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观点
谈格律诗词在我国的发展(一)
发布于2018-10-24 15:29 点击:1947 评论:0 作者:友谊之花
一.概况
    格律诗词指称 “旧体诗词、 古典诗词、 古体诗词、 传统诗词、 国诗” 等概念所共同指向的那种经典诗词文体, 既包括唐人所称 “今体诗”, 即宋以后所称 “近体诗”, 也包括与 “近体诗” 相区别的 “古体诗”。 “古体诗” 与体式完全自由的 “新诗” 相比, 讲究一些格和律, 即句式和韵式, 所以“古、 近”二称实可统称为格律体, 方便与自由体永远对称, 清晰简明, 不会有过时的麻烦。
     唐宋以后所谓 “古体” 与 “近体” 之分, 实际就是格律宽严之别, 但借用了时间远近概念, 造成了许多麻烦。 比如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 “古” 和 “近” 的时间含义日益模糊, 往往古亦不古, 近亦不近, 有意义的只是形体区别。 20 世纪新文化运动以来, 人们又用 “新” 与 “旧” 来区别自由体诗歌和古代讲究格律的诗歌, 新、 旧之称极其简明方便。 但随着时间推移, 其不科学性日益明显, 比如 “新诗” 再过几百年几千年还算 “新” 吗? 而旧体长新, “旧” 的外延和内涵又该怎样厘定呢? 因而近年又出现了多种名称, 但哪一种都不能令人满意。 比如比照 “国画、 国学” 称 “国诗”, 强调经典诗词体式具有特定地域民族元素和历史文化传统, 以此反抗百年来 “新文化” 对 “旧文化” 的文化压迫, 从而恢复传统格律诗词文体在诗坛的正宗地位。 这自有一定道理, 但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看, 如果用 “国诗”对应 “新诗”, 那么后者便非中国之诗吗? 虽然它的 “出身” 有外来文化元素, 但在百年汉化的过程中,已经成长为汉语诗歌的一个重要种类了。
      仅就文体形式而言, 用 “格律” 对应 “自由”, 无疑是最科学、 最稳定长久的。 说了一百年的 “新、旧”, 改称 “自由、 格律”, 必然有点不习惯。 况且 “格律” 与说惯了的 “近体、 古体” 还有些纠结。 不过, 就文体科学而言, “古体诗” 也是讲一些格律的, 和 “近体” 统称为 “格律”, 符合实际, 其与自由体诗和自由体歌词的区别清晰简明。 “格律” 与 “自由” 对称使用, 无疑是最便捷而科学的。
二、 四类诗群的区分
     近 30 多年间, 中国大陆写作格律诗词者大约可分四类诗群。
1. 学会诗群。
      20 世纪 80 年代,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传统诗词文化也率先复苏。 1983 年端午节, 广州诗社成立。 它由当时省、 市领导中雅好诗词者倡导, 由一些官员诗人和文化界学术界名流组成社委会, 1985年社员有 130 多人, 不限于广州诗人, 还包括 10 多个省、 市以及港澳的诗人。 由于得到了政府财政拨款, 因而诗社活动按政府要求进行, 比如配合精神文明建设、 美化广州、 参与政府文化事业等。 1984年元月创办了 《诗词》 报 ( 双周刊 ) , 海内外发行。 此报 30 年来一直由市文联管理人事和财政。 广州诗社的发起、 成立、 结构、 运作模式, 正是后来普及全国的中华诗词学会系统的范式预演。 1987 年 5 月31 日, 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成立, 由民政部注册登记,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其所称 “中华诗词”, 特指“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所谓旧体诗词, 即本文与自由体诗歌相对称的格律诗词。各省市比照中央与地方学会的行政结构, 纷纷成立了以省市自治区命名的诗词学会, 如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 于 1987 年 9 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成立。 从此, 国、 省、 市、 县的 “中华诗词学会” 系统逐渐形成, 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体制性认证系统, 这个系统试图囊括全中国爱好诗词写作的人, 通过填写会员表、 交纳会员费等形式, 对诗人宣示 “体制认可”。 以中华诗词学会为例, 据中华诗词网 2011 年
