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安的个人空间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 注: 1,持续修润作品,重发勿怪。2,图片多为网络图片,无关隐私。]   
今年年底结束新冠大流行?报喜的又是张文宏[七律] [七律]      文/【湯安】   

“我依然对今年年底结束新冠大流行抱有很大的信心。”15日,在与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的连线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奥运开场在即,国内疫情小规模感染依旧此起彼伏,天津近乎空城,国内十二个地区出现奥密克戎传染,这时候,消停一阵子的张文宏又出来预测疫情了。


没有人不期待疫情早日结束,随着冬奥临近和中国2021年实现经济增长8.1%,国外施加中国最大的压力就是诟病中国坚持防疫政策“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和供应链”。中国民众应该警惕疫情还是跟着麻痹大意决定了接下来的防疫成效和事态发展方向。


网红新闻没有记忆力,但是互联网有。


张文宏曾经在欧美阿尔法疫情大爆发前预测美国不会大规模爆发新冠疫情,甚至以疫情专家身份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要求中国在美留学生不要戴口罩,结果欧美沦陷为疫情死亡重灾区。张文宏在德尔塔变种严重时预测疫情风险很快降低国人可以和新冠病毒共存,结果是千万级城市接连沦陷,国家损失许多亿美元,以及张文宏一次次创造100%预测失败率。


张文宏呵张文宏,怎么每次重大预测都被残酷的现实翻转,被迫消失一阵子,这回依旧被奥密克戎打脸。作为所谓中国顶级防疫专家,张文宏可谓满满的水份,矫情和不自重。说句重点的,医术不到半瓶子的张文宏就是不改乌鸦嘴,丢尽了医生二字的脸。


奥密克戎症状比之前的新冠病毒轻,作为下呼吸道病毒出现的却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非之前造成白肺和呼吸机紧张疫情危机的新冠类型,美国一些政治投机者因此宣传疫情尽头在春天(相当于中国春节)就要到来的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有鼓吹通过感染来获得免疫力的视频登场。这类盲目乐观并非新鲜事物,上至欧美以色列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政府,下至这些国家民众,战胜疫情的宣传前前后后发生过数次,每一次都被更大的死亡人数感染人数所击碎。


疫情风险对于个体与群体有很大的不同,高度传染力同时症状温和的奥密克戎变种使感染者压力骤减,然而对于传染病医生这种特征带来的压力更大,因为高传染力是疫情的大敌,不断扩大的基数使温和症状杀死人的潜在可能性大于烈性传染病。这是普通外行与防疫专家关注的重要区别。网红医生张文宏更像一个外行网红而不像专业医生。


预测奥密克戎需要研究证据,这方面目前还远未达到足够资料。首先,没有人想到Omicron从发现到全球爆发仅需半个月时间。其次,也没有人预测到目前各种疫苗都不能抵御这个新变种,不仅一二剂疫苗不行,就是目前进行了第四剂的人也照样被奥密克戎病毒砍瓜切菜,奥密克戎对各种疫苗和药物都不敏感,不戴口罩就会感染。第三,就是臭名昭著的群体免疫,这个张文宏最爱的词汇几乎是鉴别蒙古医生江湖术士的试金石,最早沪籍牛津传染病学者陈铮铭鼓吹群体免疫时说只要全民65%实现免疫就能达到群体保护,结果欧美输得一塌糊头,死亡超过纳粹的祸害。现在还有脸说群体免疫的人都不得不一次次修改数据,从65%到70%到75%再到85%,到90%,现在是说需要95%以上,而且不保证效果。即使假设99.999%感染率或接种率可以实现全面群体免疫,前提也必须是新冠病毒停止突变以及疫苗保护力至少稳定一年以上。目前没有任何新冠疫苗保护力超过几个月的,而且很显然,让病毒不突变的可能性是零。张文宏的群体免疫忽悠可以休矣。


全球连预防奥密克戎尚无好招,如何就能预测疫情结束了?这还没涉及政治问题跟协作抗疫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刚刚表示,如果人们无法解决新冠疫苗和药物方面的分配不公,新冠疫情就根本无法结束。


张文宏一直热衷照抄国外不靠谱的民间政治小道消息,时不时冒出一股怪味出来,不奇怪这次他再再再再次跟着贩卖年底前结束新冠疫情的噱头。当然每次他都自上保险,题目说很快结束,内容说可能结束。而且出发点无比天真烂漫善良,说他为的是“要大家都能回家欢聚春节”。仿佛谁不赞成疫情很快结束谁就是在阻碍人们恢复正常生活。


