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购买的四株春天观花夏季观果秋天赏叶的四照花树,中文学名叫它们山茱萸,四棵树都是一样的英文名称是 Kousa Dogwood (Cornus Kousa,subsp. Chinensis (Osborn) Q. Y. Xiang),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灌木。 这些四照花特征一致,都是小枝灰褐色;叶对生,春夏深橄榄绿色,秋天变成棕红至大红色,叶纵脉明显,叶片卵形)。四棵树购自不同的花木商店,春天它们的橄榄绿色革质叶子上面有干净的白膜,非常清爽,枝条形状色泽一样,开的花也一样,四瓣近乎方块形的大花瓣,中间是一簇花蕊。四棵花树无疑都是四照花Dogwood,它们与枫树和紫荆都是美国庭院最喜欢种植的观赏树木。
要说区别,最大那株树是所开四朵白色花瓣的尖(顶)端是尖角状,另外一家店购买的三棵四照花树开的四个花瓣的顶端是向内折叠的圆角,这样的区别远看并不能分辨,倒是后三棵里面有一棵开的花是粉红色的,与其它三棵纯白花朵的四照花颜色不同。
山茱萸科四照花的近似种类,第一张是山荔枝四照花,它是山茱萸属的中国特产树种山茱萸四照花树的花,但却不是中国重阳节著名的山茱萸(艾子茱萸)。第二张是中国古代重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山茱萸四照花树的花,真正的古诗词中艾子茱萸。专业植物学家和具有细致观察力的人可以一眼看出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树种。其余99.99%的人,包括花卉苗木售卖店则很难找出二者之间区别。这篇文章用来解惑这个茱萸问题。
先从目前的百度百科词条[茱萸]说起
茱萸是菊花么?茱萸是当仁不让的“重阳花”
点击量 207.9万
茱萸 [zhū yú]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成玉林
茱萸,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多年生乔木植物,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苞片呈卵形,开黄花,厚纸质或革质,向外翻转;果实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神农本草经》中有语句“榝,茱萸也”。[13][7][8]
茱萸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茱萸多生长于海拔400—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耐阴、耐旱,抗寒性强,喜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砂质土壤。茱萸的繁殖方式包括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播种繁殖。[9]
茱萸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茱萸全株香气浓郁,高山族取其嫩芽及果实当作香料,以“去食物之臭”,除作为香料外,也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自王维写茱萸后,茱萸便成了忆念兄弟的寄托。[10][11][12]
中文名
茱萸
拉丁学名
Cornus
别名
越椒,艾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
风俗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插茱萸习俗,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着。[4]
词条所写内容大多数正确,尤其可贵的是词条准确说明茱萸“开黄花”,是各地许多有关茱萸文章里面拔云去雾的一笔。因为民间称呼茱萸的植物非常多,开花各异(以白色为多,白花是植物界最普遍的花色),即使人们所见的词条所描述的山茱萸也绝大多数是满树的白花,也就是山茱萸树最著名的四照花。白色四照花是专家之外“其余99.99%的人”眼见为实的茱萸花色。为什么百科词条专家不说山茱萸,也就是四照花(见上图第一、第二张照片)开的人们眼见的白花,而是“开黄花”呢?大家看到的是白色不错,专家说的是黄花也不错,原因看完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需要勘误这个百科词条的反到是作者引用的本草经的内容,《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相传为神農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書內記載的藥物凡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農本草經》做注,并补充《名醫別錄》,編定《本草經集注》共七卷,把藥物的品種數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種。清朝孫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该书作者从中医药角度出发,所写的茱萸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而是采用「《尔雅》谓之樧」所收录的另外一种中药吴茱萸,榝, 目前可以考证的是两种中医入药的芸香科中药植物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和芸香科的食茱萸(学名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芸香科吴茱萸不难与山茱萸四照花的艾子茱萸区别,它们香气远高于山茱萸而且不开黄花,后面会详细提到这个区别。
