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黄栋梁,曾用笔名雁楠、火金、贞龙等,作家、诗人。曾经军旅,现居深圳。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文学创作师,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家》文学杂志社顾问,深圳市长青诗社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岭南儒商诗会顾问,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登滕王阁
滕王雅构枕江流,杰阁凌空势未收。
云畔凤檐衔落日,槛前莺语啭清秋。
千年词赋吟苍昊,一代文星耀斗牛。
廊外幽茫烟水阔,今人载笔续鸿猷。
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孤标劲锷指苍茫,犹听洪都第一枪。
霹雳裂空惊玉宇,风雷卷地动星芒。
重开日月山河壮,再造乾坤社稷昌。
翠柏千章凝浩气,长天无语荐心香。
游宜春明月山
山称明月月山明,明月山中好遣情。
千岫遥瞻诗绪涌,危巅高陟浩思盈。
凌虚百卉呈娇态,穿谷群禽弄雅声。
沩仰祖庭禅韵老,钟音隐隐渡东瀛。
参观袁州谯楼
飞甍耸峙翠微间,劫火余痕识旧关。
客醉春深花照眼,我寻秋老石斑颜。
铜壶滴漏星霜古,圭表观天术未闲。
鼍鼓千年沉夜壑,犹闻清响振云湾。
赏新余仙女湖风光
黛山蘸水漾晴和,曲渚通幽绿叠波。
万顷烟华浮鹤影,一蓑云气湿渔箩。
双峰夹岸涛声壮,百屿藏春树色婀。
收尽风光诗笔底,长歌击楫动星河。
游庐山
曾醉琴湖万斛幽,又攀云磴觅灵丘。
千峰拔地烟岚急,一瀑垂天虹影羞。
花径舞红春竞艳,松溪漱玉韵销愁。
振衣直上青霄望,九派江流涌碧洲。
题九江白鹿洞书院
鹿迹何寻洞已暝,苔痕似锁旧时青。
千章松竹涵庐岳,百代弦歌振典型。
古壁尚留藜火照,新篁犹带墨香馨。
天风长扫芸窗净,洙泗流波日夜经。
咏九江浔阳楼
浔阳楼柱漆朱红,黛瓦青甍气势雄。
怀拥长江千里浪,头临碧宇一排鸿。
公明有怨墙涂墨,苏轼无忧笔绣风。
素韵牵来云抱雾,琵琶声急恨难穷。
题九江烟水亭
甘棠潋滟碧如澜,烟锁亭楼秀影攒。
玉础浸波涵夜月,幽廊绕壁接晴滩。
周郎雄略高台壮,吴剑寒芒浩气漫。
墨客纷来留韵处,诗声长共水云欢。
题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十里窑城古道牵,千年瓷运铸雄篇。
诸朝釉彩山河丽,历代烧园气象鲜。
广利仙师贞性烈,唐英协理治功贤。
时光已老风情在,天韵依然荡柳烟。
游景德镇汪湖原始森林
汪湖未见浪推波,但有丛峰耸郁峨。
日照轻烟云漫舞,风吹古树影婆娑。
高崖浅涧弹幽曲,长瀑飞流诵郢歌。
一路攀行犹踏梦,心飘玉界赏仙荷。
婺源江湾
古镇悠然盛景辽,花蜂扬曲庆丰饶。
清溪哺育人文萃,绣岭深藏气脉娇。
不绝传承薪火旺,长流象道彩云飘。
后龙山上风擎月,总有书声伴咏谣。
题婺源篁岭
篁岭依崖六百年,沿梯玉带串云烟。
擎苍老树幽香淡,染黛徽风古韵绵。
花海芳田无燕舞,天街斜巷有藤牵。
晒秋独景人间梦,童话丛中最美篇。
咏婺源石门山峡谷
峡谷悠然翠雾妆,溪流缠道曲声扬。
横滩浅岸芳华艳,峭壁青岩瀑雨长。
绿树繁荫闻鸟唱,深潭玄静见鱼翔。
清幽境里无尘扰,世外柔情玉上香。
游上饶三清山
雾锁千峰各有情,烟岚流处道心明。
仙翁坐石谈丹诀,涧水鸣琴奏玉声。
巨蟒乘云凌紫汉,女神捧日撷霞英。
天风卷起青冥色,疑是蓬莱堕翠坪。
吟上饶龟峰山
峻岭奇峰落景盆,风姿各异寿龟蹲。
岩枝护掩长生洞,涧草深藏玉爪痕。
古寺钟声缠韵鼓,青松绿意染诗魂。
无须彩墨沾仙翰,已着浓情画盛园。
游上饶灵山
横览群峰万马驰,风悠侧岭舞丹旗。
龙吟翠雾青山碧,日照轻烟壑谷熙。
异石凌空飘秀影,欢流飞涧落灵池。
原来此处为仙境,欲对云娥咏爱诗。
题上饶铜钹山
一层蒙雾一层烟,竹海松山碧影鲜。
云卷银霄风日艳,峰腾青浪野花嫣。
飞流直泄崖飘雨,湖水轻悠景泛涟。
曾有红军身浴血,忠魂已化境中仙。
参观上饶集中营旧址沉吟
江南一叶断柔肠,萁豆相煎痛史苍。
碧血横刀亲泪落,青磷照夜寇氛猖。
松楸尽作哀时曲,岭岫长留劲节香。
今蘸天风磨赤管,心碑同勒慰忠良。
游鹰潭龙虎山
虎跃龙腾九九峰,丹霞碧水染岩钟。
风开日月悠闲地,雾秀云天不老松。
隐士成仙修正果,台观聚气得从容。
林中一昼三秋梦,兴踏轻烟见道踪。
游萍乡武功山
梦起罗霄日月巅,魂牵湘贛万重天。
奇峰幽谷千岩峭,瀑水流溪百景鲜。
草甸高悬肥玉马,庐观远挂播云田。
此行当借风为笔,心吐雄诗壁作笺。
游萍乡杨岐山
