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安的个人空间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 注: 1,持续修润作品,重发勿怪。2,图片多为网络图片,无关隐私。]   
预防老年痴呆[七律] [七律]      文/【湯安】   

看到本网诗友双鱼仙龙写《老年痴呆可以逆转阶段的血管性抑郁》,觉得中西医在这个问题上有非常好的交集。


大脑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都是世界级医学攻关课题,目前二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二者都与慢性积累的免疫系统病变直接关联。后者同时与细胞因子失衡,慢性炎症,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拮抗,线粒体减少,巨噬细胞膨胀(泡沫细胞),心血管和大脑神经元损伤等等指标密切相关。这说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和诊断治疗对复杂退行性疾病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这些老年病?首先就是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包括避免过多食用大米白面这些碳水化合物,这就不能不采取健康油脂的摄入,如新鲜三文鱼等健康冷水海鱼与新鲜动物脂肪,当然同时必须避免不健康的氧化油脂和腌制食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关注健康平衡的饮食做起,审视和修正自己和家人的饮食内容,做到避免积累导致这些后天疾病的病因,如此才能早预防真治疗,也就是华佗他大哥所说的「治未病」。至少现代医学认为一旦发生老年痴呆症或者帕金森氏症,损害已经达到不可恢复阶段。


具体如何做?各种健康饮食文章有可能给出不同甚至错误和矛盾的建议,唯一的指标是血脂检查和身体健康追踪检查。我的健康饮食也是从检查这些开始的。长话短说,我主张生酮饮食和适当节食,具体内容是减少大米和面食,增加肉类和新鲜脂肪,同时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用,但是不要吃甜食、腌制食品和高盐食品。


主观方面,精神压力是免疫失去平衡的最大突破口,一个健康开朗关心他人的生活心态是最好的维护精神健康的方法,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除了病理因素,主观精神状态也起着巨大的致病和治疗作用,拥有平和,热情,关爱和优秀的人际交流能力的人罕有罹患抑郁症的。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在西方也进入治疗心理学领域,而中国文化具有先天优势,可谓近水楼台。


最后,许多人因为高血脂高胆固醇或者高三酸脂而血液超标,这是心脏病糖尿病和大脑退行性疾病的信号,紧跟着的就会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糖尿病与大脑疾病这类累积性老年疾病的发生。发生这种情况一定与饮食习惯有关,要警惕和尽快采取行动:


第一就是尽量禁糖,减少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少吃甚至不吃米飯麵食,麵包,不吃甜的水果,只吃大量蔬菜、魚肉、猪肉。这样坚持三個月內,三酸甘油脂會在標準範圍內。 有的人每天吃兩顆酪梨,当然这个说的是应急降脂解除心血管危害的快速措施,长期规划还是均衡饮食为要。


为什么血脂高了还要吃高油脂的生酮饮食?答案就在血液检查上,因为这样确实降低血液中的不健康脂类,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老年痴呆症风险。


附上在双鱼仙龙《老年痴呆可以逆转阶段的血管性抑郁》一文后面的跟评:


________


老年痴呆症是人们迟早会遇到的问题,中医中药常可成诗,二者结合起来更有益于辩证治病。添诗一首:



热忱古道俱高才,跌拓踯躅耻卖乖。

无药吹嘘除老病,贪财饕餮揽痴呆。

万般计较何须计,一往怀濡好乐怀。

向对民天抒雅志,漫得红蕊咏翻阶。


一稿:


热心古道寄高才,跌拓踯躅耻卖乖。

无药吹嘘除老病,撒钱饕餮买痴呆。

万般计较何须计,一往怀濡好入怀。

向对民天抒垦志,自得红蕊咏翻阶。


_____



释兼杂感



诗来自思。评论贴文有限,不适合展开,因此专门发这篇,补上注释和引申:「除老病」一句来自才女柳如是所嫁的明清诗人领袖钱谦益诗句,说的是无药可以令人不老不死这一道理。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二十七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无药堪能除老病,有钱不合买痴呆。

未论我法如何是,且道卿言亦自佳。

漫说赵州行脚事,云门犹未办青鞋。



中国自古就拥有这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维,认识生命的短暂才能激发对超越生命的意境的探索追求。人生有限并不影响人类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研究。实际上今天早刚刚见到两篇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医学研究报道,研究者使用的是“山中因子”,即诺奖得主山中伸弥博士发现的Oct4、Sox2、Klf4和cMyc这四个掌管细胞重编程能力的基因具有用来验证间接减缓衰老的能力,作者在目前小鼠研究中得到可喜进展。随着哺乳类年龄的增长,细胞所携带的基因都会不断增加与时间相关的分子标记,因此衰老细胞和年轻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模式是有差别的,山中因子所提供的是将衰老的模式逆转成年轻模式,间接帮助个体重获青春。