即使美国95%以上都是所谓轻症的奥密克戎感染,目前各州依旧每天死亡人数不低,全美保持四位数新冠死亡人数(之前平均每天死亡1300位新冠感染者,一月19日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21.7万例,新增死亡病例3867例)。美国刚刚播报的疫情新闻说的是新增感染人数是在以令人警惕的速度发展。这还是通过死亡八十五万人筛选成貌似轻症和奥密克戎变种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所谓奥密克戎疫情减缓也只是东北部几个相对严格执行口罩令(同时迅速放弃检测)的州的局部数据,疾控中心指出对于中西部和共和党州,疫情并未减缓,高峰还没有到来。福奇博士因此强调目前无法预测疫情将会结束。


回到张文宏预测的中国疫情结束。中国为什么不能释放混乱信息?


首先,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中国目前为止攻击下呼吸道导致高死亡率白肺的病毒比例远高于欧美,轻症奥密克戎变种比例远低于欧美南非那些躺平国家,中国一旦像欧美那样大规模感染,症状和死亡率会跟欧美目前奥密克戎一样轻吗?当然不会。中国扛起世界防御的95%以上物质供应,中国一旦沦陷,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救援中国,意味着各国必然相继沦陷。


既然中国病毒成分复杂,疫情结束预测必然更加复杂,中国不可能像张文宏一次次用欧美情况里面报喜不报忧的方式来得出中国疫情的“变为轻症”,“接近感冒“,“很快结束”。严谨的美国传染病学家也出来驳斥结束说法了,用的不是感觉,而是病毒变异频率分析,得出疫情在欧美不可能一年内就结束。


因此,不知道张文宏哪里来的科学依据跟职业能力预测中国年底前结束疫情。


还是中国对顶着医生名头的网红们宽容,谎报疫情如果能罚款上税的话,张文宏早已经破产倒闭。


比如,之前赞誉方方的美国议员就翻脸不认人,提出要求起诉方方日记误导欧美防疫。其实,这种追责方式我觉得不错,八十五点七万美国死于新冠的人每家起诉方方赔偿一万美元要求不算过分,那就是八十五点七亿美元,交给川普执行追责方方一定会很积极,效果好的话以后不妨查一查张文宏够不够罚款的。目前,任何严谨的医学预测都不能得出年底前这么乐观的时间点,摆在世界面前的现实是新冠变异不会止于奥密克戎,死亡数字还远未到头,不然美国国会也不至于一边制裁中国,叫骂中国清零政策影响美国物质供应链,一边把鼻子嘴巴躲在中国制造的 KN-95口罩后面发言。一个破防例子是美军参谋联习会议最高统帅马利上将本人刚刚确诊感染新冠,而且他十二号还跟拜登进行见面会谈。


国外研究不是不能引用,只是,引用资料需要科学可靠。医学预测首先要了解被预测国家的具体情况,比如人种和疫情特性。最近一篇报道一种人类基因OAS1的特有抗新冠病毒特征能让新冠重症风险降低20%,大约80%的非洲裔血统者,以及1/3欧洲白人血统者拥有此遗传特征。这篇论文被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论文共同作者、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学者理查兹(Brent Richards)表示,“我们开始详细了解遗传风险因素,而这正是研发新冠解药的关键。”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助教泽伯格(Hugo Zeberg)也指出,此论文突显“临床试验涵盖不同族裔受试者的重要性。” 很遗憾,就跟之前报道的新冠病毒表面NS2攻击蛋白(就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突变的病毒棘突蛋白)对黄种人上皮细胞攻击能力显著高于白人和非洲裔一样,华人并没有这种OAS1 rs10774671抗新冠病毒SNP的优势。


因此,还是那句老话,戴好你的口罩,管住张文宏们的嘴巴。不止是因为我们华人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还“可能”有一些病态疯狂的政客一直期待着病毒爆发式攻击华人的到来。


进行这种盲目乐观也好,乱带风向也罢的疫情谎报的人和媒体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一些学术名刊里面的作者。后者无非各种保险打得更足一些,诸如“新冠疫情即将结束,但是一定不会消失,而且必然会反复发生”(《柳叶刀》)云云。可以肯定,这样的反复折腾不会止于此。