      9 月 3 日署名湖星的文章 《当代诗词社团及其作者状态评述》 介绍:2004 年 12 月, 中华诗词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选举 167 名理事、 通过新一届领导机构。 从领导人员与下属机构负责人来看, 有一趋势, 即八十年代成立的正副会长以离退休部级老领导、 老专家为主, 逐渐发展到以中国作协、 中国文联退休领导为主, 诗词理论素养较以前大为提高。 同时, 吸收各地诗词学会会长以及创作有成就的五十至六十年龄段的诗家担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目前, 中华诗词学会拥有一万多名会员, 加上各省、 市、 自治区、 各县诗词学会的会员,估计达百万人以上。陈友康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 (载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6 期) 说 “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已达十余万”。 这可能是当今中国人数最多、 人员身份最复杂、 创作水平最参差不齐,但组织活动最频繁的诗群。 中华诗词学会系统仿照中央与地方关系, 虽然没有政府上下级的组织关系,却有类似的意识, 党政与学会之间一直含有某种互相支持、 互相配合的关系。 以 “学会” 名义进行的上下或平行往来接待比较频繁。 这是中华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组织系统, 与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关, 也与现代交通、 通讯技术有关。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刊物 《中华诗词》 杂志创刊于 1994 年。 它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当代诗词月刊, 面向国内外。 2003 年改为月刊, 目前发行近 3 万份, 发行量已居国内外所有诗词报刊之首。 20 多年来, 《中华诗词》 发表诗词 16 万多首, 诗词评论 200 多万字。
2. 自由结社诗群。
     这是一些或承家学, 或凭天赋, 或从名师, 诗词造诣比较精良, 较早在诗词界脱颖而出, 获得较高诗名, 因而对诗词艺术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诗人。 这些诗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在诗词思想观念和艺术观念上都崇尚自由独立, 与 “学会诗群” 最大的区别是与党政体制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 不太愿意紧跟“主旋律”, 通常自命清高, 不尚谦虚, 喜欢以诗会友, 自由结社, 互邀采风, 比较矜持地互相延誉捧场, 善意地互相维护一方诗词名家的形象。 本文称之为自由结社诗群。诗人自由结社, 始于宋、 元时期, 唐代以前不曾有诗社。 元、 明、 清代的诗社, 全都是声气相同的诗人们为切磋诗词艺术而自由结成的松散诗词群体, 绝对没有中华诗词学会那样意图系统化认证管理的全国性诗词组织。 相比之下, 自由结社是传统的延续, 或许更符合兴观群怨的诗歌文化传统。20 世纪 80 — 90 年代, 全国各地一批青年诗人脱颖而出, 亟需提高知名度、 扩大影响。 当时能发表格律诗词的刊物很少, 年轻的诗词爱好者凭借 《当代诗词》 (季刊, 创刊于 1981 年, 由广东诗词学会主办, 是 1949 年以后大陆第一份格律诗词刊物)、 《诗词》 报 (半月刊, 创刊于 1984 年) 等媒介互相结识, 由于网络尚未普及, 所以交往方式仍主要是书信往来, 酬赠作品, 然后组织聚会交游。 在李汝伦、张作斌等前辈诗家支持下, 1987 年 9 月 6 日在广州成立了大陆地区的 “后浪青年诗社”, 推举年轻的女诗人周燕婷任社长, 40 多位成员几乎囊括当时全国各地崭露头角的青年诗词才隽。 据当事人介绍,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台湾在 70 年代已经有了 “后浪诗社”。 他们自筹经费办社刊 《后浪新声》 (这个刊名本是 《当代诗词》 的一个栏目名称), 开始几期是油印本, 每年 3 — 4 期, 坚持了 4 — 5 年。不久, 其他省市也出现了自由结社的诗词社团, 如北京青年诗社、 春华诗社 (南京)、 中镇诗社(山西)、 野草诗社、 钱塘诗社、 岳麓诗社、 洞庭诗社、 太白楼诗社、 东坡赤壁诗社、 江西诗社、 春申诗社、 嘤鸣诗社、 银杏诗社、 燕赵诗社、 甘棠诗社等等。 这些自由结社的诗词社团有共同的方式和特点:不向政府申请注册、 审批, 成员不限地域, 广纳四海诗才, 同一诗人可能加入不止一个诗词社团。