四照花又叫山茱萸、山荔枝、药枣、艾子,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为国内所熟悉,我自然也非常熟悉这种树木。四照花的果实我之前介绍过,个头均匀,是颇像荔枝的红色球形果实,口感甜而柔和,可食,颜色与荔枝同,大小通常比荔枝略小,像桂圆那么大,偶尔也会有果实比荔枝大的果树。遇见大果实的这种四照花树我经常被吸引过去吃一通。这种果实做果酱很好吃,靠近水边时水中的鱼也喜欢吃它。
那么就会有疑问,山荔枝与药枣怎么同时被用于称呼山茱萸?难不成四照花可以结出两种不同的果实,一种像荔枝,属于聚合果;一种像枣子,属于核果?一棵树上产生这么大的跨度在植物学中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重阳节(古时亦称九日节,今年重阳是十月二十三号,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阴历霜降节气通常与重阳节在同一天)路过院子里那棵开粉红花的四照花树时突然发现这棵花树结的果实不是聚合球果,而是石榴籽那样一粒一粒鲜艳夺目的一簇小红核果,果实坚硬,珠光宝气,很像串项链的红珊瑚珠子。经霜之后果皮起皱变软,取之为重要艾子皮(药枣皮)味道苦甜参半,泡茶浸酒色泽桃红,可健体强身。
核果是指果实中间有一个硬核,如樱桃,李子,桃子杏子,聚合球果里面则会有许多种子,如草莓,菠萝,菠萝蜜,造宣纸的枸树Mulberry的果实(枸树果实外形颜色和大小以及口感有点像球果四照花的果实)。
急忙检查其它三棵四照花树,发现只有那棵最大的四照花树结的是聚合果球,其余三棵都是小型核果。奇特的是除了果实,它们平时各方面都几乎一模一样,既然果实不同,这些dogwood四照花树无疑是两个不同的种。
活了几十年,教过大学植物系统分类学,对于耳熟能详的山茱萸四照花树竟然是通过眼见为实的证据才发现外表和四照花一模一样的两棵观赏树木属于不同的种,而且其中只有一种是中国古代高度推崇的重阳节人们纷纷插在头上的茱萸。这个漏洞捡得忒大。幸耶,喜耶,还叹耶,抑或责耶?
只能慢慢道来。
话说十多年前,我在中文网上曾发过一篇《湯安:茱萸考》,用于分析古诗中的茱萸,但是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只是认为各地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即使不是同一个种的植物也情有可原,何况许多植物都有辟邪功能。现在看来最好的考证来自亲自种植观察,所谓实践出真知。当时完全没有注意到山茱萸四照花dogwood竟然结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果实。
有趣的是中国美国都把它们用一种名称称呼四照花Kousa Dogwood (Cornus Kousa)。现在看来结聚合球果的应该是球果四照花(球果山茱萸, 山荔枝)),结核果的自然就是核果四照花(核果山茱萸,也就是古人去核留皮入药的枣皮山茱萸)。聚合果汁液多,柔软易破,显然不适合古人辟邪时佩戴或者插入发髻,那么,古诗里“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不就是核果山茱萸吗?
于是找来十多年前那篇文章进行续写和添补新的依据。
宋朝洪迈《容斋随笔》卷四:
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
这里说的杜甫茱萸诗是下面这首名作:
九日蓝田崔氏庄
(758年9月9日) 唐 ·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再把茱萸子细看。
《诚斋诗话》: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林谦之曰:)如老杜《九日》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士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说明杜甫参加的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庆祝活动中人们把茱萸插在帽子或者发髻上作为装饰,这是唐代以来重阳节日的传统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为了印证,另引一首唐代卢伦的重阳节七律,诗中明确写到与重阳节菊花开放对应的深秋节气和在发髻上插有鲜红如花的茱萸果。此后大量关于遍插茱萸的诗词都是延续同样的重阳登高欢聚佳节亲朋好友互相分发和在头上插戴红色茱萸果实的传统。
