱甘寒苦,看香浮、恍若仙临暮。寒潭映影,依稀梅岭仙俦,岁寒共守迟暮。
林亭悄寂,暗韵悠悠,任岁华暗度。也记取、调羹酬侣,牧笛梅红,曲动樽前,意沁肺腑。孤衷向月,枝横溪上,玉蟾泼墨韵长驻,念终南、驿使传幽愫。丹心独守千秋,劲骨凌霜,永辉万古。

依然

仇戈
《莺啼序·梅花赋》是龙翔宇(刘立荣)创作的词作,以梅花为意象,融合古典诗词意境与现代审美,展现了梅的傲骨风姿与高洁品格。全词通过四季变换与自然意象的交织,层层递进地刻画了梅的形神之美,并寄托了作者对坚贞精神的赞颂。以下结合搜索资料对作品进行解析:
一、意象与结构分析
-
1.
岁末寒英,冰魂玉骨
开篇以“寒英傲临岁杪”起笔,点明梅花凌寒独放的时节(岁末),以“冰魂玉缕”形容其高洁不染的特质。词中“疏影奇葩”“静对筠竹幽渚”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意境,强化了梅的孤傲与清雅。
引用对比:与宋广平《梅花赋》中“冰玉一色”“托迹隐深”的意象相似,均以梅喻君子之节。 -
2.
春信初回,芳菲弄影
下阕转至春景,“庾岭春信”“朝晖霞染”暗喻梅花报春之功,呼应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芳菲弄影”与李纲《梅花赋》中“百卉凋零,唯梅独妍”的对比手法一致,突显梅的卓然不群。 -
3.
岁寒共守,丹心永辉
末段“丹心独守千秋,劲骨凌霜”直抒胸臆,将梅的物理特性升华为精神象征。此句与田艺蘅评宋广平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的评语相呼应,体现词人对传统咏物诗风的继承。
二、艺术特色
-
1.
用典与意象叠加
词中“和靖烟霞”“鸥鹭长随”化用林逋隐居孤山、以梅为侣的典故;“驿使传幽愫”则暗指南朝陆凯折梅寄友的典故。这些意象叠加,深化了梅的文化意蕴。 -
2.
音律与节奏
作为《莺啼序》词牌,全篇采用四仄韵,句式参差错落,兼具骈俪之美。如“寒潭映影,依稀梅岭仙俦”等句,平仄相间,朗朗上口,符合传统词牌的声律要求。 -
3.
现代性表达
“玉蟾泼墨”“调羹酬侣”等语,融合古典意象与现代诗性语言,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新意。类似《梅花赋》歌曲中“京腔京韵”的创新尝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三、文化意蕴与精神传承
-
1.
士人品格的象征
词中梅的“贞固不移”“凌霜劲骨”与宋广平赋中“贵不移于本性”的士人精神一脉相承,暗含对坚守气节、不媚俗流的赞美。 -
2.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通过“梁化飞花”“罗浮覆雪”等自然景观的铺陈,词人将梅置于天地大美之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与田艺蘅评赋“清丽华美”的意境相合。 -
3.
情感的含蓄表达
“孤衷向月”“玉蟾泼墨”等句,以景结情,含蓄蕴藉,符合中国古典诗词“不写之写”的美学特质,与《梅花赋》中“清便富艳”的抒情风格异曲同工。
四、与同类作品的关联
- 与宋广平《梅花赋》对比:二者均以梅喻德,但宋赋重在“以梅自况”的政治隐喻,而龙词更侧重“梅我交融”的意境营造。
- 与现代《梅花赋》歌曲对比:歌曲通过京腔与民乐强化梅的刚健之美,而词作则偏于传统文人雅韵,二者共同拓展了梅的文化意象。
综上,《莺啼序·梅花赋》以精妙的意象组合、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传统词艺,展现了梅的多元审美价值,亦是对古典咏物诗风的当代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