杨岐山上绕轻烟,栗水萍河得顶泉。
翠竹横摇千里秀,青松斜漾百峰绵。
楼门开处澄湖碧,岭雾来时石窟仙。
未把钟声当梵乐,身临幽境尽香莲。
井冈山五指峰
五指擎空势郁陶,青岚浮动接天高。
千重翠浪摇晴昊,万壑风涛卷素旄。
崖下泉声鸣玉佩,云间龙气走银鳌。
岩扉犹记烽烟迹,忍使幽思逐略韬。
黄洋界
万壑奔雷涌翠波,云崖千丈峙嵯峨。
烟岚旧隐仙人迹,鼓角新翻壮士歌。
风卷红旗凌绝顶,林藏碧血护山河。
当年贼胆寒宵遁,留得青冥剑气多。
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日射丰碑紫气旋,云根千尺立苍巅。
松涛漫泣忠魂骨,花雨轻飏烈士篇。
国际歌吟凌碧落,工农旗卷动晴川。
河山重整青如染,长使心香荐玉弦。
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庐陵正义筑霞堂,浩气崚嶒拄八荒。
赤胆照人青史在,精忠浴血碧波长。
孤臣抗侮谁无死?大节凌霜自不凉。
更向阶前看劲柏,丹心犹映日晖扬。
游抚州麻姑山
福地麻姑有洞天,循寻仙迹踏苍烟。
近观秀岭云迎鹤,远看青山碧染川。
心醉湖边神气爽,身悠竹海梦思延。
松涛飘过清风舞,喜见摩崖缀玉篇。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感怀
琳馆嶒峨剑气扬,荆公遗韵贮芸房。
万章典策垂青史,一夕风雷动赭霜。
新法千年争未已,孤臣百代感犹长。
莫将功过轻评断,留取丹忱日月光。
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吟
于都浩渺水汤汤,十万红军离故乡。
两岸征人挥泪别,千家工匠架桥忙。
悲笳裂野秋风急,断雁横空暮色苍。
义薄云天明似镜,英魂永耀日华光。
贛州汉仙岩
碧水千幽涤暗尘,高峰阔岭挂云巾。
巅崖峭壁娇藤舞,趣石丹岩俏影伸。
坡上仙持花朵笑,林间鹊唱喜歌巡。
蓬莱尚隔天宫远,此处长烟绕玉轮。
作者简介
刘立荣,笔名:龙翔宇,生于1952年9月,大专学历,转业军人,湖北籍深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历任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深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书画院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华名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赋网》《中华诗赋论坛》创始人,《中华诗赋诗刊》创刊人、主编。爱好网络文学,犹喜书法及格律诗词写作,不辍笔耕,创作格律诗词两千余首。书法曾多次荣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被邀为多省市“碑、匾”题字并惠存。
览赣鄱胜景,品诗韵风华
——读黄栋梁先生《赣鄱游歌》七律三十首有感
诗评 / 刘立荣
黄栋梁先生的《赣鄱游歌》七律三十首,是描绘江西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壮丽史诗。诗人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灵动鲜活的笔触和真挚浓烈的情感,将赣鄱大地的万千气象凝于诗行,徐徐展开一幅气势磅礴、韵味悠长的山水人文长卷。读者得以在字里行间领略江西的独特魅力,触摸历史的厚重脉络,感知时代的强劲脉搏。这些诗作在描景立意、咏史引典、哲思情思、韵律传承、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皆造诣非凡,堪称诗坛佳作。
一、景中藏意,意随景生
在景物描写方面,诗人展现出超凡的观察力与表现力。《登滕王阁》中“云畔凤檐衔落日,槛前莺语啭清秋”,一个“衔”字、一个“啭”字灵动鲜活,将滕王阁的雄浑壮美与秋日的清幽静谧巧妙交融,画面跃然纸上。《游宜春明月山》里“千岫遥瞻诗绪涌,危巅高陟浩思盈。凌虚百卉呈娇态,穿谷群禽弄雅声”,由远眺群山到近观花草禽鸟,层次分明地勾勒出明月山的秀美风光,激发诗人无尽诗思。