九日奉陪侍郎 登白楼
中唐 · 卢纶
碧霄孤鹤发清音,上宰因添望阙心。
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
此日所从何所问,俨然冠剑拥成林。
冬至前一日小史自溪上献梅四枝寘之书案奇奇怪怪为赋长句志喜也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中有黄金白玉姝,莫欺红粒缀茱萸。
晓风吹面成冰脑,夜雪流脂结玉酥。
冻蕊未期春鸟啄,寒香不上暖蜂须。
一生欲压孤山句,囊锦空垂气浪粗。
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明 · 岳正
无奈闲愁万种侵,重阳况在客中临。
至今人爱登高节,自古谁知赏菊心。
齐国江山悲感后,楚王台榭草莱深。
未能免俗聊随俗,也把茱萸上鬓簪。
遥和九日龙山社集
清 · 陆天仪
西风吹梦上高寒,此日心情自鲜欢。
樗里秋深荒藓合,碧山吟断夕阳残。
诗传白社人初集,节过黄花兴又阑。
迟我新瘥恋衾枕,茱萸羞傍药炉看。
唐宋元明清以降古人诗句中的无疑茱萸是如《容斋随笔》所举唐诗最著名的三位诗人作品中的重阳节茱萸的佩戴方法和用处。
遍查古诗可以列出古体诗中九日重阳茱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果实小而结实耐久,可用于佩戴和插在帽子与头发上。说明古人插在发髻上的山茱萸的果实是一种硬而小的核果,不会是松软多汁一碰就烂的聚合果,不然无法戴在头上。
二,红色的果实从深秋农历九月九日一直挂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冬天,与菊花为伴,而不是大多数果实出现的夏季和初秋。李白甚至说它是在重阳节成熟的果实,「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白居易则附和说「茱萸色浅未经霜」。
三,这种茱萸果外形红润美观,「茱萸红实似繁花」(司空曙),果肉有香气,具有辟邪饰品特征,从青色到红色紫色,较硬,珠光宝气。王维说它「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有了这些资料,再回到之前那篇茱萸考就可以从古代不同科属种的各种茱萸植物中确定唐诗里面「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的具体植物学种名是哪一个了。
首先中医《神農本草經》里面的芸香科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等各个种都是春夏之际为花期,夏秋之际为果期,深秋到冬至已经成为光杆休眠状态,枝头没有果实可佩戴。这个科的楝叶吴萸, 臭檀吴萸, 楝叶吴茱(荑)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ion ex Bentham) T. G. Hartley (Evodia glabrifolia (Champ. ex Benth.) Huang) 等等也一样,而且它们都是很大的羽状叶,树木高大,树高达20米,胸径可达80厘米即使有果实也很难取得和佩戴。芸香科花椒屬食茱萸(樧)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这类中药茱萸的香气来自芸香科植物的透明腺點),香气在煎药时尤其明显,满屋飘香,“樧,煎茱萸”。这类不是重阳节人们插在头上互相祝福的山茱萸。芸香科蜜茱萸Melicope triphylla等都是如此,同理可以排除。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山荔枝四照花 Cornus capitata 前面说过,它其它方面都好,就是果实软糯易破,不堪佩戴不说,挂果时间也达不到深秋,四月开花,七八月份果实就进入成熟掉落。
青莢葉山茱萸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s的果实黑色,果季初夏,虽然也属于山茱萸科植物,但是颜色和季节都不符合。
稀有的草本植物草茱萸Cornus canadensis同样属于山茱萸科(Cornaceae)的草茱萸屬(Chamaepericlymenum),可以佩戴,颜色红润,但是季节只到初秋,而且由于稀少,古人未必有机会采集到这种草本茱萸。
然后就是胡颓子科的夏茱萸(包括它的亚种秋茱萸唐茱萸)Elaeagnus multiflora日本寒茱萸苗代夏茱萸Elaeagnus pungens这一组夏天到初秋的浆果种类,跟沙棘果一样,它们都是胡颓子科的小灌木,不堪佩戴,一些种类还有锋利的硬刺,显然不符合重阳节的茱萸。
茶茱萸科的茶茱萸Nothapodytes nimmoniana与上面几种一样,数量少,季节早,也无法入选。
核对下来只有山茱萸四照花 Cornus officinalis,或者说结核果的“药枣四照花”(艾子四照花),也就是中药枣皮子的原材料才是唯一在深秋到冬至下雪天还能红灿灿地挂在枝头上供人们采集佩戴的重阳节辟邪的茱萸。