最后,老规矩,俺也预测一下。


中国的已经说了,疫情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掌握,中国动态清零做得科学合理,“已见鸣金胡野调,共游瀚海和圭峰”。因此,只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戴好KN-95口罩不动摇,盯牢和拒绝张文宏之流的胡言乱语,困难一定奈不了中华何,前途一片光明。反过来,中国只要一上当放松警惕,政府发生丝毫放弃动态清零的错误,就会死亡无数。至于沦陷后会不会弄到万劫不复政府垮台就不知道了。


美国防止下一波大爆发的能力并不令人乐观,由于不能严格防疫,又容易被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比较温和的症状所迷惑,美国基本上无法控制感染人数的爆发。保守估计在目前的基础上不久死亡就会超过百万(最保守预计本周末也将超过86万),至于感染人数,美国躺平没有回头路,超过七千万指日可待,上亿感染不难发生,这就是张文宏鼓吹的共存。美国疾控中心关于感染五天后无需阴性就可以自由行动这样违犯传染病防治基本原则的错误规定的必然结果。人们可能忘记去年初欧美鬼哭狼嚎的医院病房爆满疫情死亡尸体无处安放的末日景象,目前实际感染人数和住院数字正在超过去年年初,滞后的死亡随时可以赶上来,而疫情高峰还在后头。美国需要无数人警告民众,外加严格的检测和防疫,可惜二者目前都没有。


一个匪夷所思的真实例子是一名美国新冠医护人员两次感染后医院还是以人手不足为由通知她五天后必须上班,结果她被迫以阳性传染者身份照顾医院病人。这样的医院是解决新冠疫情还是制造新冠疫情,答案只在风中飘。



再诗老张。



惯见张君视力差,成为网主错微瑕。

九州若陷全民虐,长史再哭一空嗟。

身在庙堂失稳重,萧墙祸起落悲笳。

世间谁预新冠楚,千万人寰浴鬼涯。



最近欧美媒体步调一致地兴起一波抨击中国严格防疫的歪风,拼命想拉中国疫情下水,连世界经济组织女头目都赤膊上阵叫嚷中国不应该自私地严格防疫而不管欧美供应链。《纽约时报》“忧心忡忡”地发布了一篇名为《多地封锁引发沮丧与抱怨,中国“清零政策”还能走多远?》的文章,反复强调中国的抗疫措施以前有效,但在奥密克戎的肆虐下已经无法继续发挥作用,而且疫情导致的封锁让众多民众不满。这种小动作令人耳熟。去年德尔塔大举进犯,《纽约时报》也是用同样的话术忽悠,“苦口婆心”要中国听它的劝,跟着英美国家加入“与新冠共存”的队列。有趣的是,两次都有张文宏打前站,事先在中国互联网宣称可以共存必须共存。


中国一旦上当,必然祸国殃民。




病毒不会停止变异?美学者:未来五年呈现一个模式
2022-01-17 04:09:17  联合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Omicron 在全球又掀起疫情高峰,但多国数据证实新变种病毒引发的症状较温和,许多专家认为代表急性大流行终于结束,新冠疫情进入流感化阶段。但美国病毒学家认为不可轻忽,病毒仍有变异空间,且估计将来世界每年会看到两种变体,为全球各地带来一波波疫情。

南非是第一个发现 Omicron 的国家,几个月下来病例趋缓,当地研究指出与前几波相比,每个病例的入院率、死亡率和 ICU 入院率都较低,认为病例和死亡率完全脱钩,显示 Omicron 可能是 COVID-19 急性大流行阶段结束的预兆,这场疫情可能终将进入流感化。

但许多专家也不排除病毒仍可能进一步变异成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毒株,且更容易逃避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美国纽约费恩斯坦医学研究所 (Feinstein Institute) 病毒学家认为,由于世界许多地方疫苗覆盖率仍然很低,未来世界很可能会出现更多变体。


以数学模型计算,他估计未来五年病毒会呈现一个模式,即每年约出现两个变种,导致一波波疫情大流行,如 2022 年会出现三波、2023 年会出现一波、2024 年和 2025 年各出现两波,到 2026 年只有一波。

他认为未来还会有一波波感染的原因有二,主要是免疫力效力。他说虽然在 Omicron 激增期间感染 COVID-19 的患者可能会有额外免疫力,尤其打过疫苗者的突破感染可能会带来加强针的作用,但病毒可能又突变,疫苗或感染后的免疫力能否持续还是个问题。且免疫力时间久了也会减弱。