在立意上,诗人并未止步于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发深远情感与宏大志向。《登滕王阁》结尾“廊外幽茫烟水阔,今人载笔续鸿猷”,在描绘滕王阁周边苍茫烟水后,笔锋陡然一转,展现出今人传承文化、续写辉煌的壮志豪情;《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中“松涛漫泣忠魂骨,花雨轻飏烈士篇。国际歌吟凌碧落,工农旗卷动晴川”等句,既呈现陵园庄严肃穆之景,又彰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仰,以及传承革命精神的坚定信念,景与意浑然一体,极大地深化了诗歌内涵。
二、以史为鉴,典中含情
诗人擅长在诗中融入历史典故,借古抒怀。《咏九江浔阳楼》中“公明有怨墙涂墨,苏轼无忧笔绣风”,引用宋江浔阳楼题反诗和苏轼在此留下诗文的典故,将历史人物不同的境遇与情感融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底蕴;《题九江烟水亭》“周郎雄略高台壮,吴剑寒芒浩气漫”,提及周瑜在此练兵的历史,重现当年的英雄气概与历史风云,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感。
在咏史方面,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深刻而独到。《参观上饶集中营旧址沉吟》“江南一叶断柔肠,萁豆相煎痛史苍”,通过回顾皖南事变这一历史事件,表达对同胞相残的痛心疾首,以及对那段惨痛历史的深刻铭记;《吉安文天祥纪念馆》“赤胆照人青史在,精忠浴血碧波长。孤臣抗侮谁无死?大节凌霜自不凉”,高度赞颂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气节,以史为鉴,启迪当代。
三、哲思深邃,情思真挚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哲思与真挚动人的情思。在哲思层面,诗人在游览山水、凭吊古迹时,常常引发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如《游庐山》中“振衣直上青霄望,九派江流涌碧洲”,于登高望远之际,展现出豁达开阔的胸襟和对自然雄浑力量的敬畏,暗含对人生境界应不断提升的思考;《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感怀》“新法千年争未已,孤臣百代感犹长。莫将功过轻评断,留取丹忱日月光”,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争议进行反思,提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应客观、全面评价的观点,充满哲理。
在情思表达上,诗人的情感真挚且浓烈。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贯穿始终,如《赏新余仙女湖风光》“收尽风光诗笔底,长歌击楫动星河”,尽情抒发对仙女湖美景的喜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在多首诗中体现,如《瞻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翠柏千章凝浩气,长天无语荐心香”,情真意切;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也溢于言表,《题九江白鹿洞书院》“千章松竹涵庐岳,百代弦歌振典型。古壁尚留藜火照,新篁犹带墨香馨”,展现出对书院文化传承的欣慰与自豪。
四、韵律和谐,传承有序
从韵律角度看,这些七律严格遵循格律规范,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如《登滕王阁》中“滕王雅构枕江流,杰阁凌空势未收。云畔凤檐衔落日,槛前莺语啭清秋”,“滕王雅构”与“杰阁凌空”相对,“云畔凤檐”与“槛前莺语”相衬,工整而富有韵味;在押韵方面,韵脚和谐统一,读来朗朗上口,尽显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
在传承方面,诗人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又巧妙融入时代特色。在题材选择上,既有对传统名胜古迹的吟咏,又有对革命历史遗址的歌颂;在情感表达上,既保留了古典诗词含蓄委婉的特质,又彰显出新时代诗人豪迈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文笔细腻,艺术精湛
