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Ars poetica 最早来自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贺拉斯亦是其英文名字Horace的中译)的论诗诗题目,他是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之一。他与维吉尔、奥维德并称为古罗马三大诗人。 诗歌翻译与创作理论密切相关,作为翻译家,贺拉斯受西塞罗的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影响,用相当的篇幅探讨了创作中语言的使用和翻译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翻译必须坚持活译,摒弃字译;本族语可通过译借外来词加以丰富。他在《Ars poetica诗艺》中说到翻译时指出:“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词死译”。
Ars poetica 翻译过来就是 "The Art of Poetry" 诗歌的艺术,通常中译为《诗艺》亦有翻译成《诗论》。桂冠诗人麦克利什精通于现代诗歌理论,亦以这个题目创作了自己的诗艺,作品精湛地写出了诗歌要义,令这首诗蜚声海内外。
引者多年前亦翻译过麦克利什这首名作,这里介绍三位不同中译者的版本。唯一需要说明的是麦克利什全诗最后的总结是诗艺的点睛之笔:
“A poem should not mean
But be.”
其具体含义是一首诗不应该进行说明( mean指解说含义,说教、形容、描述),诗必须展示意境画面,令读者身临其境。
换句话说,诗无需刻意堆砌形容去人为装饰诗歌意境,诗意如圆润成熟水果,通过自身散发的成熟特质让人们感受水管的魅力;诗像是抚摸将军征战战场所荣膺的沉甸甸勋章。诗无需喋喋不休地告诉读者写的是什么意思,只要准确呈现物质的特质读者自然可以得出正确的感受。诗通过传递感受来打动人心。
我之前的翻译(那篇旧文标题是《桑德堡谈诗》)用的是直译这两句关键诗句:
“诗不言
诗展示”
诗展示鲜活的物品和场景就能体现诗意,实现这种诗意的展现的艺术就是诗艺。爱默生进一步解析道:“唯有诗显示生龙活虎的鲜活物体,语言只能是动物的化石”。卡尔.桑德堡用诗是“人民的言语”。来说明诗直接展示,无需拐弯抹角。
[转载]
Ars Poetica 诗论
By 写译人生 (简书作者)
Archibald Macleish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A poem should be palpable and mute
As a globed fruit,
Dumb
As old medallions to the thumb,
Silent as the sleeve-worn stone
Of casement ledges where the moss has grown—
A poem should be wordless
As the flight of birds.
一首诗 当如浑圆之果
显而不彰
如拇指抚过旧日勋章
寂然无声响
如窗台那曾被衣袖磨光的台石上的青苔
悄然生长——
诗当如飞鸟
默然凌霄
A poem should be motionless in time
As the moon climbs,
Leaving, as the moon releases
Twig by twig the night-entangled trees,
Leaving, as the moon behind the winter leaves,
Memory by memory the mind—
A poem should be motionless in time
As the moon climbs.
一首诗 当如冉冉升空的月儿
在时间长河里静默无喧哗
它润心无声,如同月华
悄促夜树 嫩枝次第发
它隽永留香,如同春月
在脑中留下印记 丝丝缕缕难忘
诗当如冉冉升空的月儿
在时间长河里静默无喧哗
A poem should be equal to:
Not true.
For all the history of grief
An empty doorway and a maple leaf.
For love
The leaning grasses and two lights above the sea—
A poem should not mean
But be.
诗,当用比兴
而不质直敷陈
表现伤感的经历
可写枫叶和空空的门厅
表现爱情
可写相互依偎的小草 或者
海上的两盏灯
诗应当不言
自明
译者说:
早段时间在群里看到有几位老师贴出了这首诗的译文,觉得这首诗有点难度,有些嚼头,便来了兴致。于是向其中一位老师讨要了原文过来,自己慢慢地琢磨。
得空,便把这首诗的译文形成过程来说一下。
论起做翻译,理解是第一步。所以,要做到翻译不走样,正确的读解是第一要着。
本诗的总旨有三点:
1. 诗当静默以示人——这体现在第一节当中。你看,mute、dumb、silent、wordless,所有这些词,莫不是在说“静”。静默以示人,说的是诗作应达到的品质要求。
笔者在翻译本节时,侧重于“静默”所类比的事物——globed fruit、thumb、moss、birds,所以译文的句法就有了改变。比如 the sleeve-worn stone ofcasement ledges where the moss has grown这里,把moss(青苔)当作了喻体。
2. 诗当有所效用,如此方可永流传——这体现在第二节当中。第二节是说的诗作的意义。
Leave本意是“留下(……)”。但到底是留下什么呢?