行笔至此,穿上羽绒服又去院子里查看了这四株四照花dogwood树,聚合果的四照花已经完全无叶无果,最后成熟的果实早就不是被鸟吃掉就因为熟透太软而自动掉落在地给别的小动物吃掉了。而三株核果四照花还有鲜红色的果子挂在枝头,树上甚至还残留一些绛红色的树叶,虽然它的果实已经有些起皱,但是个个挺立,比近亲山荔枝四照花要坚韧许多。老实说,如果取来没有果实的枝条或者叶子,这四棵山茱萸树似乎无法区别。
无论如何,天工开物就是这么的神奇。一个长久存疑的古代茱萸疑问应该说是水落石出完美解决了。大家应该跟着俺一起叩首感谢杜甫等众多古代诗人提供详实的考证资料。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可以回到百科词条里面的茱萸“开黄花”的问题了,解说一下一开始提到的院子里面四棵四照花树的“花瓣样式”,以及所有山茱萸科山茱萸的“花瓣”变化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四照花的花瓣其实是聚合花序的花托演化而来的起到花瓣作用的假花瓣,也就是花序的托叶,这种花树的真正花瓣其实是中心成簇的黄色“花蕊”,当然真正的花蕊就更小更需要向里面去寻找了,这就是本文给出不少四照花的花朵特写照片的原因,这种情况下,现实中植物学家真的是用放大镜像侦探破案那样观看花蕊的,原因无它,花蕊属于生殖器官,植物分类学最重要的依据来自生殖器官上的区别,后者决定了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是构成一个物种成立的关键。花蕊通常细小精致,特征肉眼不易察看清楚,这就是为什么植物分类研究离不开立体显微镜的原因。好在古体诗歌中的正牌茱萸, 也就是本文考证的核果山茱萸四照花树这种结着珠光宝气的耐寒红色茱萸果“艾子”的花朵没有小到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的程度,四照花的标志性白色花序托叶本质上是叶子演化成的花瓣功能,但它真正的花瓣则是四个大大的假花瓣中心的黄色小花的花瓣,茱萸因此开的不是白花(或者红色粉色变种花托的红花粉花,而是它们中心部位不变的黄色小花瓣,因此只能说这种茱萸在植物学意义上的花瓣是黄色的。
植物的生殖系统之外的特征也有分类学价值,只不过它们属于非生殖器官来源的营养器官,作为分类学证据的分量跟花和果实比起来要次要一级,通常达不到成立物种的程度,这解释了园艺品种的数量远多于植物分类学的种的数量,花朵相似的苹果和梨属于两个种,花朵和果实颜色各异的苹果却有五千多个品种,都属于苹果一个种。
至于花托的其它变化,查找下来核果山茱萸跟聚合果山茱萸的山荔枝四照花的假花瓣都有尖瓣和圆瓣的,也都有花瓣顶端内卷的,当然二者还都有粉色红色甚至深红紫色花朵的变种,结论就是二个种高度接近、特征高度重合,只是开花后一个成簇的雌蕊聚合起来形成聚合球状甜蜜果实,一个成簇的雌蕊各自发育成红彤彤的单独果实。植物分类方法首先要看生殖系统,即使二个种的其它方面高度一致,单凭果实的区别也足以各自成立为一个种。这也是夏茱萸和沙棘可以成为两个种的依据,只不过后二者之间的过渡种类的归属会一直模糊下去,说不定还会一直杂交下去,让植物分类学家一直无法了断后一案例中的纠结。
分类学上混乱的物种往往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物种,不然人类社会也不会争相命名和使用。所以,分类学之外,茱萸自古到今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习俗才是人们千百年来不断用诗歌歌颂它吟咏它的原因,就像人们用梅花傲雪铭志,折柳思亲,粽子和艾草祭祀端午颂扬屈原爱国主义情怀,茱萸别称艾子,谐音爱子,颂扬的是尊老爱幼和挂念祝福挚友的情怀。
送邓漕(根)移帅扬州二首
(戊寅八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其 一
碧幢红旆拥西风,几点淮山落眼中。
卧辙正看留使者,褰帷早已识元戎。
儿童骑竹迎并牧,父老封棠记召公。
人望汲卿居禁闼,淮扬只恐又匆匆。
其 二
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前日临淮海,五马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遥知九日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
不多说了,明年春季尝试嫁接聚合果四照花跟核果四照花,给造物主出个小小难题。
自度一首。
种 茱 萸
茱萸,朝思暮想
重阳,百代文章
十年寒暑踱书房
小园亲种
格物,才高智广
购入两对四照花树值重阳喜鉴三棵艾子茱萸
湯 安
其 一
犹爱此情今古丹,
登游还佩共吉安。
越洋廿载重阳日,
艾子茱萸子细看。
其 二
染酒驱邪艾子茶,
宾朋老少髪中华。
购时莫辨茱萸树,
四照重阳喜鉴仨。