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增强诗歌表现力。在修辞手法上,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如《游上饶三清山》“巨蟒乘云凌紫汉,女神捧日撷霞英”,将三清山的巨蟒峰和女神峰比作巨蟒和女神,生动形象;《咏婺源石门山峡谷》“溪流缠道曲声扬”,赋予溪流以人的“缠”和“扬声”动作,使画面鲜活灵动。
在结构安排上,诗歌层次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通常开篇点题,引出所游之地;中间细致铺陈描写景色、历史等;结尾升华情感、点明主旨。如《游景德镇汪湖原始森林》,开头点明汪湖总体印象,中间细致描绘森林中的各种景象,结尾“一路攀行犹踏梦,心飘玉界赏仙荷”,将游览感受与梦幻仙境相融合,余韵悠长。
品读黄栋梁先生的《赣鄱游歌》七律三十首,仿若跟随诗人的脚步,穿梭于赣鄱大地的山水之间,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诗作不仅让读者领略到江西各地自然风光的绮丽秀美,更使人深切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炽热的家国情怀。
诗人以细腻笔触和独特视角,赋予赣鄱大地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鲜活的生命与情感。无论是雄伟壮观的滕王阁、险峻秀丽的庐山,还是宁静古朴的婺源古镇、充满革命气息的井冈山,在诗人笔下皆栩栩如生,令人心生向往。同时,诗人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让人对江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人深知历史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当下,启迪未来。
诗歌中蕴含的哲思与情思,深深触动读者心灵。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都让人深受感动与启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诗歌恰似一股清泉,滋润心田,让人在喧嚣中寻得宁静与感悟。
从诗歌艺术角度而言,诗人对韵律的精准把握和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堪称典范。这使读者深刻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与博大精深,也激励人们去学习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赣鄱游歌》是一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佳作。它引领读者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让人收获知识、感动与美的享受,更让人对赣鄱大地充满无限赞美与热爱之情 。
诗曰:
赣鄱胜景入华章,椽笔豪情韵自长。
古迹遗风凝雅意,青山碧水蕴奇光。
道存家国百年事,身得乾坤一脉香。
妙句珠玑传后世,诗心永驻耀穹苍。
刘立荣
于鹏城坪东雅苑
岁在乙巳初夏
作者简介
刘立荣,笔名:龙翔宇,生于1952年9月,大专学历,转业军人,湖北籍深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历任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深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书画院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华名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赋网》《中华诗赋论坛》创始人,《中华诗赋诗刊》创刊人、主编。爱好网络文学,犹喜书法及格律诗词写作,不辍笔耕,创作格律诗词两千余首。书法曾多次荣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被邀为多省市“碑、匾”题字并惠存。

松风山月

圣域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