     从青年到中年, 各地颇具才华的青年诗人迅速成长。 1996 年, 毛谷风、 熊盛元主编并自筹经费出版 《海岳风华集》,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线装竖排本。 此集由当时已称 “名宿” 的 18 位著名学者诗家担当顾问, 如施蜇存、 钱仲联、 周振甫、 启功、 孔凡章、 程千帆等, 顾问们举荐裁选, 从当时活跃于诗词界的中青年诗人中精选了 33 家 631 首诗词。 此集选裁颇重艺术水准, 因而受到诗词界好评。 1998 年又出版了平装修订本 《海岳风华集》, 入选诗家扩大到 52 人 (女性 11 人), 作品增至 1191 首。 《海岳风华集》 的出版, 有力地推出了当时中青年中的一批实力派诗词家, 他们可称为 “海岳风华” 诗群, 其中的优秀者迅速被诗坛各方认可和尊重。 在其后十几年间, 这些诗家中很多人成长为各地诗词界的 “地标” 式人物, 他们评议诗人诗作、 参与诗词活动、 或者设帐传灯收徒授艺, 对当代诗词艺术影响深远。
     2010 年 11 月 16 日, 王翼奇、 杨启宇、 熊盛元、 刘梦芙、 段晓华、 龚鹏程六人发起创立的持社在四川乐山成立, 首批社员 (齿序) 为: 陈永正 (顾问)、 王翼奇、 滕伟明、 王邦建、 蔡淑萍、 杨启宇、王玉祥、 熊盛元、 王蛰堪、 刘梦芙、 陈仁德、 段晓华、 王燕、 龚鹏程、 吴金水、 汪茂荣、 魏新河、 景蜀慧、 张青云、 潘乐乐、 陈伟。 其中有 12 位是 《海岳风华集》 初版成员。 当年的中青年已是中老年, 多为当下诗词界大腕。 持社之名取自 《文心雕龙·明诗》 “诗者, 持也” 之意。 《持社成立启》 云:吾侪值兹大雅衰微之世, 取诗持人情性之义,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斯乃匹夫之责, 议定本社简章于下:
一、 凡志在复兴诗道, 为人诚信, 行事笃实, 诗词创作与学术研究有相当造诣者, 得为社友。
二、 社友自愿结合, 同德同心, 戒虚声, 绝伪学, 切磋诗艺, 持之以恒。
三、 创办社刊, 继承弘扬传统人文精神与高雅艺术, 登载近百年来纯正之诗词作品与理论文章。 不参与任何涉及个人之争论。
四、 自筹经费, 每年定期聚会。 条件成熟时, 举办高层学术会议。
     公元二 0 一 0 年十一月十六日同人聚于乐山, 协商推举杨启宇为社长、 段晓华为副社长; 熊盛元为主编、 刘梦芙为副主编; 聘请陈永正为顾问。 复于十八日登峨眉金顶, 宣告诗社成立。诗社这个名称意味很好, 是持续传统诗词文化之意。 其社刊 《爽籁》 由熊盛元任主编、 刘梦芙任副主编, 与段晓华、 杨启宇、 魏新河组成五人编委会, 已由巴蜀书社出版二辑, 繁体字横排版, 所收作品限用旧韵, 强调本色、 正宗, 以持社社员为主, 兼收少量诗友之作。 持社对诗词艺术品味和品质的倡导, 无疑是中华传统诗词艺术在现代发育和存续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由结社的诗词社团日渐增多, 规模、 结构、 运作模式、 活动方式各不相同, 少数也注册登记。 如北京中华诗词研习会, “是由当代一批优秀诗词家、 学者和传统文化推广者发起……经有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的诗词学术团体。” 其社刊 《诗词家》 双月刊有国际标准刊号 ( ISSN2305-1906 ), 创刊于 2013年, 该刊追求 “较高的文化口味, 清雅的诗词格调”。
     海外诗词社团也与日俱增, 如美国四海诗社、 全球汉诗总会、 泰国泰华诗学社、 马来西亚槟城诗社、 新加坡新声诗社、 日本樱林诗社等。
      自由结社诗群与学会诗群、 学院诗群、 网络诗群有比较密切的身份交集和活动交往, 往往与中华诗词学会系统联合出动四处采风, 或组织赛事担当评审, 或受聘于大学担任一些弦歌课业, 或在网络上充当顾问导师。 自由结社诗群的诗词造诣和水平受到诗词界最普遍的尊重和认可。
3. 学院诗群。
