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考察归来增删版《尹珍长歌》
一 序 章18
东汉牂牁尹夫子,求学弘道振乡邦。
虽生僻地毋敛坝,却富侠气胆无双。
北游千里学中国,南归故里开大荒。
先师智慧不世出,献策平戎入朝堂。
务本精神先师传,黔渝川滇文同源。
师生公元七九载,华阳国志有言传。
曰师幼有凌云志,弱冠亦敢走中原。
自承使命人称颂,为洗陋愚出大山。
千里拜师求发展,归建草堂三间连。
堂中塑像精魂在,墓庐毗邻学馆边。
砚池尚有墨渍留,文塔犹遗古残笺。
真州山水自来秀,西南文教源正安。
后贤皆尊先师名,凡属牂牁旧时县。
天纵英才非凡人,望重学高德垂范。
正安世代宏师志,尊文重教出俊彦。
师之事迹有书载,更兼乡民口耳传。
若无尹子当年苦,正安文化怎称先。
大德之名实无愧,今作此歌颂圣贤。
二 祖 籍8
师祖原居犍为郡,时在汉武元鼎间。
唐蒙受命拓疆土,出使夜郎营西南。
为破匈奴联西域,挥刀百越过且兰。
且兰被平置牂牁,下领十七有毋敛。
再迁豪族大姓来,固边实疆谋划全。
龙傅尹董本世交,四姓同迁不孤单。
互通婚姻宗族旺,生息数代枝叶繁。
朝廷早颁推恩令,令守其地护边关。
三 降 生26
一百九十余载后,章帝承统尊儒先。
尤重农桑轻徭赋,又兴水利引甘泉。
与民休养国称富, 偃武修文经济繁。
初期国无饿殍景,劝耕更励开荒田。
廪实仓满承平久,忽然灾变人心颤。
时为建初己卯岁,红马山崩裂石岩。
石大如斗脱疆下,奔入河中卷巨澜。
五月榴花竟不艳,严冬却发并蒂莲。
种种异象人慌恐,又传龙塘浪滔天。
马挞食人屡为祸,过往官民不敢前。
请来巫师卜一卦,预显文星要下凡。
民智若开文教盛,岂任妖孽再剥盘?
丰衣足食不上供,山魈水鬼心岂甘?
故弄玄虚唬民众,文明之光岂可拦。
师岀娘胎更怪异,日隐高空如暗天。
暴雨只围房院下,雷公电母屋顶旋。
顶箐浓云如泼墨,云中隐隐似藏仙。
阵阵妖风掀屋瓦,护院家丁心胆寒。
忽然一道金光下,人呼畜叫禽翩翩。
尹母受惊胎气动,尹父疾声呼丫鬟。
快将稳婆西厢唤,自跪中堂神龛前。
苦祈苍天垂恩典,务期母子两得全。
房中忽传婴儿啼,声音洪亮震房檐。
瞬时雨收云四散,风清气朗天更蓝。
师出娘胎见风长,额高嘴阔脸面圆。
掌厚脚长发清秀,鼻直腰挺肩膀宽。
四 幼 年22
日月如梭七载过,七岁已能诵诗篇。
其性沉稳不多语,亦不顽劣生事端。
喜看家兵舞拳棒,依样画瓢石锁搬。
常缠娘亲故事讲,每随阿爹巡衢关。
勤学善思总发问,爹娘无解愧心肝。
爱抱不平求对错,常效成人正衣冠。
入塾之前得母教,日能背诵数千言。
尹父送师入塾去,塾师一试暗呼天。
过目不忘非传说,读书专注犹似玩。
入庠十年书读遍,无书可教塾师难。
塾师问师蓄何志?师答文武要两全。
如壮体魄须习武,又要学文远愚蛮。
读书万不可死读,脱离实际似空谈。
塾师见师志鸿鹄,告师有儒已通玄。
中州大儒许叔重,学识独步知毫巅。
治学严谨四海闻,京都士子众口宣。
经学无双帝亦誉,权贵早崇蛮夷传。
师归府中暗自想,若拜名师要步先。
牂牁地僻风气陋,只能远走去中原。
先师时年刚弱冠,风华正茂美翩翩。
能言善辩交游广,众赞他日乘玉轩。
英才终非池中物,鲲鹏岂伏蓬雀间。
五 立 志22
大志决时知友辈,双亲闻之涕泪涟。
爹娘视儿如珍宝,不舍母泪已长潸。
孩儿何忍远方去,设若有失家怎全?