怀濡,感怀恩泽。民天,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借喻民生,以人民的福祉为志向。红蕊,红药,芍药。典故「红药翻阶」出自 《文选》卷三○南朝齐·谢玄晖(脁)《直中书省》诗:“玲珑结绮钱,深沉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释义】 红药即芍药花。谢脁诗咏直中书省,有“红药当阶翻”语。阶字音“该”,可兼入三皆四开韵和平水韵十灰九佳,后世常用“红药翻阶”作为标志(官拜,官复)中书省的典故,亦用于咏芍药花和歌颂春归大地百花盛开。这里借以恢复官职比喻恢复健康。恳志,恳切的意愿。


“撒钱饕餮买痴呆”,现代医学确定高糖高盐高脂肪饮食是本文所述各类慢性疾病和大脑退行性疾病的直接积累因素,三高饮食和暴饮暴食是导致免疫失衡,诱发慢性炎症,巨噬细胞聚集和泡沫化的主要外在条件。


吾生也有涯,而境界无涯。既然人难免一死,衰老乃至老年痴呆症恐怕几十上百年之内难以解决,甚至永远不可攻克都是合理的生命现象,毕竟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足以不断增加人类的寿命,而增加寿命意味着增加衰老程度,人类只能从精神上实现「越活越年轻」而不是肉体上的越活越年轻,与其求长生不老药,不如学习秦始皇和毛泽东们,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为国为民为社稷苍生计必安的奉献之中去,目标明确了,目的地自然不难到达:「向对民天抒垦志,自得红蕊咏翻阶」。


我不大懂佛学佛经,查看了一下佛法里面的一些词汇解释,虽然已经超出医学定义,属于识别善恶之念的行为规范范畴,但是主观精神方面修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证明有益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的思考。甚至对看待目前世界局势都有帮助。佛法平和,不杀生,但是佛教不拒绝反抗和改变世界。我相信当新纳粹势力发动屠杀时,昏沉逃避不是佛经主张,消灭新纳粹才是和平的主张。就像叶曼先生在讲解佛经时说的:“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宁要散乱,不要昏沉”。


为叶曼女士所敬重的南怀瑾先生有句名言:“肯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所以伪名儒还不如真名妓”。他反对海湾战争那样以高科技大肆轰炸杀戮的战争,主张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学进行修持实践,如果今天依然健在,我希望听到南先生对俄乌或者俄罗斯与美欧北约之间这场战争的看法。


搬来分享一些相关佛教思想:


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谤无因果,起诸邪见,称为痴。容易把自已的想法加到别人身上;痴迷;迷恋自己,觉得自已就是对的;一门心思、一相情愿地认为事情就会往自已所设想的方向发展。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死堕畜生中,受人宰割。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痴属于五毒之一,五毒是指「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态,认为这五种心就像毒药会妨碍人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


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佛在经论里面,将凡夫的烦恼说之为无量无边。所以佛把它归纳成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要在平常讲演的时候罗列,那也太琐碎了,所以就把它们不断归纳,归纳成一百零八,即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我们的念珠是一百零八颗,它的意义就是念去百八烦恼,通过修行把烦恼念掉。再归纳,天亲菩萨在《百法》里面归纳成二十六个。更进一步则归纳成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


恶见(不正见)


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有五不正见,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一)、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发应,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


萨迦耶见—华译身见,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名五蕴)四大(地、水、火、风名四大)和合之身,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无知执之为‘一’,为‘常’,为‘遍’,为‘主宰’的实我存在,即是萨迦耶见。


(二)、边见—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升沈之事,则作恶何畏?无善恶因果可论。


(三)、邪见—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拨无因果,毁谤圣贤,坏诸善事。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四)、见取见—见即指前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执以为实。又这见亦名‘非果计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