      大学教师中的诗词作者及其学生。 这些人因教学科研课业所累, 虽然爱好诗词却不能投入很多精力, 因而作品数量较少, 水平也如社会各行业诗词爱好者一样参差不齐。 因教学、 科研工作所累, 亦因诗词天分和修为所限, 多数人既不亲近各种诗词组织、 诗词社团, 也不常参与诗人的采风、 雅集等活动。 比起民国时期大学教授诗人, 数量既少, 文化底蕴和诗词造诣也明显不如。 但少数诗才较高诗词水平比较优秀者, 或亦走近自由诗群和学会诗群, 甚至在各级中华诗词学会担任理事或副会长等职务。 有些教授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开设诗词写作课程, 指导学生诗词社团。 比如近几年日益引起各方关注的“中华诗教学会” 的组成就是高校教师诗人, 本文称之为学院诗群, 包括其学生。近几年高校学生诗词社团渐多, 比如中山大学的岭南诗词研习社、 北京大学的北社、 清华大学的清莲诗社、 北师大的南山诗社、 首都师大的鹿鸣诗社、 复旦大学的古诗词协会、 武汉大学的春英诗社、 华南师大的召南诗社、 韩山师院的馀社等。 其中岭南诗词研习社已有十年社龄, 四校区都有分社, 主要研习格律诗词, 指导老师有陈永正、 张海鸥等十几位学者诗家, 还有校外一些著名诗词家。 有定期社课、不定期诗词活动, 每年编辑出版一期社刊 《粤雅》、 举办一次 “蒹葭杯诗词邀请赛”, 协助中华诗教学会主持的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的一些具体工作, 已历八届。 2009 年曾荣获中华诗词研究院颁发的“传灯奖”, 是全国高校学生诗词社团唯一获此荣誉者。 上述几所大学的诗教工作, 反映了传统诗词教育目前在高校开展的情况, 并具有引领和示范大学诗教之意义。 学院诗群成员与学会诗群和自由诗群也不乏交集和交往, 在诗词教育事业方面, 学院诗群会寻求与诗词界各方合作, 以利于学生直接受益。 大学教师中有一些中老年诗词爱好者, 由于生长于特殊时代, 未受过正规的诗词写作教育, 如学会诗群一样, 主要以毛泽东诗词为模仿范式, 写作风格呈现出 “老干体” 风味, 甚至影响到青年学生。
4. 网络诗群。
      网络诗词随网络普及而兴, 是近十几年间的事。 诗词爱好者在网络上需要公共认可的诗词园地, 因此便有人建立诗词网站, 办得不好会无人问津, 办得好就有凝聚力号召力, 从而声势日隆, 比如中华诗词网、 中华诗词学会网、 中国诗歌网等。 近十余年间, 诗词网站渐渐增多, 这些网站并不只是发表原创作品的园地, 也是诗词文化传播之窗。 比如广东张驰主持的中华诗词网, 该网站已超过三万个网页, 元代以前的诗词作品和诗论文章收罗齐全, 也收集了很多当代诗词作品集, 一些著名诗词刊物如 《江西诗词》、 《深圳诗词》、 《上海诗词》、 《中州诗词》、 《昆仑诗词》、 《八桂诗词》、 《夏风》、 《西溪吟苑》 等, 都通过这里发布电子版。 注册会员超过 2.9 万人, 是最大诗词网群。 日发贴 3800 篇以上, 一般在线有3000 人左右, 高峰时在线超 18000 人, 日点击量超过 17 万次。网络诗词作者人数目前至少十万以上, 身份复杂, 文化水平和诗词水平差距极大。 由于网络技术所限, 所以网络诗人比较年轻化, 中老年是少数。 网络是一个方便自由交流的平台, 每个人都可以比较自由地发表作品, 无须像刊物发表那样须经别人审查允准, 因而网络诗词有更多的平民化、 自由化倾向,也有标新立异倾向。 作品水平则优劣混杂, 泥沙俱下。 网络诗群熟练地利用网络发表诗词, 阅读诗词,广交诗友, 自由切磋讨论, 对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是一种很给力的推动。 其中一些天分高、 诗词修养优良者, 会迅速获得群体认可, 成为网络诗词 “大 V ”。网络诗词已进入学术研究视野。 如李瑞河、 陈建福 《网络诗词简论》,对网路诗词的起源、 发展、特点、 不足进行了学理化探讨。 马大勇 《第三只眼看网络诗词》 认为网络诗词有 “悲悯凝重的人文情怀、 自由多元的思想取向、 守正开新的艺术追索”。檀作文也是较早关注和研究网络诗词的学者诗人。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小怪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友谊之花 男 6岁
诗坛版主
注册日期:2017-05-02
最近登录:2023-08-20
作品数量:498
空间人气:325552
粉丝人数:22
关注的人:1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