他说四至五个月后,当人们免疫力减弱,可能会看到 Delta 或 Omicron 后代重新建立,或会看到全新变种出现。他强调下一波疫情何时来袭,以及有多严重尚不知,没有理由预计下次爆发是温和变种,如 Delta 就不比前代温和。

美国西奈山卫生系统 (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 感染预防医学主任 Bernard Camins 博士认为,Sars-Cov-2 病毒可能最终会成为地方病,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SARS-Cov-2 对医疗保健系统的压力才会消失,届时国际旅行也才会恢复正常。

COVID-19 肯定会继续存在,美国病毒学家说,不见得要再次封锁或关闭企业,而是以另一种态度与病毒共存,他称大家可将 COVID-19 预防看作冬天穿多层衣服,每加一件都有帮助,一层是疫苗接种,另一层是接受很多人会感染的事实,至少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些免疫力,第三层将是更好的治疗。





2022年新冠全球大流行会终结吗?

2022年01月17日 09:09 新京报作者:陈奕凯 郑新洽



原标题:2022年新冠全球大流行会终结吗?

2022年,人类进入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三年。

这一年的开端并不轻松。目前,全球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过去一个月,全球有一半新冠患者感染的是奥密克戎。这种毒株正在取代德尔塔成为新一个攻破全球各地防线的“魔王”。

许多人心中埋藏着一个疑问:新冠全球大流行会在今年终结吗?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了各自对新冠疫情趋势的判断。其中,有争议,也有共识;有对理论的探讨,也有对日常生活的关切;有乐观地预测新冠大流行肯定在今年结束,也不乏担忧大流行可能持续多年。

三位科学家作出一致的判断是人类目前有足够的武器来应对新冠病毒。但是人们可能很难回到疫情暴发前的“正常生活”,或许不得不接受一种“New Normal”(新常态)。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受访者供图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受访者供图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受访者供图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受访者供图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受访者供图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受访者供图




会终结or不会终结?

新京报:你认为新冠全球大流行会在2022年终结吗?

朱华晨:我不这么认为。从技术上来说,在2022年要控制疫情是有可能的,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是综合来看,控制疫情的手段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制约。人类没有齐心协力地去控制疫情,而是相互攻讦、缺乏合作。一些不发达国家缺乏医疗资源和相应的援助。今年,个别国家可能出现疫情的缓解,甚至一定时间内病例清零,但在世界范围内,新冠大流行还不会终结。

金冬雁:我认为新冠大流行会在今年结束。历史上所有大流行病,都不可能一直流行下去。随着疫苗接种率、自然感染率的提高,很多人会获得免疫力。在形成较强的免疫屏障后,新冠的危害可能比季节性流感更低。我认为新冠大流行会以这种方式终结,而不是把这种病毒消灭。

张洪涛:我认为在2022年,新冠会从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变成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这意味着各国将不会有这么多隔离和限制措施。但是新冠病毒肯定会继续存在,这一点不用怀疑。

新京报:每个人对新冠大流行结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只要不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就是疫情结束。比如,网络上有一个对大流行结束的定义是——“当你决定是否去办公室工作,是否让你的孩子去观看足球比赛、电影时,疫情将不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你认为新冠大流行怎样才算结束?

朱华晨:对于新冠大流行的终结,存在两种定义。一种是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新冠病毒彻底清零,就像之前的H7N9禽流感和2003年的非典一样,基本上可以说不会再回来了。

另一种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新冠对我们的生活不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哪怕时不时会有小规模的暴发,我们也会认为全球大流行结束了。那么到这时候,世卫组织就会站出来,宣布全球大流行结束。

金冬雁:目前看来完全消灭新冠病毒是很难的,能否消灭病毒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非常好的疫苗,以及人类有没有这种共同的意愿。如果新冠变得和流感一样,那人类就没有必要付出很大代价去彻底消灭这种病毒。

张洪涛:新冠大流行最有可能的终结方式就是它变为地方性流行病。我们可以把季节性流感作为参考。当季节性流感出现的时候,会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封控、断航、隔离等。

乐观VS悲观

新京报:有一种论调认为,目前,新冠大流行已经进入结束期。美国密歇根大学纳米医学与生物学主任詹姆斯·R·贝克研究了1918年大流感和2011年甲型流感等大流行病的死亡数据,指出这些大流行均出现了3波死亡的高峰,之后人类建立起了免疫屏障,大流行逐渐走向结束。贝克认为,新冠和之前的大流行病存在相似的模式。你如何看待这种论调?

