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观点
江南三大名楼上的名家(二)
发布于2015-10-31 07:59 点击:1284 评论:0 作者:彭恺夫

江南三大名楼上的名家(二)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祖籍今陕西省彬县。他不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家,卓越的辞赋家和诗人。尤其令人景仰的,范仲淹还是一位少见的以功名成就、人格魅力,赢得当时及后世尊崇的朝廷重臣级的人物。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于今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后迁居今江苏省吴县。祖上是唐武则天时的宰相范履冰,其父范墉。990年范墉在徐州军中病逝,妻谢氏贫困无依,携两岁幼子改嫁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朱氏。范遂改姓朱。1015年,范仲淹科考进士及第,复范姓。

  范仲淹毕其一生活跃于北宋政坛,出将入相,历任宋廷、西北边塞军政要职。在朝中担任过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宋对西夏的战争中,出任过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等。在历任地方官中,前后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和青州的知府、知州等。他为政清廉,曾主持了庆历新政,却屡遭毁谤,数度被贬。

 1052 5月,范仲淹病逝,终年64岁,葬于今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代表作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


 元好问在《范文正公真赞》中称颂仲淹说:“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其千百年间,盖不一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范仲淹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领袖,又是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宋代文学革新派人物的先驱者。但他所主持的庆历新政、军事上的边塞功绩,以及其少有的人格魅力,多为后世称扬,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文学成就。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仲淹人品事业卓绝一时,本不借文章以传

  史料载,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范仲淹当年的同榜进士、好友滕子京遭诬陷而谪迁巴陵,函请范作记,附来《洞庭晚秋图》。庆历六年六月(1046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观秋图而挥笔撰写了古今名篇《岳阳楼记》。文中一扫宋初文坛柔靡、巧伪之风,行文简约、凝练、晓畅,骈散谐合,载道以文,成为兼具文采之华美自然、立意之高远超绝的不朽之作。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和使命感、忧患意识、担当精神的丰碑。

  另据癸酉函90先生研究,范仲淹的诗词创作,引领当时宋诗向平淡简约的方向发展,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歌革新营造了氛围,拓造了较宽松的发展环境。他的诗作反拨西晋的巧靡,克服了宋初白体余风的浅陋,摒弃了晚唐诗的工细纤小,抵制了东洲逸党狂傲使气、华而不实的诗风,表现出淳朴淡远、真切朴质、淳厚和静的特色。他的词作,则表现出宏深阔远的艺术境界,有力地冲击了宋初诗庄词媚的观念。而其散文成就,亦无逊于王安石和曾巩,堪称宋代散文的一位大家。

  欧阳修的《范公神道碑铭》一文,充满了对这位慨然有志于天下的革新领袖的景仰之情。王安石亦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谓仲淹之德使万首俯趋。苏轼更对其未见范公,引以为平生之恨,称文正公之作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后期,范仲淹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作为北宋文学革新的先驱者,范仲淹的主张对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发挥了无可取代的先导作用。但他所处的北宋初期的历史环境,个人相对突出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就、影响,决定了他大不同于那些主要以诗文见长的文学人物。


 范仲淹具有的非凡才气和学识,但他主要是

点赞(1)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瘦罗斯

曾经橄榄绿

金戈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彭恺夫男77岁
高级顾问
注册日期:2015-10-13
最近登录:2024-03-28
作品数量:91
空间人气:82935
粉丝人数:9
关注的人:0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