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致儒先生春游江西诗词-诗赋雅集第373期
发布于2025-04-02 21:06 点击:190 评论:0 作者:诗赋雅集


【诗词作者】

赖万辉,字致儒,男,辛丑年乙未月生,广东五华县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深圳市检察机关资深高级检察官退休。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碧水草堂高级顾问,曾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诗词作品一批。






三   僚   村

致   儒

罗盘开胜境,太极隐玄机。

寸碧嵌家庙,三寮锁翠微。

龟蛇蟠地妙,卦象应星稀。

千载杨公术,堪舆万古辉。


刘立荣点评:此诗以“罗盘”“太极”开篇,点明三僚村作为风水文化发源地的独特地位。颔联“寸碧嵌家庙,三寮锁翠微”以细腻笔触勾勒村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颈联“龟蛇蟠地妙,卦象应星稀”则暗合杨筠松(杨公)创立的堪舆学精髓。尾联“千载杨公术,堪舆万古辉”直抒胸臆,将三僚村的历史价值提升至文化永恒的高度。全诗以“风水”为眼,虚实相生,既有地理意象的具象描绘,又含玄学哲理的抽象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堪舆文化的深厚底蕴。"罗盘开胜境,太极隐玄机",三僚村作为中国风水文化的发源地,在诗人笔下充满了神秘色彩。家庙前的"寸碧"与"三寮锁翠微"形成空间上的张力,龟蛇蟠地的地理格局与卦象应星的玄学思维相互印证。杨公术传承千年,不仅是地理勘察的技艺,更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探索。诗中的"万古辉"三字,既是对先哲智慧的敬仰,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许。



龙   虎   山

致   儒

丹霞凝紫气,道脉此间寻。

泸水漂排筏,悬棺隐碧岑。

天师存剑印,鹤驾渺玄心。

春访仙都境,祥云满袖襟。


刘立荣点评:“丹霞凝紫气,道脉此间寻”以道教圣地的意象切入,泸水竹筏、悬棺奇观与天师剑印的组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熔于一炉。“鹤驾渺玄心”借道教传说,赋予龙虎山超凡脱俗的仙气,末句“祥云满袖襟”更以诗意收束,尽显访仙之乐。诗中“丹霞”“紫气”“泸水”等意象色彩鲜明,道教元素与山水之美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文化的敬仰与神往。龙虎山的"丹霞凝紫气"与"天师存剑印"构成了时空对话。泸水漂流的现代体验与悬棺葬俗的古老谜题在同一片山水间碰撞,鹤驾渺玄的道教意象与祥云满袖的现代心境达成共鸣。诗人以"道脉此间寻"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编织成一首跨越千年的心灵之歌,展现了道教文化在当代的精神延续。




三   清   山

致   儒

紫气绕仙境,三峰并玉庭。

女神春照影,巨蟒破云青。

丹井流霞醉,良朋问道灵。

欲穷玄妙意,一筏渡沧溟。


刘立荣点评:“三峰并玉庭”以拟人化手法状写三清山主峰的巍峨,“女神春照影,巨蟒破云青”则通过神话传说与自然奇景的交融,赋予山石以生命感。颈联“丹井流霞醉,良朋问道灵”将游山与问道结合,尾联“一筏渡沧溟”以哲理性意象升华主题,暗喻人生修行的境界。此诗最妙处在于将三清山的奇绝景观与道教修行的哲学思考相融合,景中寓理,理随景生。三清山的"女神春照影,巨蟒破云青"将自然景观人格化,赋予冰冷山石以生命律动。丹井流霞的奇幻色彩与问道求仙的人文活动相互映衬,诗人以"一筏渡沧溟"的意象,将对山水的审美体验升华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追问。这种由景及情、由情入理的写法,展现了传统山水诗的美学特质。



望   仙   谷

致   儒

春风谷口来,绝景醉心怀。

峭壁飞银练,幽林隐古斋。

苔痕侵篆迹,石径接云阶。

是夕人如织,香飘美食街。


刘立荣点评:此诗以“春风谷口来”起兴,描绘了飞瀑、幽林、古斋的清幽之景,“苔痕侵篆迹,石径接云阶”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末联“是夕人如织,香飘美食街”陡然转入现代生活场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形成独特审美张力。诗中“飞银练”“香飘美食街”等意象生动鲜活,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又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别具一格。望仙谷的"春风谷口来"与"香飘美食街"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峭壁飞银练的自然奇观与苔痕侵篆迹的人文遗迹交相辉映,幽林古斋的宁静与美食街的喧嚣共同构成当代生活的诗意图景。诗人用"人如织"的现代场景解构了传统仙谷意象,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力与包容。