先师叩首将言进,爹娘无须把心担。
毋敛蛮荒因少智,京都开化定多贤。
若不图强学先进,终究困死大山间。
况儿自幼习剑术,去岁助舅将贼歼。
不愿苟且混时过,要做尹家好儿男。
儿闻洛京风物盛,正好见识走一圈。
他日学成归乡梓,岂不光宗留美谈。
尹父听言无话驳,唯有点头嘱早还。
他乡虽好切莫恋,故土虽贫切莫嫌。
更嘱书僮严护主,照顾公子莫贪玩。
仆人牵得骏马出,更赠五铢钱若干。
鞋祙衣帽当多备,衣衫勤换莫久穿。
方竹笋干不能少,荈诧木瓜多几篮。
毋敛山珍採不易,难得品尝见亦难。
选作礼品定适当,赠师送友结心欢。
途中行走当谨慎,时时警醒保安全。
天暗须知早投宿,入夜不可晚睡眠。
吾之叮咛当谨记,勿使汝母心倒悬。
先师上马辞亲友,挥鞭率僮别家山。
六 求 学10
途中滋味惟意会,路上风尘难言传。
过境巴国遭匪扰,乘舟鄂水遇贼缠。
披星戴月山复水,饿吃干粮渴喝泉。
迎风冒雪抒豪气,清容秀貌变憔颜。
临难不生退缩志,马背才离又上船。
蛇虫虎豹未曾惧,学不成名誓不还。
花败叶落有惜语,夏去冬来无怨言。
马不停蹄恨昼短,洛京渐近车马喧。
路上年余未酣睡,僮病马死两三番。
回首行程方知险,今幸道尽力未殚。
七 拜 师24
中州风物殊毋敛,下马与僮仔细观。
九州客商多聚此,南北贸易人有钱。
日晚入城才驻马,寻得客栈将身安。
店中有客流氓性,眼斜牙黄脸半瘫。
借酒装疯院中逛,满口醉话以发癫。
见师询人语音异,鞋破帽旧衣不鲜。
欲戏先师寻乐趣,喧哗围人现几圈。
师见来者心不善,转身握拳把腿弹。
再将腹收马步站,右肘顺击左臂弯。
旋退三步复拱手,随开敏口吟诗篇。
又叫书僮呈纸笔,执笔书字力透笺。
斜睨众人再挥毫,笔下龙蛇欲飞天。
神色自若斥地痞,语调铿锵自悠闲。
以貌取人真鼠辈,如再胡闹赠尔拳。
店家闻声驱众散,趋前问名绽笑颜。
僮告店家勿轻慢,师出豪门家西南。
道真乃字尹为姓,远来京都寻师参。
若识许门盼引荐,功成自会把钱捐。
喧声早引店外客,胸飘美髯气如仙。
默默不语观师貌,又将师字看一番。
方与店家窃窃语,轻轻抚掌拍师肩。
微微颔首轻启口,尔生与吾算有缘。
时机到时当再见,尔有慧根实不凡。
言罢岀门扬长去,师愣原地脚不搬。
八 读 经28
一晃来京三月过,屡访不见颇心酸。
钱尽店家多催赶,家乡惜远无后援。
许府闭门故不理,门子脸冷更难缠。
先师垂头虽丧气,却未彷徨不改弦。
徘徊许府昼夜守,苦等门开心如煎。
京城大儒许夫子,闻师坚守心生怜。
嘱僮引师入府来,堂前相迎趋步前。
四手相握恨见晚,谈经论道金乌残。
夫子敞怀告师语,当初见尔不虚谦。
京都本是龙虎地,挫尔锐气让尔蔫。
无我方能成其大,有畏才可步高端。
沉淀三月为尔好,尝味闭门羹几番。
进吾门中当勤学,尤盼他日齐吾冠。
尹子下堂重叩首,连呼三声谢成全。
自此追随许叔重,得进书山勤攀援。
先授五经异义卷,再把说文解字传。
潜心研究篆隶体,又习孝悌忠信篇。