朱华晨:这种看法过于乐观了,我还没有真正地看到新冠大流行结束的曙光到来。

在我看来,有四个标志性事件的出现,才能预示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

一是出现广谱有效的疫苗,可以阻止病毒传播。目前的疫苗在预防重症方面效果较好,但在阻止病毒传播方面效果不足。

二是出现安全、方便、效果好、价格合理的特效药。目前在药物方面可以说看到一丝曙光,比如抗新冠口服药、我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但不足以终结新冠大流行。

三是人类非常齐心协力地消灭新冠病毒,这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四是寄希望于新冠病毒自身突变成一种弱化、稳定的病毒,这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金冬雁:1918年大流感和新冠疫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进步了非常多。当时连抗生素都没有,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病毒,而是死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1918年大流感病毒的毒力非常强,人类依然挺过来了。

还有1968年的香港流感,在几周内就传遍亚洲,一段时间后也终结了。很少有一种全球大流行病可以持续超过3年。再加上现在可以用疫苗人为地加强免疫屏障,相比过去的条件,情况肯定是更加有利了。

张洪涛:重症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我们处于疫情的哪个阶段。目前,这两项指标都在下降。目前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播,感染人数上升,但我预计奥密克戎这波疫情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一两个月左右。等这波疫情过去了,人类的免疫屏障会进一步增强,重症率和死亡率会继续下降。

新京报:虽然有不少专家对新冠大流行终结作出了乐观的预测,但同时也有专家提出相反的意见。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雷娜·麦金太尔认为,新冠大流行不会终结,如果缺乏相应的防控措施,新冠会导致持续性的大规模重症的和死亡。目前科学界对新冠大流行何时结束有共识吗?还是说仍然有很多争议?

朱华晨:科学界对于新冠大流行何时终结很有争议,会有一些过于乐观的声音。但是现在新冠病毒分布那么广,连一些野生动物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突变是随机的,我们不知道未来会面对什么。寄希望于病毒变弱是纯靠运气,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地投入,找到方法控制住疫情。

金冬雁:整个科学界很难有共识,很多学者有不同看法。不过连谭德塞也表示新冠大流行会在今年终结,说明还是有很多科学家是达成了一定共识的。

张洪涛:新冠大流行的形势不断演变,难以做出预测,因此也难以达成共识。而且不同学者之间对大流行终结的判断标准不同,如果以感染人数为依据,新冠大流行可能在十年八年内都不会终结。如果以重症率和死亡率为依据,可能又会得出不同结论。

不利因素和新的武器

新京报:此前,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他认为新冠大流行会在2022年结束,但是有个前提条件,需要解决包括疫苗在内的全球医疗资源不平等问题,否则新冠病毒可能“以我们无法阻止或预测的方式进化”。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能对新冠大流行的终结产生不利影响?

朱华晨:新冠大流行的终结不是一个纯技术、纯医学的事情,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方说,经济的承受能力、民众生活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都会影响抗击疫情。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野生动物感染新冠后,会不会成为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美国的白尾鹿、欧洲的水貂都大规模感染了新冠。新冠病毒在动物中进化后,有可能再回传给人类。

金冬雁:新冠病毒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依然是很大的威胁。在西方国家,有相当一部分极端反疫苗群体。在德尔塔变种的那波疫情中,美国就出现接种疫苗和没接种疫苗的人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医院里90%的重症患者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相比之下,在接种疫苗的人中,新冠死亡率比流感还要低。

另外还有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一旦民众出现恐慌,蜂拥进医院,就容易导致医疗系统承受过重的压力。对此需要做好准备,有一定应对方法。

张洪涛:一些非洲国家或其他不发达国家缺乏疫苗,医疗卫生条件差,易于滋生传染病,是一个很大问题。西方的反疫苗群体是另一个大问题,美国有充足的疫苗,但全程接种率只有约60%。对于流行病来说,如果一个社区内只有一半人接种疫苗,那是没办法阻止疫情的。

新京报:在疫苗、药物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新的一年,人类会有哪些对付新冠病毒的新武器?