(五)、戒禁取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之类,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鸦片烟等嗜好。对于修言人而言,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所以才需要持戒。持戒和守禁,本来是好的,为什么反说不正见?这因为过患在一个‘取’字。取是执著,即妄自执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便食草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而执著修此类苦行之因,是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是因为邪师、邪见、邪思维等,而生起不正见。如闻正法,于见道中,即能顿断恶见,因为易断恶见之故,称为五利使。佛经有说,舍利弗本为外道弟子,因遇马胜比丘,听到佛教因缘法门,即弃邪归正。亲闻佛陀说法之后,七日遍通佛法,证三果罗汉,再经十五日的修持,断十惑证阿罗汉果。十惑即贪、嗔、痴、慢、疑及五不正见,也称十使,谓能使令众生迷妄沉沦苦海。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转的苦因。


佛教以为烦恼皆因五盖,五盖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盖乃烦恼之异名,有障、覆、破、坏、堕、卧之义,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云(大正27·249c)︰‘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


(1)贪欲盖(ra^ga-a^varan!a)︰谓众生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无有厌足,以此贪欲覆盖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故名贪欲盖。


(2)嗔恚盖(pratigha-a^varan!a)︰谓众生或于违情境上,或追忆他人恼我及恼我亲而生忿怒,以此嗔恚能覆心识,令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故名嗔恚盖。


(3)惛沉睡眠盖(stya^na-middha-a^varan!a)︰又作睡眠盖。睡眠者,意识惛熟,五情闇冥,众生以此睡眠覆盖心识,令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故名睡眠盖。


(4)掉举恶作盖(auddhatya-kaukr!tya-a^va-ran!a)︰又作掉戏盖、调戏盖、掉悔盖。掉悔者,身无故游行为掉,心中忧恼为悔,谓众生以此掉悔覆盖心识,令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故名掉悔盖。


(5)疑盖(vicikitsa^-a^varan!a)︰疑者痴惑也,谓众生无明暗钝,不别真伪,犹豫之心,常无决断,以此疑惑覆盖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故名疑盖。


究竟讲来,根本没有生死。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的,根本没有生死。执着于生死就是我们妄心乱动,取境着物。所以一切放下,不就自在得很吗?这是大自在,没有什么生死,还有什么贪嗔痴慢疑呢?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尘。所以一旦明白了我们的本性是怎么一回事,不取外境,贪嗔痴慢疑自然就消光了。


学佛法就是开智慧,明白我们的真心就是在一念断处一念不生时的灵知。讲证道很简单,直接指示你就是了,没有什么玄妙。不是一讲证道,就玄妙、奥妙都来了,什么法都来了。其实我们中国的禅宗是最好最好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上乘的密法。最高层的密宗就是禅。这话不是我创造的。真正修藏密大成就的大宝法王曾这样说:“我们的密宗讲起来,大圆满法最高深了。那中国有没有大圆满法?有!那就是禅,禅宗就是大圆满法。”

这话对吗?对!一点没错。我们跟贡嘎上师学过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有“前行”、“正行”。“前行”就是讲仪轨,讲有相修法;“正行”则是直接开示佛性是怎么回事,即“见宗”开示,跟禅宗直指一式一样,没有两样。禅宗是直截了当指示你见性,不绕路说法。如问:“如何是佛?”答:“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什么?这话的意思是指示你能够和我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谁啊?演绎开来,这能听声音、能动作的是谁啊?这不就是我们的佛性吗?!

简单亲切、关键扼要的一句话直接指示你见性。或者问:“如何是佛?”他喊你一声,你答应他,他即抓住这时机指示你说:“这就是佛!”你看,多么了当,多么庆快!悟道就这么容易,没什么玄妙奇特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禅法,就是中国的大圆满法。

禅宗是于悟理体后,即进行绵密保护。在事境上锻炼,勤除妄习,从而打成一片,圆透三关。我们能够举很多例子,就说六祖大师吧,他经五祖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悟道后知道一切日用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只要无所住,潇洒自在就好了,那个本性、妙明真心自然显现在面前。于是就在行住坐卧间绵密保护,迨道成缘熟,方出而开坛说法。讲到保任,是先保后任。就是先保护,念起不随,不跟着念头跑,境界来了,不跟着转。熟了之后舍去保,进而放任,放手空行,随其自由行事,既无拘束,亦无粘着。


如孔子所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样,得以从心任何事都能做,能入佛也能入魔。




本文发表于 2022-03-09 16:37:19 ,被阅读过 1240 次   
点赞(0)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 男 2岁
高级顾问
海外省市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3-29
作品数量:566
空间人气:382825
粉丝人数:47
关注的人:0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广泛

九五至尊

山水存真(曾)

嘉韵

张紫葆

云亭

百合韵书社

松风山月

龙翔宇

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