系统精读诗三百,儒家经典全学完。
十义精修七情治,五常最崇仁居先。
叔重见师勤且苦,时时留师共进餐。
师感夫子情义重,杂务尹子一肩担。
荈诧沏好时时献,夫子饮后精神添。
更进木瓜润师喉,释疑解惑口不干。
入厨熬汤方竹笋,许家食罢赞连连。
劈柴浣衣师亦做,晨开轩窗晚关帘。
五经不久熟胸内,进步神速称精专。
夫子赞师好悟性,辩析义理不走偏。
师之手稿常翻阅,说文解字师助编。
九 新 婚10
师有掌珠聪且慧,才可咏絮态丰妍。
年方二八仍待字,赏师才华每嗟叹。
常托明月寸笺付,待月高天待月残。
月下花前约同步,后园阁上共倚栏。
芳心早动赠罗帕,尹子魂惊未狂狷。
许女见师似无动,胸中愁生似烟岚。
情愫更如藤蔓长,心惧父责身恹恹。
许母心细目如电,欲为爱女作引牵。
内堂召师试师意,师羞嚅语愿双鸾。
作婿许府称双璧,共赴良夜渡飞仙。
十 归 乡10
离家时久乡愁涌,冬去春来花又繁。
欲省双亲归不得,只缘新妇诞孩男。
许翁犹爱此麟儿,嘱仆勿懈看护严。
一晃随师八九载,心念故土欲家还。
正惜殇帝晏驾早,皇袍又轮刘祜穿。
尊号安帝十三岁,丁未改元永初年。
师辞许府归故里,许氏娘子随来南。
归时不走来时路,绕道番禺坐商船。
妻儿丫鬟共僮仆,顺风一途赖巨帆。
上岸驱车急赶路,归心似箭不能眠。
十一 护 鹳16
从来未把初心弃,历尽艰辛终如愿。
不羡富贵金玉梦,誓为故土起文澜。
亲建草堂兴庠序,校舍临河有三楹。
初始收徒三五人,不改其乐一瓢箪。
闲时亦喜带徒游,爬坡下岭走河沿。
一日坝上观风景,有树甘棠枝叶繁。
上有鹳鸟筑巢居,数枚鸟蛋在巢间。
众徒趁师汲水去,顽皮取蛋作盘玩。
母鹳归巢绕棠树,如泣如诉似求还。
师闻鹳声悲伤甚,询徒方知惹祸端。
急命送蛋归巢内,未久有鹳翔高天。
最奇一蛋已煮熟,不解孵活命未残。
皆言赖师仁感化,起死回生未有难。
百姓自此敬先师,风折棠树未柴爿。
山水灵秀老鹳坝,连绵十里富群山。
棠树犹在非传奇,细究深研有内涵。
十二 助 学26
另有传说流龙江,一徒缺课未呈函。
遍问诸生皆不晓,无故不来定有原。
师待天昏探徒去,锁挂门上人不见。
询邻知欠朱财谷,已欠四石贫何堪。
唯有以房作押抵,无处可住岩洞搬。
此屋本值钱千文,以少吞多无复贱。
师赴岩洞作慰问,徒伏师怀泪潺潺。
全家齐悲诉苦情,师愤且悲心难安。
抚徒之额告勿急,吾将设计让尔还。
不意朱财亦遇巧,修宅欲占邻人田。
邻家不肯成人美,拒让之言传三湾。
朱财欲请师解困,请师路上作详谈。
言师若劝邻换地,不阻吾家修房院。
玉成之时当厚报,愿将猪羊赠一圈。
师心暗喜故装憨,对朱交言说难办。
邻家有亲衙门走,见多识广亦富胆。
汝若多舍钱与谷,修书递郡可打点。
但郡最恨人不义,若知汝瑕岂敢骗。
贫家借汝四石谷,汝竟收屋把贫赶。
最恶以少而吞多,郡公若知必有患。
汝若速将过失补,许人暂欠把屋还。
吾修书将汝善呈,此事或可有转圜。
朱财拈须暗自想,设若被责哪有脸?