朱华晨:在治疗新冠的药物方面可以看到一丝曙光。目前,已经有口服药上市,从数据来看,口服药安全性、对各种变体效果都比较好。有的药企已经宣布允许其他药厂低价仿制口服药,有利于药物的普及。咱们国家也有自己的用于治疗新冠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看来对包括奥密克戎变种在内的新冠病毒均有一定效果。但是,不应忽视新冠病毒是一种很容易突变的病毒,很可能突变出有耐药性的新变种。

金冬雁:世界各国抗疫这么长时间,都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上海、香港等城市已经是世界各大城市中的防疫典范了。香港的流调水平可以说国际一流,在最近的50多例病例中,除了一例以外,其余都搞清楚了传播链条。可以说全世界如果能做到这种追踪和流调的水平,大流行可能已经结束了。新加坡、以色列也各有自己的防疫经验。各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

张洪涛:在药物方面,口服药无疑是最方便的药物。但问题是药物面世后,各国政府批不批,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全球感染人数这么多,药物供应量是否跟得上,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

2021年10月26日,新发地市场商户与员工们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2021年10月26日,新发地市场商户与员工们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吗?

新京报:奥密克戎正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对于这种传播力强、具有免疫逃逸特性,但致病性相对较弱的新冠变种,有的专家认为它是大流行即将终结的信号,像是“天然疫苗”或“天然加强针”;也有专家认为,不能低估奥密克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说奥密克戎引发的是‘大号流感’,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奥密克戎‘会咬人’。”你怎么看待奥密克戎?

朱华晨:奥密克戎肯定不是好惹的,它不是新冠大流行结束的信号。说奥密克戎的毒力较弱是相当于德尔塔而言的,事实上奥密克戎依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另外,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可能更易感染儿童。因此对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以及低龄人群,奥密克戎尤其值得警惕。

金冬雁:我预测奥密克戎这波疫情会具有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奥密克戎产生的抗原中,有一部分是和其他变异株重叠的,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免疫力对其他变异株也有效。而且,发生突破性感染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更强,这在免疫学上叫做抗体亲和力成熟。我的判断是等奥密克戎这波疫情过去了,人类可以建立起非常强的免疫屏障。

张洪涛: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肯定是比德尔塔温和,但是不能把它比作“天然疫苗”。即便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下降了,但是当感染基数上升后,奥密克戎依然能造成很大的杀伤。美国现在每天依然有一两千人死于新冠,这还是在超过60%的人全程接种疫苗的情况下。

新京报: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不断突变,今年有没有可能在继德尔塔、奥密克戎之后,再出现一种大范围传播,甚至令人类难以应付的新变异毒株?

朱华晨:从长期来看,病毒进化的倾向是提高传染性,降低致病性,这样更利于生存。但这种进程是螺旋式的,很多病原体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厉害的变种。对新冠来说,我们很难判断处在病毒进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在一些缺乏检测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出一个厉害的变种,这种风险是存在的。

金冬雁:我们已经经历了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几种大范围传播的变种。可能还会再来新的变种,人类的免疫屏障在不断增强,不用过分担心。出现一个致病性特别高的变种,是有可能的,但只是小概率事件。

张洪涛:肯定会有的,病毒只要存在,它无时不刻不在突变,肯定会出现新的毒株。此前就有相关讨论,如果希腊字母用完了,世卫组织用什么符号来命名新的变异株呢?

新京报:如果新冠大流行终结的那一天到来了,人类可以回到疫情暴发之前的正常生活吗?

朱华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出现一种非常好的疫苗,接种之后可以产生较长时间、效果很好的免疫。比如像天花、脊髓灰质炎、乙肝等疾病的疫苗一样。

假如没有科技的突破,我个人认为,新冠病毒最终会变得类似于OC43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在啮齿类动物、牛和人类之间来回传播。到时候,新冠可能成为长期存在的季节性流行病,有时候厉害一些,有时候可能温和一些。

金冬雁:我认为没有办法回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生活,而是进入一个New Normal(新常态)。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不同,比如当新冠季节性流行的时候,需要戴口罩、注意社交距离等。可能每两年需要接种一次疫苗等。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张洪涛:如果新冠大流行结束了,我们就会把它当成流感。一些接触风险比较高的人群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人们的生活跟过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戴口罩。

新京报记者 陈奕凯 摄影记者 郑新洽



本文发表于 2022-01-18 02:02:35 ,被阅读过 896 次   
点赞(1)
收藏文章(0)
向编辑推荐

点击分享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回复: “@楼主”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湯安 男 2岁
高级顾问
海外省市
注册日期:2014-09-29
最近登录:2024-04-25
作品数量:567
空间人气:389216
粉丝人数:47
关注的人:0
最近访客

飞文染翰

广泛

九五至尊

山水存真(曾)

嘉韵

张紫葆

云亭

百合韵书社

松风山月

龙翔宇

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