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管理
务本堂高仰云天
发布于2024-09-29 20:44 点击:135 评论:0 作者:李双强

务本堂高仰云天

 

刘礼贵

 

冬日傍晚,双强和我在  电  话  中谈尹珍文化的现状和他写的《尹珍长歌》,并希望给《尹珍长歌》提些建议。待他发来诗稿,读之,怎么写呢?想想,就先从作者写起吧。

双强生在正安和溪芙蓉江畔。芙蓉江是一条藏在深山里的河,日夜呐喊着歌唱着自南向北而流,两岸的悬崖峭壁想拦咋也拦不住。和双强结识之后,觉得其性格有点像流经故土的芙蓉江:豪放、坚毅、有抱负、做事果决。十八岁时,他告别家乡南下广东闯荡。因自小酷爱文学,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便在宿舍里读名著和名人传记,也读古诗与新诗,并学习写作;当时写的是略带海风腥味的诗歌,目光主要是关注打工者的生活。

在东莞,双强接触到天南地北的各色人等,也有港、澳、台的朋友,见过好人硬汉,也上当受过骗。尝遍了人间百味,体魄长壮的同时阅历也增长了。在改革开放的南方摸爬滚打十几年,有了些积蓄,便回了家乡,进入装饰行业,通过潜心学习,在装饰公司任  销  售  经理和工程管理;2013年,他自己组建正安兄弟装饰公司。斯时县城正进行大规模扩建,双强很快便融入其中。而且,县城的文化氛围也使他振奋:县文联组织的“珍州文学沙龙”,聚集了一批乡土作家,定期出版《正安文学》;县政协组织了“尹珍文化研究会”,定期出版《正安文史》,辟有“尹珍文化”栏目。双强成了文学沙龙和尹研会的成员,两家刊物都发表他的作品。

为了提高充实自己,双强在县党校读了大专,主修管理。2015年3月成立乐源诗社,他是主要成员;2016年12月成立正安诗词楹联学会,他任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两年后升任学会常务副会长、仍兼秘书长、《正安诗联》常务主编;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并在省、市诗联刊物上长期发表作品。2020年9月,双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莫作是念集》,在坐落于县城南门的正安诗联学会办公室,我手捧双强赠送的大作,心里由衷礼赞——诗人李双强横空出世了!

《尹珍长歌》是《莫作是念集》的扛鼎之作。长诗发表后,双强对它再度打磨,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修定稿。

这里,我们该谈谈尹珍先贤了:

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正安)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早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丞、尚书郎、荆州刺史等职。他是贵州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文化教育的开拓者,一千九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这么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确值得长歌赞颂。

但是,历史留给诗人的史料实在太少了!有关尹珍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作者说:“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仪,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南域始有学焉。尹珍,官至荆州刺史。”数一数,仅 50余字。无怪乎双强在长诗完成之后感叹:“史料缺失莫奈何,挖掘整理四年多。终将尹子还原貌,我以诗篇敬俊哲。”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素材。写历史人物必先搜集史料,直接的史料缺失,那就搜集间接的史料:尹珍的老师许慎、应奉都是东汉时期的名人,《后汉书》上有两人的传记,两师还有著述;张震佐的《东汉演义》等书,阅览它们可了解尹珍所处时代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及发生的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官员,如:赵遵律、莫与俦、袁霭如、于钟岳、王燕玉、邱仲书、黄万机等,他们评介考证咏赞尹珍的文献和诗词,阅读之后可以了解尹珍的学识、人品、业绩及对后世的影响。流传于尹珍故里新州民间有关尹珍的逸闻轶事,如:团团树、财门妙联、老鹳坝的由来等亦珍贵,这些故事挺接地气,生动地反映了尹珍对故土、乡民、学生的深情厚爱。

当然,双强在构思时,对搜集到的素材根据创作需要进行了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合理改造。对于长歌的结构,双强采用的是人物传记的写法,即从尹珍的出生写到去世。对于长歌的形式,双强发挥了自己古体诗素养的长处,采用了七古的写法。七古的风格端正浑厚、庄重典雅,非常适合表现先贤尹珍的伟大形象。写尹珍这一题材,史料缺失是个难点;但双强说,因其史料少,更便于放开手脚拓展艺术想象的空间。比方说,尹珍弱冠之年北上中原求学,师从许慎一呆就是八年;二十八岁了不可能不结婚,但尹珍和谁婚配史书没记载。双强就在长歌里安排他和恩师许慎的女儿恋爱结婚生子。你不能说作者乱点鸳鸯谱,我看如此虚构当是合情合理的。

《尹珍长歌》是部长篇叙事诗,共计20章、5000余字,可谓煌煌然。序章开宗明义:“尹夫子”“求学弘道振乡邦”,作者“今作此歌颂圣贤”。尹珍降临,生得“额高鼻阔脸面圆”,逗人喜欢。他文武双全,志向高远,“七岁已能诵诗篇”,“入庠十年书读遍”;但“牂牁地僻风气陋”,想提高学问,“只能远走去中原”。北上途中,“披星戴月山复水,饿吃干粮渴饮泉”。“临难不生退缩志,马背才离又上船”。到了京城三个月方才见到名师许慎:“四手相握恨见晚,谈经论道金乌残”。“自此追随许叔重,得进书山勤攀援。先授五经异义卷,又习孝悌忠信篇……儒家经典全学完”。尹珍“从来未把初心弃”……“不羡富贵金玉梦”,回到故乡毋敛(正安新州),“亲建草堂兴庠序,校舍临河有三楹”。开馆授徒,仗义助学,至今佳话流传。尹珍“授业十余载”,变革“地方陋习”,所付出的努力获得官民认可“举孝廉”,自此声名远播,但他并未就此满足;又背负行囊,赴武陵拜太守应奉为师,研习图纬。因获应奉举荐,尹珍入朝为尚书丞、因功再迁为尚书郎,继出任荆州刺史;年迈辞官回乡:“归来家乡行旧事,重开学馆育童顽。奉献一生如蜡炬,胸怀大爱似春蚕。”尹珍“成贤”:“德泽乡梓千秋在,务本堂高仰云天”。这就是诗人李双强笔下先贤尹珍的光辉形象。

“不甘落后、热爱家乡、教化务本、崇尚文明”这16个字,是前些年“尹珍文化研究会”学人经过讨论,总结提炼出来的尹珍精神。 读了双强的《尹珍长歌》,我认为它正是尹珍精神的形象表现。如果说过去一提到尹珍,我们会感觉茫然;谈及尹珍精神,我们会觉得虚化,那么今天,就请读读 《尹珍长歌》 吧!

 

                                                 2021年12月7日于贵阳海马冲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丛贵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李双强 男 46岁
遵义 正安县
注册会员
注册日期:2024-09-29
最近登录:2024-11-23
作品数量:38
空间人气:3713
粉丝人数:5
关注的人:9
最新帖子
《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菊花词  11/06唱歌有感  08/10七绝-掬露煮...  07/14