再兼姻翁亦递话,房修不成姻亲免。
掂量再三决心下,请师务必要成全。
师递一书求官助,事成三方各自欢。
十三 仗 义14
隔山土财闻此事,欲借师路与官攀。
官商勾连谋大利,遣仆请师递名片。
请师至府题府名,师鄙其俗要六万。
土财嫌贵问半可?师答予六汝偏三。
汝半吾半亦公平,挥毫立就多财院。
尹珍之名却不落,让尔心机枉浮现。
管家见此急告主,言师故意将主酸。
师答事前曾有约,若要落款需补钱。
院名可题款难落,附庸风雅反玩奸。
土财整衣复拱手,脸有愧色献铜钿。
师再提笔将名附,一块大匾现众前。
字如行云复流水,土财常夸识圣贤。
每写书法赠四邻,名声渐大远近传。
乡民有事求夫子,释疑解惑从未烦。
十四 出 仕8
倏然授业十余载,学子前后有百千。
地方陋习喜革变,成就入目堂上官。
时值安帝易年号,永宁改作建光元。
太后寝疾赦天下,帝诏各地荐能贤。
牂牁无复旧年陋,士子逐年有递添。
若无先师倾力教,焉有毋人气如兰。
郡守奉诏辖地选,仔细甄别考察全。
郡人公推师最当,官无异议举孝廉。
十五 题 石28
身处遐裔能自振,樵鲁俗变彬雅观。
四十余岁功名就,各地皆邀呈锦笺。
此夏荔波及曲靖,他春平越又思南。
梵天净土多时驻,印江铜仁一线牵。
授业解惑累加累,移风易俗年复年。
相邀之情谁最切,钦恭敬羡数南川。
屡次问师何时至,师答寿迈五十三。
身忙事乱不得己,壮志雄心践诺言。
城西五里虹桥处,在此江流现回环。
师于此处六经授,雀鸟尔时亦不喧。
恍知尊卑和贵贱,如懂妙义与微言。
田翁樵客齐听讲,凤嘴江头景色妍。
合邑尽承师之教,一瓣心香四里传。
豪族争请师作客,受请多家未得闲。
一程往北数十里,当方大姓擅弄权。
能和内史通款曲,且借王师铸私钱。
富可敌国谋佞誉,为父营墓凿石岩。
洞窟一壁共九个,西高东低门朝南。
七窟宝物作陪葬,事死如生比生前。
欲求基业万世守,尤盼留名耀家山。
请师题字居中窟,正是阳嘉第二年。
作直四萬藏何义,师心或指理念偏。
爱惜民力方为本,尔父怀璧怎长眠。
谆谆教诲民已醒,师方动念别南川。
邑人探知师欲走,欲作挽留把路拦。
知师乃为书家圣,尽求墨宝润心田。
可惜代远全亡佚,无复遗留后人看。
幸有崖墓石刻在,河沙村里迹未湮。
十六 享 誉6
前有舍人作待诏,武帝建元亦称贤。
作注尔雅有三卷,释经为始留残篇。
盛览得称饱学士,表字长通葛洪言。
西京杂记载事迹,赋学相如能并肩。
舍盛同辉牂牁郡,两人皆慕文君颜。
二百年后师名显,牂牁同誉号三贤。
十七 灭 贼14
师享大名不自满,不成通儒心不甘。
纬谶之学当世盛,攻坟究典务必全。
时移世易形势变,豪族割据把地兼。
大姓筑城把族护,宾客部曲招万千。
牂牁群雄趁乱起,龙傅尹董脸互翻。