羊   狮   慕

致   儒

云蒸千嶂秀,雾锁万峰奇。

石笋擎霄汉,蝠仙降福祺。

栈悬临绝壑,霞涌忘归时。

欲觅葛翁迹,春山俱入诗。


刘立荣点评:“云蒸千嶂秀,雾锁万峰奇”以磅礴笔势展现群峰云雾缭绕的壮丽,“石笋擎霄汉”“栈悬临绝壑”则聚焦细节,凸显山势险峻。尾联“欲觅葛翁迹,春山俱入诗”借葛洪炼丹传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典故联结,赋予山水以文化厚度。全诗虚实交织,既有宏观的山水气象,又有微观的奇景刻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羊狮慕的"云蒸千嶂秀"与"栈悬临绝壑"展现了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勇气。石笋擎霄的壮美与蝠仙降福的祥瑞形成对比,诗人以"霞涌忘归时"的审美体验,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葛翁遗迹的追寻与"春山俱入诗"的创作冲动,体现了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



明   月   山

致   儒

春光流涧碧,胜境绝岩奇。

玉瀑悬天际,松涛送寿祺。

鹤鸣深谷处,僧定落晖时。

桂影瑶台近,云开月满诗。


刘立荣点评:“春光流涧碧”以灵动之笔开篇,“玉瀑悬天际”“松涛送寿祺”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营造出空灵意境。“鹤鸣深谷处,僧定落晖时”以动衬静,尽显禅意。末句“云开月满诗”以月寄情,暗合“明月山”之名,余韵悠长。此诗语言凝练,意象纯净,通过“玉瀑”“鹤鸣”“桂影”等元素,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诗意世界。明月山的"春光流涧碧"与"云开月满诗"营造出空灵意境。玉瀑悬天的动态与松涛送寿的静态相互映衬,鹤鸣深谷的自然声响与僧定落晖的禅修场景构成和谐画面。诗人以"桂影瑶台近"的意象,将自然之美与心灵境界相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




水墨丹青间的山水哲思

——《春游江西名胜赋得》六首赏析

文 / 龙翔宇


值此季春初始,我有幸收到致儒先生的《春游江西名胜赋得》。甫一接触,便被其异彩纷呈的内容深深吸引。江西的山水总带着几分灵秀之气,在致儒先生的笔下,这份灵秀化作了六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春游为线索,将三僚村的风水玄机、龙虎山的道教遗韵、三清山的奇峰异石、望仙谷的烟火人间、羊狮慕的云海奇观、明月山的禅意月光串联成篇,在水墨丹青的意象中展现着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哲思。

这组诗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江西山水的文化密码,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引领我们感受生活别样的美感。我谨撷取诗作浅析解读,以记所感。


诗人以“风水”入诗,将三僚村的罗盘、太极与杨公堪舆术并置,让地理景观成为文化符号的载体。龙虎山的丹霞与悬棺、三清山的巨蟒与丹井、羊狮慕的石笋与葛翁传说,均在自然与人文的对话中展现出江西作为道教发源地的神秘魅力。而明月山的禅意、望仙谷的古今交融,则暗示着江西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六首诗中,“云”“雾”“霞”“月”等意象反复出现,既是对山水气象的真实描绘,也隐喻着文化传承的朦胧与深邃。诗人仿佛在追问:当我们凝视这些历经千年的山川胜迹时,究竟是在看风景,还是在解读一部凝固的文化史诗?


综上所述,致儒先生的《春游江西名胜赋得》,这组诗以春游为经,以山水为纬,在时空交织中构建起立体的审美空间。诗人既继承了传统山水诗的意境营造,又融入了现代人文思考,使古老的江西山水在当代焕发新生。六首诗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让读者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生命的蓬勃律动。当我们合上诗集,仿佛仍能听见泸水漂流的涛声,看见三清山的云海翻涌,在时空交错中品味那份永恒的山水哲思。


读致儒先生的《春游江西名胜赋得》这六首诗,仿佛跟随诗人的笔触穿越时空,在山水之间探寻文化的深层脉络。江西,这片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的土地,在诗人笔下不仅是自然奇观的集*合,更是儒、道、释文化交织的精神原乡。


江西之美,美在其山水与人文的深度互文。正如诗中所写,无论是“千载杨公术”的玄学智慧,还是“天师存剑印”的道教精神,或是“僧定落晖时”的禅修意境,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而诗人以“一筏渡沧溟”的哲思收束全篇,或许正是在启示我们:唯有以文化为舟,方能穿越时空的迷雾,抵达精神的彼岸。


掩卷沉思,江西的山水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新维度。这或许就是诗歌最动人的力量——让沉睡的历史在文字中苏醒,让流逝的时光在吟诵中永恒。




【点评作者】

刘立荣,笔名龙翔宇,1952.9.12出生,转业军人,湖北籍深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原常务副会长),中华诗书画院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华名人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赋网》创始人,《中华诗赋诗刊》主编。爱好网络文学,犹喜书法及格律诗词写作,不辍笔耕,创作格律诗词两千余首。诗词及书法曾多次荣获全国大赛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被邀为多省市碑匾题字。诗词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文史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海内外诗词刊物录用刊登。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赵南童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诗赋雅集 保密 12岁
网站常管
注册日期:2016-01-16
最近登录:2025-04-05
作品数量:375
空间人气:348618
粉丝人数:40
关注的人:43
最新帖子
白龙马赋  03/13《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