「Ethel & Ernest 伦敦一家人」 是一部 2016年的英国动画传记电影(a British animated biographical film directed by Roger Mainwood)。编剧Raymond Brigg通过绘画自己父母的平凡、不乏挣扎与生活压力而又充满爱意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人的一生。他本身是战后新新人类一代,热衷于流行艺术而并不在意传统文化价值,使他与出身女仆的母亲和干了大半辈子挨家挨户送牛奶工的父亲之间的认知对抗多于情感交融。然而,他在追求卡通绘画的过程中逐渐领会了父母在平凡中对生活的爱和不息的发现创造精神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影片是他在父母分别去世后通过绘画父母的一生经历而如实记录的画卷。“浪漫的开始,奇妙的缘分,白手起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平淡而幸福,互相鼓励度过难关,不离不弃,彼此拥有,相伴一生,活着,为自己也为对方,最后却因老年痴呆相见不相识.....。”那些不过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朝陽晚霞,暮雪白頭”般质朴的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我在看完视频后在评论区也留下了我的评论:“幸福的人看得见点滴中的幸福,不幸的人眼里看到的全都是不幸。许多人看不到人心险恶社会沉沦职场争斗之外,还有亲情朋友阳光鲜花儿女成长父母呵护和助人为乐。乐趣来自于一颗善良热忱的心的火焰的照亮和培养,它永远不会被风雨浇灭”。
药枣,艾子,真正的茱萸果实(大小接近酸枣,口感先甜后苦)
[贴上旧文]:
汤安: 茱萸考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海拔1308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即于此峰有感而作。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银带;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
汤安 茱萸考
1, 遍插茱萸 引子
今天见到两位学术道行都很好的朋友讨论关于夏茱萸 (Elaeagnus umbellate 牛/马/羊奶子的学名)和沙棘 (Hippophae fhamnoides L). 是不是一个种的问题,并请我参与讨论。其实,以茱萸在中华文化中的鼎鼎大名,写它的文章数不胜数。
然而不巧的是,茱萸/茱荑 在民间中华文化中的种类和含意 实在丰富,不少人写的茱萸不是 一个植物。有必要好好划分一番,遂把以前东查西搬地写过的一个相关小文在这里整理出来给大家助兴。
话从夏茱萸说起。许多植物都有学名和俗称两种名称,各地习惯而已,不在对错上面。这是世界各地植物学的老问题, 林奈那时候就注意到了 (沙棘 Hippophae fhamnoides L. ----那个 "L."就是林奈,他发明了双名法来物种名称限制混乱。 因为这两种植物都与人类接近并且地理上分布广泛,斗胆猜想他老先生也为如何分清楚胡颓子和沙棘而头痛过)。因此,说什么物种名称时,必须针对各自的拉丁学名来讨论,不然连标的物是哪个都说不清楚。 好在本例都有拉丁文, 在科属上问题不大。
尽管民间叫法经常是丰富多样,它们在大的科属种关系明显是不含糊的 (种名有时候有分类学上的远近和亚种争议,比如金鱼和菊花都有数量庞大的亚品种,大家就只好不细分了)。
夏茱萸Elaeagnus umbellate 和 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 这两种可食野生浆果各自特征明显,是胡颓子科植物,果实方面是一大一小,一红一黄,一长一圆。进一步还似乎一疏一密,尤其果柄,一个如樱桃那样长长的 ,一个则几乎是贴杆而生,一个果实外皮点缀银色小班点,一个光洁无斑,一个叶子如勺,一个叶子似针......。
所以,赞成是两个种的人有其道理。Elaeagnus umbellate 多是果较大而长和疏的灌木,确实也不大好叫它们"沙棘"。其中果实最大的是云南野生的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別名剪子果 甜棗 麥粒子),它有枣子或者说大拇指那么大,里外都红,而且比较柔软多汁,是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优秀果实,口感像是很酸的草莓,对于喜欢酸味水果的人是很好吃的果实。
牛奶子
胡颓子科的夏茱萸(上图1)和沙棘(上图2-4)
牛奶子/夏茱萸 Elaeagnus umbellate 和沙棘 Hippophae fhamnoides L.
然而,夏茱萸(上图1)和沙棘从花到叶又有许多共同和相互过渡的特征,果实的口感也很想象,说明二者是非常近的种。它们自己也都有着不同颜色变化(见过几乎纯白色的果实)和高低大小的区别。有些地区使用秋橄榄 (Autumn Olive) 来称呼牛奶子,这种秋橄榄称呼很少听到,它们从侧面说明了Elaeagnus umbellate果实,甚至普通茱萸的果实个头都偏大,不是个头小过干黄豆的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可比的。叫Elaeagnus umbellate 牛(马/羊)奶子的人很多,感觉也象是强调它的果实不象沙棘那么小和密集。
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是两者的中间过渡品种很多,果实颜色,斑点数目,大小,长圆,疏密,长柄中柄和贴杆的过渡种类全找得到,叶子也同样过渡种类丰富,这通常是可以杂交的情况,如果没有生殖隔离的话,它们的植物学分类该怎么划分?
2. "明日此會知誰見, 醉把茱萸仔細看", 是指哪种茱萸?