前一个leaving,当靠近the moon releases twig by twig the night-entangled trees来解读。月华可以滋养夜幕笼罩下的树悄发嫩枝,正如同春雨可以润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一般,它们都是润物细无声。诗的作用也当如月华、春雨一般,给人以力量、以启迪,润心无声——这样又回到了“motionless(静)”的主题;而后一个,则当贴近the moon behind the winter leaves memory by memory the mind来理解。春月(冬天后的月就是春天的月)在脑中留下一点一点的记忆。诗的作用也当如此,在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隽永留香——静默(又一次呼应“motionless静”),却永恒。
这个motionless有点类似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感觉,一首好诗,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会有人传播,从而得以流传永远。
3. 诗应该多用喻,而避免平直的描写——第三节谈的是诗作的写作手法。
equal to和true这一对词,让我想起了清代沈德潜的诗论,他主张诗歌应比兴互陈,反对质直敷陈。所以在形成译文的时候,就借用了“比兴”和“质直敷陈”这两个说法。
For相当于举例,然后接连举了两个例子——history of grief(伤感的经历,注意:此处history不是“历史”!)和love(爱情)。
这一节还有一对词——mean和be也需要去细细地体会。mean是指不明说;be的意思是,诗作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须到位,让读者能明白。因此用了“不言自明”这个成语。
每每读诗译诗,总能找到中外文人情思、灵感的通点,也是一大乐趣!真可谓“读诗译诗,不亦乐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附:
《诗艺》
——麦克利什
汤永宽译
一首诗应该默不出声但可以触摸得到
象一只浑圆的果实
它喑哑无声
象拇指抚摸那古老的圆雕文饰
它静悄悄的象那被衣襟磨损
长出了青苔的窗台石
一首诗应该缄默无语
象群鸟飞翔
一首诗应该在时间中凝然不动
象明月攀登天穹
象明月一个枝丫一个枝丫地
解放那被夜色缠住的树林
象明月遗忘残冬
一片记忆一片记忆地从心头离去
一首诗应该在时间中凝然不动
象明月攀登天穹
一首诗应该等同于
虚妄
对于一切悲苦的历史
是一条宽阔的门道和一片槭树叶
对于爱
是慰籍的绿草和海上的两盏明灯
一首诗不应该说明什么
而是为了存在
《诗艺》
——麦克利许
舶良指玄译
诗当了然澈
缄如圆圆果
无言自默默
荣章今摩挲
静若阑干人久凭
苔痕帘外生,罗袖将石破
诗当静无言
鸟雀自飞天。
诗当恍如凝
静中见月升
去似月拾枝
渐释幽中木
亦似皎月寒叶后
追忆萦心久,脉脉复悠悠
诗当恍如凝
静中见月升。
诗当何所同?
恍恍太虚境
万古悲痛生
寥落门廊一叶枫
爱者知何成?
海生日月草身倾
无伤意及旨
诗当如本是。
诗人简介: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是美国早期学霸文人从政的代表,二次大战后中国的胡适步其后尘。
1925年麦氏夫妇在欧洲的一次私人聚会场合和海明威夫妇结识。麦氏史诗作品《征服者》(Conguistador,1932)迄今似乎还没有中文版系统的介绍。
(以下为从英文诗网http://poets.org 自动翻译)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M.)于1892年5月7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格伦科。MacLeish最初在霍奇基斯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在耶鲁大学和哈佛法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是班上的第一名。虽然他专注于学习法律,但他也在此期间开始写诗。1916年,他与艾达·希区柯克结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麦克利什自愿担任救护车司机,后来成为野战炮兵上尉。回国后,他在波士顿担任律师,但发现这个职位分散了他的诗歌注意力。他于1923年辞职,尽管当天他被提升为公司合伙人。
麦克利什随后举家迁往法国,开始专注于写作。在那里,他与凯·博伊尔(Kay Boyle)、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等作家交上了朋友。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出版了四本诗集,包括《幸福的婚姻和其他诗歌》(霍顿·米夫林,1924年)和《地球之锅》(霍顿·米夫林,1925年)。1928年,麦克利什回到美国,在那里他开始研究他的史诗《征服者》,沿着科尔特斯的军队在墨西哥和骡子队伍上旅行。麦克利什在1932年因这首作品获得普利策奖。
从1930年到1938年,麦克利什在《财富》杂志担任编辑。在此期间,他写了两部广播剧,以增加爱国主义并警告美国人反对法西斯主义。麦克利什在他的诗歌和文章中也表现出对这一事业日益增长的热情。1939年至1944年任国会图书馆馆员。他从事过新闻记者工作,因而使他能够周游美国。他继续为《财富》杂志撰写一些政治和社会题目的文章。在这期间他写了一本抨击自己同代人的书《不负责的人》(1940),指责他们有意摆脱在他看来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在《诗歌与经验》(1961)一书中,他进一步发挥了这个论点,主张诗歌为社会服务。
193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服他接受国会图书馆馆长的任命,这一职位他担任了五年。麦克利什彻底重组了图书馆的行政办公室,并建立了图书馆的诗歌朗诵系列。与此同时,麦克利什还曾担任陆军部事实与数字办公室主任和战争信息办公室助理主任,专门从事宣传工作。1944年,他被任命为负责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麦克利什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机构的第一位美国成员,并在巴黎主持了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1949年,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从他的政治活动中退休,成为哈佛大学的博伊尔斯顿修辞学和演讲学教授,直到1962年。从1963年到1967年,他在阿默斯特学院担任辛普森讲师。麦克利什继续写诗、批评、舞台剧和剧本,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他的《诗集,1917-1952》(霍顿·米夫林,1952年)为他赢得了第二届普利策奖,以及国家图书奖和博林根奖。J.B.(Houghton Mifflin,1958)是一部根据约伯记改编的诗歌剧,为他赢得了第三个普利策奖,这次是为了戏剧。1965年,他因在《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的剧本中的工作而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1946年至1949年,他担任美国诗人学会校长。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于1982年4月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去世,享年90岁。
_____
附:微软公司的对联网站曾经运行过几年,然后突然关闭了,我询问OpenAI人工智能的ChatGPT,以下是它的回复:
很抱歉,我并不清楚微软对联的网址是否还在使用中。然而,你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在线对联网站,例如:
网易对联:https://duilian.163.com/
搜狗对联:https://duilian.sogou.com/
百度对联:https://hanyu.baidu.com/duilian/
这些网站都提供了在线对联服务,你可以在上面输入上联,系统会自动生成下联。当然,这些系统生成的下联并不一定符合你的期望,你还需要自己挑选适合的下联。希望这些网站能够帮助你。
飞文染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