朝庭调解亦不听,矛盾激化战幕掀。
毋敛各地乱尤甚,数匪互斗致民怨。
先师举家渡渝水,率族避险居巴山。
傅董二族竟忘义,不顾世交争土田。
龙姓人少滇中走,自知力薄远祸端。
师奔绥阳投旧友,旺草讲学隐三年。
后游各地察匪患,结交英才终遂愿。
共画良谋献奇策,郡公暗助全走遍。
维护国家成一统,贼酋授首震三关。
十八 建 功20
才喜家乡无战事,又闻武陵贼寇叛。
国遣应奉作太守,说降詹山遣众散。
南顿才俊应世叔,岀身世家权未专。
读书五行能并下,顺叠郴奉四世鲜。
家学渊源经历广,数代为儒亦为官。
博闻强记似神人,犹传门缝记半面。
曾著感骚三十卷,因以自伤奉屈原。
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事尝删。
车骑将军名冯绲,求奉助力灭蛮藩。
司隶校尉因功授,督察官吏不畏权。
执法严厉求公正,复精图纬有深研。
先师托人早致意,击贼相见武陵蛮。
以大事小师作徒,师侍应奉忘暑寒。
尽得真知有大成,乃为今之傩戏源。
驱瘟避疫通神鬼,时过百世仍流传。
许氏见夫久不返,孤愁递信盼婵娟。
本欲归乡应奉挽,劝师助国共赴难。
大义之言情切切,何忍自去留师叹。
应奉荐师尚书台,时在顺帝阳嘉间。
尚书丞复尚书郎,政声卓显绩非凡。
十九 辞 官20
可惜传蛇倾帝座,又复清流少潺潺。
汉帝失德行党锢,不勤政事频改元。
国事日日渐荒废,又迷女色复童娈。
牝鸡司晨频频岀,不祥景象非一端。
外戚专横神器动,九州纷扰不尊天。
梁冀跋扈遭诛杀,单超合谋又夺权。
卖官鬻爵帝不禁,察举非人祸乱源。
下诏各郡荐贤人,师上名册入金銮。
帝问何策可安国,师答除宦禁集团。
应奉承诏书又荐,颁发恩旨去军前。
军帐作幕听调用,湖湘贼灭帝都还。
论功行赏授荆州,荆州水患民多怨。
朝庭无计解众困,豪族乘乱霸田园。
师巡各处把民救,刺史虽尊独撑难。
政令属下总阳奉,致使贼焰又复燃。
递书三上平戎策,无一回复心渐寒。
有心杀贼恨无力,民不聊生难回天。
荆襄民变贼焰起,乱局无治决意还。
归来家乡行旧事,重开学馆育童顽。
奉献一生如蜡炬,胸怀大爱似春蚕。
二十 成 贤10
道齐帱载比孔子,斯文在兹光映天。
远至滇越近旺草,巴山黔水又蜀南。
伟儒宿学皆钦仰,文化繁荣此乃源。
西南文教师为祖,遍开桃李万千年。
数地争诵先师德,皆争斯土是故园。
正安得师教化早,人才辈出冠西南。
师灵在天应欣喜,故土士子遍宇寰。
万载教恩如蓉水,千秋风骨似楼山。
楼山巍巍流潺潺,蓉水泱泱纳涓涓。
德泽乡梓千秋在,务本堂高仰云天。
2024年7月10日凌晨2:34分
冯期武
昆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