如果从历史记载来看,应该说茱萸最可能的是指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 又名“越椒”、“艾子”,一种常绿带香气的植物,芸 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中国古代 "茱萸" 是名星植物,因为茱萸雅号曰“辟邪翁”,避瘟疫不生病。关于茱萸可以避瘟疫之说,史书记载颇多。《淮南毕万术》谓曰: “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无瘟疫,悬茱萸于屋内,鬼畏不入。”《风土记》中载曰:“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见到此气烈 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
吴茱萸,见之史料甚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茱萸,从草,朱 声。”“樧,似茱萸,出淮南。”说明樧跟茱萸很类似。但是,在很早以前对它们的区分就已经不太清楚了。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 文解字注》中,对茱 萸作注说:“《内则》:‘三牲用樧’。注:樧,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 焉。’《尔雅》谓之樧。《本草经》入木类。郑君曰:‘茱萸,即樧也。’而《广韵》椒樧在释木,许君则茱萸与樧为二物,《木》部曰: ‘扬州有茱萸树。’正以 见茱萸之本为草类也。”李時珍本草綱目言:" 茱萸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
唐初《艺文类 聚》中转引《洞林》载:“(晋)郭璞避难至新息(今河南省息县),有以茱萸令璞射 (即猜)之,璞曰:‘子如赤铃,含元珠,案文言之,是茱萸’。 ”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风土记》亦载:“茱萸,樧也。九月九日熟,色赤,可采时也。”直 至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仍将重阳节时的民间集会称为“茱萸会”。 从以上记载可见,茱萸之见之典籍,始于周代,最迟也当于汉代,且当时的人们已 经 认识到了它的药用价值,并把它作为祭祀之物。
挂一漏万地收集一点茱萸相关诗词,大致统计下来古体诗词里面有超过两万首包含茱萸二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新恩
作者:唐*李煜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 长相似。
九日登高
作者:王昌龄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 风流。
九日藍耕會飲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朱放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 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其他名家名作还有许多许多,比如:
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戴叔伦《登高回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觥醆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白居易《九日寄微之》:蟋蟀声寒初过雨, 茱萸色浅未经霜。
[上面一些诗词和 内容不少是引用"嗟余听鼓", 一个很不错的博克里的,链接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08d2a01008cu7.html]
翻看全宋词,发现周紫芝写词更是喜爱用茱萸,而且十分入味!
全宋词 (周紫芝)
鷓鴣天
終日看山不厭山。尋思百計不如閑。
何時得到重陽日,醉把茱萸仔細看。
欹醉帽,倚雕闌。偶然攜酒卻成歡。
籬邊黃菊關心事,觸誤愁人到酒邊。
瀟湘夜雨(和潘都曹九日詞)
曉風吹帽,霜日照人明。
暗惱潘郎舊恨,應追念、菊老殘英。
秋空晚,茱萸細撚,醽醁為誰傾。
人間,真夢境,新愁未了,綠鬢星星。
問明年此會,誰寄幽情。
倚盡一樓殘照,何妨更、月到簾旌。
憑闌久,歌君妙曲,誰是米嘉榮。
品令
誚不做、愁時候。
機雲兄弟,坐中玉樹, 瓊枝高秀。
且莫勸人歸去,坐來未久。
甘泉書奏。報幽障、沈烽後。
明朝重九,茱萸休惱,淚沾襟袖。
怕衰黃花,也解笑人白首。
鷓鴣天
年少登高意氣多。黃花壓帽醉嵯峨。
如今滿眼看華髮,強撚茱萸奈老何。
千疊岫,萬重波。一時分付與秦娥。
明年身健君休問,且對秋風卷翠螺。
木本里至少有十来种茱萸。本文后面把它们列出来给 大家。其中最好吃的是夏茱萸,而且个头大一些。登山郊游中品尝它的美味,一定是件增加趣味的事。不过,它们并非广为认识,有时候看着 一丛丛茂美酸甜的夏茱萸唐茱萸秋茱萸也好,沙棘胡颓子也行,深深为它们就那么在树枝上干掉浪费掉而可惜。除了聪明的山鸟之外,这些辉煌璀灿地制造了一个春秋的成果就再也没谁会 来光顾了。
美国有大量的野生夏茱萸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叶子背面是银色的,很好认。它在日本同时还叫秋茱萸和夏茱萸,以及唐茱萸,如果不是十分喜爱它而取了不少昵称,这其中的逻辑恐怕要用它的树、 叶和果实很容易发生大小和颜色的变化来解释了。夏茱萸建胃养神好口味,但是夏茱萸在夏天和早秋吃不成,胡颓子科植物多数很涩,跟柿子一个道理,保护自己的种子下一 代,到成熟后种子可以种了,果子就甜美可吃了。
既然说到夏茱萸立秋后是好浆果,就稍微多说两句它们到底好在哪里。其实,它们的VC含量是目前所知果实的最高种类(每 100g果汁中含维生素C 500mg,少数品种保持850mg-2100mg的特别高含量)是苹果的25-50倍、是国际公认VC 之王猕猴桃(每100g果汁维C的含量 达 100-300毫克)的3-15倍。它的番茄红素lycopene含量也很高,每百克鲜果中 含有15mg~54 mg的lycopene。(如果数据没错,这个含量还真可观,百克番茄中2.573mg,西瓜 4.532mg, USDA database) 这真是大自然赋予神奇造化。
每回秋天和大小朋友登山,都教他们吃夏茱萸,大吃,往实在里吃。深秋了,告别一年之 际,大自然朋友的友情馈赠,没有理由扭捏吧?
