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之花的个人空间

  
谈诗的写作章法      文/【友谊之花】   
   为什么我们许多人觉得写诗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我们的构思,难在诗的章法。一一首小诗,20字或者28字,其内涵的表述有正序,即触景生情,有倒序,有感叹生意,借景发挥,有侧序,旁敲侧击地抒发感情,也有借题发挥,博引暗喻,更有常见的开门见山,豪情满怀地歌颂等等,这就是写作的章法,由于很多人对这些写作章法不懂,或者平时很少写文章,他的诗一般也是写不好的。下面我们举一首小诗的例子来展开写诗章法的具体操作。

一、谋篇布局
    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大到小说、传记,小到绝句、小令,要想写出上乘作品,都需要做到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就是在行文之初,便谋划好了内容结局,逻辑次序,行文的思路。它是整个作品的总纲,行文的思路。咱们举个例子:当一个老者,在年迈之时,回到自己阔别大半生的故乡时,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又需要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老者的感受呢?
    在庞杂的情绪中,作者需要抽离出最具代表的线索,辅以最贴切的环境或事物,将其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达出来。
咱们来看一首名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抽离出的线索有这样几条,离家多年再回时已经垂垂老矣(少小离家老大回)
可故乡的烙印一直都在(乡音无改),故乡是最朴实贴心的地方(乡音无改、儿童笑问),却也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不相识、何处来),这种抽丝剥茧、铺排有序且层层递进的做法,便是谋篇布局。

二、起承转合
    做好了谋篇布局,便算是有了大纲,第二步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在讲述想要表达的内容的同时,做到张弛有度,递进有序,这就要讲到起承转合。
    一首完整的诗,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和小说、文章一样,需要有开局、发展以及结尾。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由景及情。
    通常情况,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第一联,是整首诗的引子,会从眼前景物着手,或从事件起因讲起,这样的写法,重在告诉读者本文要写的内容,且从浅入手,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快速进入文章的情节。
    《回乡偶书》的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便是向读者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作者少年时便离开故乡,出走半生,落叶归根。
第二联,作为承接的一联,主要起到承接主体,并将其进一步渲染,更加具体形象
的描述出来。如《回乡偶书》的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便是在前一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第一句我们只看到一个少年离家的老者回乡,而第二句通过两个细节,让故事更有了画面感。乡音未改,却两鬓霜白,将老者的形象以及对故乡的亲切感,更进一步的表达给了读者。

    第三联是转折联,在前两联(绝句是前两句) 描述的基础上,在第三联需要将情感再进一步提升,由景入情、以物及人,根据眼前所见,加入作者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在不脱离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做巧妙的转折。如《回乡偶书》中这一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沿着之前的故事继续在讲述,却在情感上出现了微妙的转折,回到村口的老人,迎面而来一群儿童,顺畅的情节,巧妙的用"不相识"三个字,做了戏剧性的转折,作者因此心中开始有了感慨。

    尾联,是整首诗的合句,通常作为最终点题的一句,承载作者的情思与寄托,留给读者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如《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一时间涌上心头,“笑"与“客"两个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主为客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诗意达到了境界,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本文发表于 2020-05-04 07:19:09 ,被阅读过 873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