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体会
论诗
发布于2017-08-04 08:47 点击:1197 评论:0 作者:友谊之花(acacia)

《论诗》 

      诗之所以为诗,首先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美。这种美,由文字而承载,凝结世间一切之美,回荡在文字的跳动之间,散发在世间万事万物之上。诗之美感皆出于心,也正如世间万物之美,皆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对话。诗之所言,即是心中所感,用一种优美的形式而感之,陶醉的是心灵,抚慰的是人生。所谓论诗,就是在论美。学习写诗,也就是学习塑造美的方法与途径。一花独秀不是春,让所有爱诗写诗的人,都能懂诗,都能写出好诗,才是真正的春色满园。多培养一个诗人,就能多造就一方诗园。每个诗人都是点缀身边以及社会的鲜艳春花,每个诗人所鼓荡的都是美的春潮,如果这个世界是个人人都可创造诗意的世界,那么将是多么美好的人类家园。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成为诗人是不可能的事,所有的爱诗人都能成为优秀诗人也是不可能的。有人说,诗词不过为一文之体裁也,是一言情言志的文学形式,非!这种文学形式表现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传递着一种人类普适的美感,是人之本性与世界万物互相呼应的一种脉动。它不要求你信仰什么,它只要你优美地表现出你自己。人类与自然的区别在于人有灵魂,人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情有理,人有将自己的情感挥洒于天地的能力。人之为人,就在于这种具有诗感的本能存在。来于自然而超脱于自然,升华灵魂而美化于天地万物。对这种极具人文性质的美学推广,不是宗教,却远胜于任何宗教所带来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不论哪种宗教,所有的宗教都会给人一个梦想,那理想的未来是如何的美妙,如何的可以让人享受永世而不灭。这种美好的梦幻是每个宗教必然的传播手段。而诗词语言之美学不是梦,它是让你立即可以享受到的美好,而不需要渴望来世那么遥远。    深谙参透诗学之美,无疑也是参透一种人生之道。对任何宗教的信仰我们不置比较和评论,但是我认为,享受现世之美才是真正的人生大道。把握好现在,才可以把握住未来,这是因为,所谓的未来,皆是由每一个“现在”所组成。没有昨天,哪来的今天?没有今天,谈何明天?让今天的我们充满诗意,那么回首我们的昨日也是诗意的昨日;让今天的我们充满诗意,那么展望我们的未来也必将是诗意铺就的未来。诗意不仅仅等于诗文,诗意是跳出诗文而充盈在人生每个角落每个片段的精灵。悟破诗道则人生可如诗,割裂诗文与人生的关系,则即使写诗也无诗。 所以,推广诗学,就是普及一种美,就是唤醒人们心魂深处的那个美之精灵。可以不去写诗却不能不爱诗,可以不去读诗却不能不懂诗。诗,寄托于语言而绝不拘泥于语言,诗意,回荡在心底而秀于天地之间。爱诗是种必然,正如爱美是个天道。不论写诗还是读诗,这种美的创造与享受是我们应该享有的天赋权利。

      诗文有形而诗意无形,阅读有形之诗文,在于品味无形之诗意。其诗的无形之魅力借助于有形而挥发,有形与无形,没有谁高谁低的区别。有形即是无形,无形即是有形。重视诗之有形之文,就是重视诗之无形之意。此为自然之理,此为哲学真谛,此为诗学要旨。借用武学上的一句名言“习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招一式都得从扎马步开始练起,“内练精气神”要依靠“外练筋骨皮”来实现。学诗也亦然,诗不重体形,诗意无影踪。学诗学到深处,方知中华文化的内涵本质都是一样的。文即是武,武即是文。学诗学到深处,才可以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学诗,学的其实不是仅仅的诗文规矩。何以为规?何以为矩?还是借用武学道理来言,套路是死的,实战是活的。拳法是死的,见招拆招是活的。不论是武学还是文学,其实都是在有形和无形的互相变化而得之。没有套路的熟练,就没有实战的应对,拘泥于套路而不善灵活用于实战,那套路则又成了花架子。再看其他诸般各种学问,无非也是此理。诗之文法就是“形”,形的变化就是“意”,意由形来却又生形,意在形中却又造形,此中妙意,不深思而无法体会其中的妙趣。悟得其中三味,当可摘叶飞花,当可万物皆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种妙意,被佛家借去便是佛理,被诗家摘来便是诗理。被我们化而用之,则是人生之理。不论是谁家,又有什么分别吗? 言及诗法,便是说的诗“形”。其形也非为形而形,一韵一律皆有来由,一章一法尽是天然。韵律解之便是天籁,不得而知则成枯槁。到底是天籁还是枯槁,其实也不在于韵律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伯牙的娓娓瑶琴之音,弹于子期,那必然是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如果去牧场弹于牛群,那则是对牛弹琴。我们去选择做一个知音解音人好,还是选择去做一头茫然无知的牛更好?我们很难相信钟子期不谙熟音律而听得懂俞伯牙之琴音,知其律而慧于心,自然解其音。捕其音符而化其琴意,才能还原成那巍巍高山乎,涓涓流水乎。我们再看,伯牙之弹琴不就是在写诗吗?子期知音不就读懂了他的诗吗?琴音有声,声即是形。琴感无形,便是诗意。世间万物皆美好,世间美好皆是诗,世间有形皆无形,世间无形即是形,这种无形的曼延传递,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诗意!如果把诗律的平平仄仄的排布看成框架,那就是约束我们诗意的绳索,它会让我们思路窒息而扼杀诗意的。如果把这平平仄仄看成是音乐般的节奏鼓拍,那么带来的就必然是一种无形的快感。这种快感的另一个名字,它也叫“诗意”!用这般的心态看待声韵平仄、看待押韵、看待对仗、看待章法、看待每一个字的提炼和推敲,就是看待诗文之有形。如此看了,便看得到它渐渐地化于无形之中。而我们一旦陶醉在这“无形”之中,那将得到的是一种大快意的享受。“天籁”和“枯槁”,就是可以这么神奇的变换的,这个变换过程本身,又何尝不是我们感受到的诗意呢?忽然想起了一个词儿---“辨证法”,竟也是很有微妙的诗意感觉。我之心愿在于讲诗理,在于这种学诗或品诗的美妙之享受。我把它看做是一种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智慧。分享这种智慧,就是渴望看到世间充满更多的诗意。品味我们走过的人生之旅,用诗意的眼光去品味,或悲或喜都是诗。品味我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品味我们身边的每天平淡无味的事情或过程,它们或许就忽然不平淡起来。熟人间的点头一笑那是亲切的难得,陌生人间的擦肩而过那是一种缘分,一滴从天而降的雨水是上天的恩赐,一缕山间吹来的秋风带来的陶渊明的南山菊酒香。诗意地看待世界,世界必然会赠送给你无尽的诗意灵感。
     诗意的品味人生,人生必然不会乏味的虚度而茫然。把诗的境界从诗文里跳开去,采天下之风入我怀,那么,笔墨点滴皆可成诗,断然不会有那种辞穷意尽的窘迫。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讲诗论诗的同时,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种诗意的品味是不尽的……。

赞 评论 转发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友谊之花 男 6岁
诗坛版主
注册日期:2017-05-02
最近登录:2023-08-20
作品数量:498
空间人气:332251
粉丝人数:22
关注的人:1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