关于古人配戴的到底是哪种茱萸,也许最终没有十分确切的答 案,因为在"信则有"的前 提下,人们赋予茱萸的是自己的寄托,那么,就象我们可以用芦叶做的棕子来寄托对端午和屈原的情思,也完全可以用斑竹的鞘叶,若竹的叶 子,乃至香 蕉树芭蕉树的叶子或如我一样品尝过的莲荷的叶子来做出端午的棕子纪念我们的民族节日。您能说它们代表的情谊有高低贵贱之分么?
台湾的省旅美的大土佬 先生说得正确,一味地『尊重权威』和『尽信书』是解决不了民间 对传统祭祀 植物的称呼问题的。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就如重阳插茱萸一样,端午节门前插艾叶也是我国民间盛传已久的风俗。那个艾叶,碰巧是号称品种过万的菊科植物,不用说,您 可以想见,家家户户端 午节门前插/挂艾叶是一幅多么生动的艾属分类学大演示,我曾经见过有人家同时使用细若绒毛的一种小艾,和同属另一个种长过三尺茎粗过筷的巨大艾草来一插一挂地保它个万全。
下面附上土佬先生 的回信来说明考证称呼之难:
我的读后感是:
2. 如果从众,取『茱萸,即樧也。』,而『樧,煎茱萸也。』,那么我们还需要所谓的『茱萸』和『樧』就是芸香科Rutaceae 的『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而不是山茱萸、夏(秋)茱萸、唐茱萸、茶 茱萸、蜜茱萸和食茱萸的证据。
3. 陝西佛坪县和洋县大量种植的山茱萸是山茱萸科Cornaceae 的Cornus officinalis Nakai。这是俗称棗皮, 药棗,肉棗,山萸肉的『山茱萸』。古人又说了茱萸即山茱萸。那么重阳登高时,他们佩带的 是 Tetradium ruticarpum 还是 Cornus officinalis?
4. 在维基百科全书上,『茱萸,唐茱萸 Elaeagnus multiflora』属于『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我写过一篇分辨茱萸(唐茱萸), 食茱萸,和刺茱萸的文章。没放在自己的网站。原因是自知除了我理淸楚的几条之外,还有太多紊乱的背景資料。我没法评论古人在古籍里的记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好让古名和今名之间的矛盾延续下去了。您看,研究科学的,要是连名称都没法统一,还能怎么呢?
您提起早田文藏 Hayata在台湾的田野工作。这个日本人在当年确实花 了不少勁儿。台湾的植物学者/学阀奉他的记录为圭皋。 在台湾进行『本地人 vs. 外省人』的意识形态的鬥爭 中,从事植物生态科研的人把七、八十年前 Hayata 没有记录的品种,都列入外来品种(入侵品 种)。他们要排除,消灭外来种,保护本地种。我在互联网上提出 Hayata 在台湾只是 带几个饭团在山地和田野作了『线性』的步行调查。他没有,也不可能作『面』的调查。他遺漏的品种可多著呢。怎么能把他著的台湾植物誌没登记的都当作外来种,都认为威胁了本地种的生存?
结果我捅了这些以日本为祖国的台独学阀的马蜂窝了。这也就是 我決定设立自己和舍弟的网站,有自己玩的 sand box 的动机。---大土佬儿 拜
3. 中国文字里面经常提到的植物 "茱萸"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药子、气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芸香科,春夏之际为花期,夏秋之际为果期。。通常分大花吴茱萸、 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关于这种"现名" "原名" 之说,比较有趣,又是一个分类学上有麻烦的例子: 吴茱萸从"吴茱萸属Euodia" 被挪到 "四数花属Tetradium" ?
