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的个人空间

  
我眼中的电影盛衰记 [文]      文/【荷香】   
      【回忆看电影的年代】
        从看露天电影被挤丟鞋到现在电影院观众寥寥
        我眼中的电影盛衰记
         文/荷香
  自从电视,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似乎看电影的兴盛年代已经很遥远了,如今的电影院也许再也不能人满为患了吧?
  如今家里有了电脑宽带以后,只要鼠标一点,想看什么电影,电视剧,没有广告,可以一集一集连着看,谁还愿意去花那冤枉钱到电影院去看啊?不过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很留恋过去看电影的时代的。过去看电影,可是人们心驰神往的精神食粮啊!为了得到这份难得的精神食粮,可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呦。
  想起小时候有一次跟随姐姐晚上去看电影,整个场地像装饺子似的,观众挤挤压压,银幕前坐了一片,再往后是站着一片,来晚的就无立锥之地了。姐姐自己还要踮着脚看,没有力气把我骑在她的肩上看,姐姐为了自己一饱眼福,只好委屈了妹妹,让我“只闻其声,未睹其面”地把这场电影看完了。但当时【天仙配】的唱腔还真让咱饱了耳福。记得那晚电影散场后在人流中自己的鞋还被挤丢一只。
  等到自己大一点后,每逢村子里看电影,就自己约上邻居小伙伴去看电影了。那时候村子里一年也看不上几次电影,村里每次要放电影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家家户户,犄角旮旯。晚饭过后,人流就会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涌向放映地点。等待这令人快乐的时刻到来。在小学校的操场上放映电影的两根木杆支起来了。白色银幕的四个角固定挂在杆子的两侧。银幕前早已摆上了一排排的板凳占地方,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银幕亮了,从黑压压的一片观众中间,顿时响起呼喊叫声和齐刷刷地鼓掌声。那个时候看过的
“英雄儿女”“李双双”“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至今还有记忆犹新。     七十年代,银州城里电影院正在热播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农村一时半会儿也挨不上号,为了先睹为快,我们学校老师提前下班,相约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去看电影,晚上到家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学校还曾经组织老师先后去过沈阳电影院看过【三笑】【望乡】【流浪者】【杨玉环】等当时紧俏的热播电影。
  到了八十年代,村里逐渐普及了电视,缓解了看电影的饥荒,当时电视剧正在热播【霍元甲】,有电视的邻居家就成了小型电影院,屋子里坐满了大人和孩子。后来,家家几乎都有了一台大小不一的黑白或彩色电视,看电影的大军就“土崩瓦解”了。人们不再翘首以盼村里的电影了。当然有演电影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还是喜欢聚在一起聊个家常理短的,电影中的故事也就不再让观众如醉如痴了。
  进城工作后,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看电影,学校的学生成了电影院观众的主力大军了。孩子们很高兴这样的活动,学生看的电影内容都是适合孩子的口味,老师的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安全带来,安全带走,回校还要组织写电影观后感。虽然看电影的次数多了很多,但似乎找不到过去风尘仆仆去看一场电影的那种感觉了。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电影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电影院为了生存,增设了录像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电影院同时还增设了【循环场】的电影,只要你买一次票,在里面看几遍都可以。空
荡荡的座位上观众多半是都是年轻人居多,而且多半是双双对对的身份,是情侣还是热恋不得而知。这哪里是看电影?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影,在乎张生会鸳鸯。”而如今的电影院不仅仅放映电影,还是剧院,二人转,文艺汇演,会场的重要场所,“身兼多职”也是为了“适者生存”吧?
  2008年在北京的红楼梦故址【大观园】里,咱第一次看了一场戴眼镜的立体电影--【贾宝玉梦游虚幻】观众每人发一副“眼镜”,坐在特殊的座椅上,随着电影主人公贾宝玉进入了一个虚幻境地,座椅须臾之间动了起来,仿佛在崎岖山路上攀登,猛虎,飞禽,蝴蝶,花朵,美女犹如就在身边。。。眼前无遮无拦,似乎伸手可触。那银幕画面近的就像随时要把你裹挟进去,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开了一次眼界。
  而今,我没再去过电影院已经好几年了,现在的电影院是什么样了呢?哪天一定去回味回味,看看还能不能找回过去的影子

 


本文发表于 2015-03-24 17:35:24 ,被阅读过 852 次   
点赞(1)
收藏文章(1)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