总是感觉很疑惑。特地去查证了一下,结果发现其他人也早有同样的疑惑。也好,正好得机会建议大家有植物名称方面的问题直接查网上的《中国植物 志》(Flora of China)
http://www.efloras.org/flora_page.aspx?flora_id=2
我把网名叫 taxus的同好的说法一并贴过来 (taxus 2010-5-31 23:53 link: http://zjflora.com/archiver/?tid-6894.html) 大家可以看出分类学家也是经常这么在困惑中前进,甚至反复争议。个 人认为争议不是坏事,真 理是辩论检验出来的。唯一问题是,已经出版的植物志就无法更改了,大家不可能都去查证,更不可能只查最新一版。所以植物知识,还得"修行在个人"。
[前几天在CFH鉴定臭辣树照片,按照浙江植物志的中文名和拉丁名(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怎么也搜索不到结果,后来查Flora of China才知道,原来吴茱萸属Euodia变成四数花属Tetradium了。
FOC作者认为,Euodia属7个种仅分布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太平洋岛屿,长期以来该属与Tetradium和 Melicope(蜜茱萸属)弄混淆 了。所以, 按照FOC的观点:
臭辣树(楝叶吴萸)的学名: 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ion ex Bentham) T. G. Hartley
吴茱萸的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ieu) T. G. Hartley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吴茱萸的拉丁名在不同植物志上还有拼写差异:
中国植物志第43卷第2册: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浙江植物志第4卷: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进一步查:
Evodia 是Euodia的不同拼写形式(Orthographic variant)。Euodia rutaecarpa这个学名是Hook.f. & Thomson 于1875年2月在Fl. Brit. India [J. D. Hooker] 1: 490. 1875发表 Euodia ruticarpa在IPNI没搜到记录,而在FOC是作为 Tetradium ruticarpa的异名的。看来《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的用法更准确。弄清这些拼写问题只能查原始文献了。---by taxus 2010-5-31 23:53]
芸香科的楝叶吴萸, 臭檀吴萸, 楝叶吴茱(荑)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ion ex Bentham) T. G. Hartley (Evodia glabrifolia (Champ. ex Benth.) Huang) 树高达20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皮灰白色,不开裂,密生圆或扁圆形、略凸起的皮孔。生于海拔500-800米或平地常绿阔叶林 中,在山谷较湿润地方常 成为主要树种。根及果用作药。 据载有健胃、驱风、镇痛、消肿之功效。
波氏吴萸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 ??)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乔木。生于海拔700-2900米的生于山坡草丛或林缘,有栽种。属药用植物,果实入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 止泻等功效。
芸香科花椒屬食茱萸 (透明腺點) 樧,煎茱萸
"食茱萸"這個名稱對文 人墨客而言,或許會有一點強說愁的感觸,許多人 立刻會和"香椿"做聯想,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外型的確挺像的,當然也都可以拿來吃的。 老株之後的"食茱萸"枝條不具刺,但枝幹上常有瘤刺 可防止藤蔓纏繞。
芸香科三葉蜜茱萸
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四照花 Cornus officinalis
陝西佛坪县和洋县大量种植的山茱萸是山茱萸科Cornaceae 的Cornus officinalis
山茱萸科的山荔枝四照花 Cornus capitata
两照一照的山茱萸科山荔枝
山茱萸科的青莢葉山茱萸--別稱葉長花
胡颓子科的唐茱萸 夏茱萸花
更多的胡颓子科夏茱萸,最后这种夏茱萸像极了红色的沙棘
Angiosperms (Flowering Plants)
夏茱萸的花
胡颓子科的苗代夏茱萸
宜梧; 苗代胡頽子 silverthorn (species of oleaster, Elaeagnus pungens), thorny elaeagnus, thorny olive.这个种很容易变成黄边叶,果实大,国内喜欢做盆景,在国外观赏种植的也很多,是世界性的爱好植物。
茶茱萸科的茶茱萸
其它茱萸 the others...
Elaeagnus spp. --- Brother and sisters over the world
山茱萸科的草茱萸
山茱萸科(Cornaceae), 草茱萸屬(Chamaepericlymenum)草茱萸(C. canadense)
草茱萸(Cornus canadensis)是山茱萸科草茱萸屬的一種草本植物。約20–30 cm高,有白色小花,直徑只有數個毫米寬。分布於中國吉林、朝鮮、日本 俄羅斯遠東地區及北美洲等地。可在山地的針葉林內比較潮濕的樹林邊緣,又或在老樹樁上,又或在長滿青苔的地方,以及其他開揚和潮濕的地方發現,比較稀有。
豆目苏木科的角 马来茱萸、香茶茱萸 金檀木
单子叶的孔雀茱萸
有一回在广西 巴马大山里看到山壁上有株红紫色大叶子植物,因为刚刚在云南见到非常紫红的野生紫木兰,就以为又是紫木兰花,待攀岩而上接近它时,才发现是一株奇特的单子叶植物禾草,叶托变成宽扁而巨大的紫色,整个植物生长于山溪而变成了单子叶植物紫罗兰那样的低光观赏植物。
4, 说不尽的茱萸
关于"《尔雅》谓之樧。"和"樧,似茱萸,出淮南。" 有人把这个樧字使用在成语"樧 羽而归"上,那其实是"鎩羽而归",出自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複見翻躍。” 里面的鎩羽,表示羽毛摧落,行事失敗或不得志而归。如果樧羽而归也是同义成语的话,相信这里的"樧,似茱萸,出淮南"就好解释了,因 为那样的话就是有樧羽 特征的食茱萸对比吴茱萸而似"樧,食茱萸,似吴茱萸,出淮南"了。
以上是围绕中文中名称带有茱萸字样的植物的讨论查证,不是以学名进行的分类。对于后者,可以参考一篇英文园艺资料(用做普通园艺知识,非分类学依据)
[附]
二十六个园艺品种的山茱萸科树木
https://balconygardenweb.com/types-of-dogwood-tree-varie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